点击"两岸商汇"关注
每天都有好文章
↓↓↓戳下面视频观看
来源:台海杂志
蔡志阳
漳浦丰山生态园负责人
图/游斐渊
“有空就到果园吃水果”,这是台资丰山生态园负责人蔡志阳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看来,一个新品种,连吃都没吃过,哪会有人敢种呢。
专注于热带高优水果的引种、改良、培育与推广,
不到6年的时间,如今蔡志阳的园区内,已经汇聚了从世界各地引进的130多个花木瓜果新品种,俨然一个花果大观园。
对于下一个推出的新品种,蔡志阳坦言,自己也不知道。因为一直都在研发,一直都在更新中。
推广一代、准备一代、研发一代的创新理念贯穿蔡志阳其发展始终。
总有尚未推出的秘密武器
一边是热销不断、持续出货的三代黄晶果苗,一边是挂满花苞的黄晶果树,今年开春以来,蔡志阳的果园惊喜不断。
从安第斯山脉引进的黄晶果,经由驯化栽培,如今由最初的第二代升级到第三代,目前已被播撒至福建、广东、广西等多个省份推广种植。
蔡志阳告诉《台海》杂志记者,升级后的黄晶果果实,不仅甜度更高,个头更大,产量也会更高,
第二代的果实最大一个不超过一斤,第三代的果实则可以超过一公斤。
黄晶果也是蔡志阳落户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后第一个推广的新品种。
2013年,随着一个个货柜的黄晶果、树葡萄等发到漳浦,蔡志阳为丰山生态园在台湾之外找到了新归宿。
来自台湾嘉义的蔡志阳,出身于农业世家,从爷爷那辈开始,便致力于水果新品种的引进和择优选种工作。
早在上世纪70年代,蔡志阳的爷爷蔡木象,就曾因引进红毛丹等热带果树,而当选台湾省模范农民。
蔡志阳说,爷爷致力于有机栽培,其果树皆无喷洒化学药剂,还改良研发了原先口味不佳的葡萄柚。
1979年,蔡木象又因推广种植葡萄柚有成,而当选台湾省十大杰出农民。
蔡志阳告诉《台海》杂志记者,20多年前,当树葡萄这一新鲜字眼进入台湾民众视野前,爷爷早已从巴西引进种植了。
从小在自己果园长大的蔡志阳,在他的印象中,果园的地从未闲过,总有层出不穷的新品种果树在这里被孕育、种植。
一直以来,蔡家果园都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持续不断地引进、开发新品种。
当一个品项,很多人种了,他们往往就会停下来,将园区的同种果树挖起当作盆栽卖出,马上进行下一品种的种植。
在他们的果园中,总有尚未推出的秘密武器“待字闺中”。
然而务农的辛苦,蔡志阳打小看在眼里。他从未将其当成未来的志业,甚至极力地远离,于是,大学他选择攻读建筑专业。
大学毕业前夕,彼时,经由爷爷父亲经营40多年的专业果园,面临着向休闲农场转型,人手极缺,蔡志阳的父亲希望他回来帮忙。
于是,毕业后蔡志阳哪里也没去,就直接回家务农了,以助父亲一臂之力。
在他们的手上,丰山生态园区也由原本的专业果园转型成为生态园区,
并以生态、教育、休闲为目标经营,提供游客们到此赏花、采果、露营、垂钓等。
从百花村链接大陆市场
上世纪90年末开始,两岸农业往来逐渐频繁,蔡志阳跟父亲,有了更多机会到大陆参展,蓬勃的大陆市场,早已在他们心中埋下种子。
2013年,当父亲提出投资大陆的提议时,与蔡志阳的想法不谋而合。
而选择落户漳浦台创园,除了这里是自己的祖籍地,蔡志阳更看中的是,从这里出发,可以更好打入大陆市场。
从百花村链接大陆。蔡志阳说,漳州百花村,是大陆一个比较知名的花木果树的批发集散地,而自己的产品,可搭乘这个销售渠道行销大陆。
而位于漳浦台创园内的海峡花卉集散中心是福建最大的花木市场,借由这个平台,可提升自身的能见度,从而被更多的客商找到。
双重效应叠加,蔡志阳在这里找到事业新支点。
敞开园子,欢迎有兴趣的人,进园尝果。走进蔡志阳的果园中,各种奇珍异果,让人眼花缭乱:
澳洲手指柠檬、巴西甜樱桃、越南牛奶果、太平洋沙梨……
说起自家果木,蔡志阳如数家珍:吃了神秘果后,再吃柠檬都会觉得甜;
具有代替胰岛素功能的肉桂;用于餐饮佐料的手指柠檬,被称作水果界的鱼子酱;
话语之间,只见他信手摘来一粒形似红毛丹的果实,随手一掰,红色的汁流出。
蔡志阳口中的胭脂树,其销售对象主要是农庄,因为极具趣味性与故事性,会更吸引游客,
在园区导览过程中,单单这棵树就可以说上十来分钟了。
当记者还没从一串串胭脂果中回过神来,牛奶果便已经进入视野中。
蔡志阳告诉《台海》杂志记者,牛奶果的品种多,这是他在台湾吃了10多个品项后,从中选出的较适合大众口味特质的,
包括果实大,皮薄,香气浓、甜度高。眼前青色球状的牛奶果,要过阵子,变成了紫色的皮,才算成熟,
其营养价值极高,在越南很多女性坐月子期间都会吃,能够帮助恢复体力。
蔡志阳说,这是他到台创园后,牛奶果首次挂果。他计划明年在附近的基地种30亩以上。
现在,快递一天能到的地方,都是“战场”。对于销路,蔡志阳说,只怕不够卖,毕竟很多品种在福建甚至大陆,他都是第一个尝试的。
水果推广,就是要踏踏实实的,先种出来,尝了才会更有感。
蔡志阳不仅会种,还懂得吃。一种沙梨,居然有三四种吃法,根据成熟度不同,有不同的蘸料,甚至不同部位蘸什么都有讲究。
一口腌制的沙梨,再配一口沙梨汁,酸爽过后,便是一阵回甘。
20多亩的园区,各种各样的新品种果树,种得满满当当。
这里盛产的果,蔡志阳都不卖,只会请人吃。现在每天都有不同客户群来,他说光是让客人试吃,量都不太够了。
2019年1月,北京林业大学在台丰生态园开展校外实践。
新头衔助自己更接地气
“我总是当第一只白老鼠。”蔡志阳说,别人不敢种的,他种了,如果成功了,这就成了自己的招牌;万一失败了,自己就有经验,规劝农户不要种。
一直以来,蔡志阳给自己的定位,不只是苗商,还是种植户。
除了农户,蔡志阳的客户群,以分布各地的采摘园、农庄为主。
他特别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今年种100棵苗,其中30棵卖小苗,30棵换代以后作大苗出售,另外30棵则会留着自己种。
除了推广新品种外,他认为园区应该还要承担教育的功能。
如今,他与闽南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合作,不定期都会有学生到这里进行户外教学,吃水果,认识新品种。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眼下,蔡志阳要做的就是先将新品种种出来,
并建立一个新品种的示范园,改变大家对传统农业艰苦没钱赚的刻板印象,
用自己成功的经验复制给农民,帮助农村脱贫,从而让更多青年对农业产生兴趣,可以让他们返乡创业。
今年2月起,蔡志阳多了个新身份——漳浦县台籍科技特派员。
有了这一头衔,他坦言可以帮助自己更容易地走进乡村、直接面对农户,提供品种、技术服务。
用他的话来说,这样的经历,会让自己更接地气。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希望将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传递给更多农户。
在蔡志阳看来,所谓现代农业,就是要透过新品种、新技术、新观念来推广,包括如何提高嫁接技术,研究提升果苗嫁接的成功率等。
蔡志阳告诉《台海》杂志记者,他打算明年到福建农林大学进修,学习果树栽培跟组培等相关知识。
针对果树生病用药,日常缺铁缺钠补给等知识进一步学习,从而提高果树成活率。
从最早的12亩扩大到20多亩,丰山生态园附近的种植基地也从最初的7亩扩大到近50亩。
现在,蔡志阳还将事业版图拓展至湖西,使得门店、基地、示范园三者联动,
针对不同地域的客群,多点式推广,打造开放式的示范园,让有兴趣的农户,随时可以走进来了解。
推广新品种只是第一步,未来蔡志阳还有更长远规划。
他希望依托生态农业园,推广先进产销经验,在此基础上,建立集育种、种植、采摘、餐饮、科普、休闲等于一体的休闲农场。
100多亩的园区,还在不断地拓广、延伸。在他规划的蓝图中,
希望最短能在两三年内,赶超家族用几十年时间在台湾才能取得的成绩。这也是他当初只身跨海而来的初衷。
文/《台海》杂志记者 卢燕 通讯员/洪锦城 蔡钰婷 图/台赛摄影师 唐光峰
愿我们的用心 能让你 关注一下本号
[台商总汇]
一个大家值得推荐的平台.
你关注了吗?
我们己经等你很久了!
特供大陆地区的平台
让你在大陆
也能享用台湾美食
体验台商优质商品
赶快按下面二维码去加入我们吧!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
进入特供大陆地区的商城
去品味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