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3岁国中生的隔离日记..


点击"两岸商汇"关注 
每天都有好文章
3月10日-12日
密接在学校被隔离
这一切仅只是开始
一切来得都那么突然。
上个月10日倒数第二节课时,正在我们准备开始数学考试时,老师突然通知全班下楼去做隔离。
听到消息的我们立马欢呼雀跃,非常高兴,不用考试了岂不美哉!
但是又很纳闷:为什么只有我们班要去楼下隔离。
原来有一位留在家中隔离的同学检测出异常,我们都是密接,必须迅速进行核酸检测后单独隔离。
听到这,不少同学脸上流露出惊恐的神情。老师安抚我们不要紧张,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但是第一次离病毒如此之近,大家还是十分害怕。

就这样,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一顿简易晚餐,晚上又听说家委会紧急送来了大约一千个睡袋后,全体师生将在校园里过夜。
我以为集体过夜就是大家在操场上搭帐篷露营,
没想到是以班为单位在空教室内隔离就地睡觉,特殊的我们班还被划分了一个专门的区域。
当夜,从没有晚上这么多人聚在一起的同学们一直在聊天,到了凌晨才熬不住躺了下来。
学校的窗帘不遮光,月光直接透了进来,亮得我睡不着。 
我闭着眼睛想,我在学校也一直戴着口罩,学校防疫措施做得也很到位,应该不会感染吧?
要真感染了又怎么样,给我多一点写作的素材?
不感染又怎么样……想着想着,睡意袭来,那晚后来发生了什么也不太记得了。
因为要等结果,在学校又度过了一个白天,只能坐在教室里不能动。
第二天晚上,我们终于被允许点对点由家长接回家,浑身疲惫的同学们都想快点离开,听到这个消息有气无力地开始喝彩。

我在校门口见到妈妈,她看到我是吃了一惊,问道:“你腿怎么了?”
就在几分钟前,老师允许我们出去自由活动,大家都发疯似往操场外飞奔。
被关了两天后,这是我跑得最痛快的一次,几乎在地上飞了起来。
结果就是我几乎是漂移着摔了一大跤,裤子都蹭破了个洞。
检查完伤口,妈妈迫切地询问起我们在学校里的情况,家长们对这个突发的状况也非常紧张。
接下来的两天,我陆陆续续听到有同学被拉去酒店进行集中隔离,心中仍存有侥幸:
“幸好我一直戴着口罩,我应该不会被拉走的。”
然而,生活总是在最想不到的时候,给你一记暴击。

最近一篇超可爱的小学生作文刷屏,让沉浸在疫情消息里的家长们发现,
这段时间忙着抢菜、团购和刷手机,完全忘了鸡娃,原来孩子们眼里的我们变这样了!

忙碌的妈妈

帮倒忙的爸爸

本文作者,自封长腿小帅哥的初二学生Remy已经迎来了自3月10日足不出户6个7+7的第42天,是我们所知被隔离时间最久的00后之一。
13岁的他还经历了3个跌宕起伏的隔离阶段:
始料未及2天学校隔离→14天酒店集中隔离→回家后楼下🐑了,持续1个月至今的居家隔离……
问起感想,天下娃“坑妈”果然都一样,他说第一大发现是长久宅家让一向温和的妈妈越来越没耐心和暴躁,
”还要靠优秀的我来安抚”。

■Remy眼里妈妈的变化,妈妈表示🙄
另一方面,年龄虽小的他在文章中体现的细心观察和冷静思考,着实让焦虑的我们感到了一丝“后生可畏,不必多虑”的欣慰:
“从2020年6年级第一次被封到现在习以为常的日常,从懵懂、惶恐,紧张,烦躁到平和,我越来越意识到,
面对不确定性处理突发事件,是我们这代人逃不掉的宿命。
所以,爸妈别担心,我们可能比你们更淡定。”

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上海,老年人生活是个问题。
16个人组成了“为老助餐”队,为老人一天三顿配餐,买药送药。
其实一跑起来,他们自然而然就扩大了服务范围,给因隔离和家长分离、不会做饭的孩子,还有被困在房子内的装修工人,也送去餐食。
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就是这个队伍的常态。

曾经出演过《琅琊榜》大统领蒙挚的演员陈龙,加入志愿者队伍,喊居民做核酸。

他还在家门口支起简易理发摊,化身Tony,为男女老少理发。

晚上,整个城市都入睡了,志愿者还醒着。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的社区志愿者施忠良,每天用于喷洒消毒的酒精用量达到10公斤左右,
保证所有的生活物资,随到随消杀,不给病毒留一点机会。


实在太累太困了,他们就地躺下。


用三张椅子自制成床休息。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章家琪,从早上一直工作到深夜,片刻不敢放松。实在熬不住了就在凳子上小憩。

看着让人很心疼。让他们再多睡一会吧……
方舱里的志愿者,也很拼。
在上海最大的方舱,志愿者表示“这是人生第一次,会记一辈子”。
一个组4名工作人员,加上保安一共也就10来个人,每天需要卸10多辆卡车的物资。
需要运送的矿泉水,堆成了小山。

一名59岁的华姓志愿者大叔,为了发放食物,自己都来不及吃饭,也来不及坐下。
当别人劝他注意休息时,他说:“我就是坐不住啊!”
对于方舱来说,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这么多人生活在一室,供水供电是个大问题。
55岁的章毓武,每年6点起床,6:30做完核酸后,随时待命,参与方舱水电、机械维保工作。
第一天,他工作到了凌晨亮点,只吃了几口泡面,
通常他每天也一直要工作到半夜12点左右,才能休息。
老章一家三口都是志愿者,妻子在医院,儿子在小区。他也想利用自己的技术,出一份力。

全家三口携手上阵当志愿者的,还有同济城市设计师李鹏飞。
他的女儿第一时间报名了学校招募的核酸检测志愿者,他和妻子也报名成为小区志愿者。

防疫任务重,早上五点半,夫妻俩就上岗了,给小区居民讲解检测流程,并维护现场,还给一些老人送去食物。
目前,上海的志愿者人数呈几何式暴增,从年初2月份的2万人出头到目前超36万人。
最近,还有一些生活在上海的外籍人士加入了志愿者,表示“我们是老外,但我们不是外人”。



来自新加坡的一名志愿者刘慧娟说,“社区很多人来自世界各地,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但我们就像是一家人。
疫情防控期间,封控区和管控区都困难重重,
但这些披星戴月、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值得我们点一个大大的赞!

愿我们的用心 能让你  关注一下本号
[台商总汇]
一个大家值得推荐的平台.
你关注了吗?
我们己经等你很久了!
特供大陆地区的平台
让你在大陆
也能享用台湾美食
体验台商优质商品
赶快按下面二维码去加入我们吧!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
进入特供大陆地区的商城
去品味一下吧 !!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