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两岸商汇"关注
每天都有好文章
↓↓↓戳下面视频观看
新一轮疫情的猛烈反弹下,一个又一个的城市和地区按下了“暂停键”。
既有的经济秩序再一次被打乱,减产潮、停工潮、倒闭潮、裁员潮,一浪接着一浪波涛般汹涌袭来。
本是“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好时节,却有大大小小的企业在这场困境中被重重击打着。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中旬,已经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发布了停工复工最新信息。
一度有18个省市的800多个收费站被关闭,导致出现了“上游原材料进不来,下游企业订单发不出去”的现象。
有句话说的好,宏观经济看似高高在上,其实云端上的每一滴雨都会落在地上。
此轮停工停产可能尚未结束,随之而来传导出的经营重构会更加棘手。
一如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之前所说的:
“就怕疫情没有了,工厂也没有了。这比疫情本身更可怕。”
“段子”与现实
断了的物流,短缺而疯涨的原材料,骤减的订单,崩了的现金流……
一边是成本与日俱增,一边是仓库堆积如山。
这背后的每一条产业链都关系到千百家企业、千万人的生计,可以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网上有这样的段子:
A工厂:因为疫情物流被管控,面料无法从浙江发货,暂不能开工生产,按现在的销售状况,再有一周我们可能就会断货。
B工厂:广州疫情,我们工厂已经被封,全员核酸,复工日期暂不确定。
在被封控前一晚,我们加班加点做了一批货,虽然数量不多,但已经寄出给你们,请查收。
C工厂:今年太难做了,我已经把厂子给关掉了,遣散了工人,那几个夏款不能帮你搞了,你看你什么时候拿回版衣,实在抱歉。
D供应商:我们现在现金流压力较大,不允许赊账付款,从今天开始必须全款下单。
仓库同事:我算了一下,每天有20%-30%的订单因疫情无法发货,出现发货被退回、物流管控快递在路上滞留等情况,我们每日要损失几百元的快递费。
财务:今天要交房租了。
看起来像是个段子,但这却是不少企业需要共同面对的现实,无论企业是大还是小。
“一辆车差一个零件都没法生产……”蔚来汽车CEO李斌一句话道出了断供停产的难处。
4月9日,蔚来汽车在其APP上发布说明称,受疫情影响,蔚来整车生产已经暂停:
“自3月份以来,因为疫情原因,公司位于吉林、上海、江苏等多地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陆续停产,目前尚未恢复。”
自3月28日以来,特斯拉上海工厂一直处于关闭中。如果是在平常,该工厂每天生产超过2800辆汽车。
4月12日,苹果代工大厂和硕宣布,为配合当地政府防疫需求,上海厂、昆山厂已经停工,实际复工时间有待当地政府通知。
4月15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BU CEO余承东在朋友圈发文称,
“上海如果不能复工复产的话,5月份之后,所有科技、工业产业涉及上海供应链的,都会全面停产,尤其汽车产业。”
疫情之下,众生皆苦。当企业抱怨受疫情影响“发不了货”“没有生意”“销售额大减”时,
物流司机则表示,疫情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层层设卡,要绕行势必提高运输成本,
再加上近期油价飙升,最近一周运输成本上涨了30%,跑一趟货要赔上千元。
不乏有人调侃,疫情之下的生意就像驴拉磨,驴好了,磨坏了,磨好了,驴病了,驴和磨都好了,缰绳断了,磨和缰绳都好了,驴疯了……
最近,借钱的人多了起来,300、500、1000的借。
疫情的影响太大了。
过去三年,看过太多人失业,看过太多企业倒闭,看过太多人伤心落泪。
每一个关于疫情的文章后面,都是一道哭墙,整齐地排列着生活的苦和痛。
更多的人的生活,都笼罩着无言的看不见的伤痛。
当然,我认识的多是中下层的人。
知乎上有一句话:这次疫情受委屈最大的,其实是没什么声音的人。你跟他们讲隔离防疫,但你没法帮他们交房租水电、一日三餐。
是的,影响最大的是城市的贫困家庭。
比如开小饭馆、滴滴司机、出租车司机、街边摆摊的、开店做小生意的、打零工的……
这些人没有稳定的收入,没有多少积蓄,缺乏抗风险的能力,缺乏对现代生活的适应能力,一旦风云突变,他们最先遭受伤害。
很多出租车司机不但没活干,每月还要缴纳一笔不菲的租金;很多人的店铺无法开门,每月还要缴纳一大笔房租;
很多卡车司机无法出行,每月的车贷一分钱不少。
困苦不堪,都在摇头叹息。
病毒很难致命,重症也一般体现在有基础病的老人身上,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口袋空空真的会致命,因为不工作,就没有收入。
拿什么来还房贷,拿什么来养家糊口?
没有收入,就很难活下去。
一位失业的朋友说:都快没饭吃了,如果再没工作没收入,只有吃土了。
还好他没向我借钱,事实上我也好穷。
朋友的脸上云淡风轻,但我知道他的内心在无声落泪。
今天看到一文章《失业的地产人,真的在搬砖了》,说的是碧桂园的项目策划主管,接到了一份做搬运工人的私活,只为了200元。
这样的人应该不少。
最近约的网约车,开着奔驰、宝马、特斯拉等比比皆是。
都是为了帮补家用。
而他们,可能是曾经的互联网大厂高管,曾经梦想公司上市后买下上海大平层的营销总监,曾经的房地产销售主管,曾经的游戏开发项目负责人。
网上有个留言:
“新进网约车司机群的,一半是教培人,一半是地产人。
旅游人一边送着外卖,一边呸了一声。”
最致命的是,很多地方动辄搞“一刀切”式的防疫,各种形式的折腾,大家过得很不容易,很多家庭个人,很多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苦不堪言。
朋友说:我们不怕一刀切,怕的是一刀一刀的切。
这话好经典。
而房漏偏逢连月雨闻所未闻的劣质商品,竟然通过政府的采购进入了居民家中。不禁让人感慨,
这些负责采购的“能人异士”,到底是从哪儿网罗到了这么一大批“奇珍异宝”。
一边是三无劣质物资,另一边是被扔掉的瓜果蔬菜。
4月16日,有网友发了一个视频,标题为“辽宁捐赠上海的物资被浪费,扔进垃圾桶”,立刻受到了广泛关注。
视频中,各种蔬菜散落一地,还有不少都进了旁边的垃圾桶。
许多人都无法理解,明明到处都缺菜,为什么好好的菜不发给群众,偏偏要扔掉?
对此,奉贤区南桥镇回应称,他们收到了来自辽宁捐赠的物资80份,用来分给辖区内的困难家庭。
不过,这些物资由于长途运输颠簸,一部分已经开始腐烂变质,就安排了志愿者进行挑拣处理后再送出。
不解释还好,一解释网友们更不干了。因为视频中明显可以看出,大多数菜品都是完好无损的,只有极个别的几种有了泛黄的迹象。
并且,这批蔬菜都是从大连坐船,冷链运输到上海的,全程只用了34个小时。自家的菜放两天,也不会烂到需要全扔掉的地步。
好心援助却被对方嫌质量问题,似乎只有当年给美国提供防疫物资时候,我们才有类似的担忧。只是这次辽宁方面碰巧有证据“自证清白”。
辽沈晚报发布了一条视频,视频详细介绍了这些蔬菜的运输过程:
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们连夜打包新鲜蔬菜,并且挑选了耐存放的豆角、圆白菜、洋葱等,和西红柿这些“紧俏”蔬菜等;
官方调动了冷链车,由警车保驾护航,直接送到大连上船出发;
抵达上海的交接地点,全程只用了21小时,算上交接、查验等各类时间,一共34小时;
其中每隔4到6小时,就会进行一次开箱抽检;交接时,对所有菜品都进行了检验,确认完好无损。
一份详实有力的证据,就差直接怼到南桥镇政府的脸上了。
不少上海其它地区的居民,都收到了辽宁的物资,表示很新鲜,根本没有任何问题。
也有上海居民表示,让辽宁后面几批别送了,反正也送不到他们手里。
目前,辽宁本身也有疫情,菜价也不便宜。能够拿出2300吨支援上海,是十分难得的情谊。
邻省吉林情况也才稳定下来不久,早知如此浪费,还不如留在东北。
除了辽宁外,也有其它省市物资被浪费的照片、视频流传。
而每一次的理由,永远都是物资已经腐烂,把问题抛给运输端,全然不提自己是否及时处理分发。
并且,“物资缺乏”的上海,居然还有蔬菜可以卖到省外。
所谓的缺乏,不过是“薛定谔的缺”。
想想,官老爷和公务员、事业单位,他们端着铁饭碗,领着固定薪水,经济不景时大不了年终少拿点奖金,经济影响不大。
人和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浪打不到的时候,哪里会知道痛。
当然,换位思考一下,也能理解领导们的想法——防疫不当要革职,防疫过当最多是批评。
那当然是保住饭碗最重要,于是乎层层加码,精准防疫到了基层就是全面覆盖。
可是那些饭店老板,那些街头小贩,那些流水线工人,背负着贷款,肩挑着养家糊口的重担,封城就是封了他们的收入。
一旦信用破产,需要花上好几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原状,多少人喊着快没有经济来源,日子快过不下去了?!
哪怕城市解封,很多人不是工厂、企业倒闭,就是发不出工资。
于是,500、1000开口能借到已经不错了。
很多家庭真要撑不下去了。
饿死还是病死,已经是一道迫在眉睫的难题。
网上有人说:这次上海疫情,喊加油的人少了,不知道是最近油价太贵了,还是静态管理,也落在了那些人头上了。
更多人的心里在问:无休止的封控、静态、闭环、隔离,让人心生疲惫,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都没有答案。
关于未来,谁知道呢?
对于中下层的人来说,没有多少人知道自己还能挺多久,
也没有多少人知道明天的路会怎么样?也没有人能够回答,经济会不会好转,疫情会不会早点结束?
都是未知,充满迷茫,这令人感到恐惧。
但也没办法,大多数人也只能一次次掂量自己的钱包,勉强算计着自己应对未知的能力。
咬着牙默默的对自己说:天总会亮的,没有太阳也会亮的。
然后各自走进风霜的生活。
这就是当下的现状。
愿我们的用心 能让你 关注一下本号
[台商总汇]
一个大家值得推荐的平台.
你关注了吗?
我们己经等你很久了!
特供大陆地区的平台
让你在大陆
也能享用台湾美食
体验台商优质商品
赶快按下面二维码去加入我们吧!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
进入特供大陆地区的商城
去品味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