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闷出满脸皮肤病 台湾医生教你如何减轻症状...


点击"两岸商汇"关注我们 每天都有好文章

2020年至今,COVID-19新冠肺炎全球肆虐,台湾于今年5月本土疫情爆发,全台进入三级警戒,
人民配合防疫政策减少移动及外出,期望疫情能尽快获得控制。
台湾国泰综合医院内湖国泰诊所皮肤科主治医师曾奕腾表示,
各种防疫措施中,最根本也是最普遍执行的,就是「戴口罩、勤洗手、勿摸眼口鼻」,
但这些防疫基本功也伴随了一些皮肤疾病的发生或恶化。
●戴口罩引发酒糟、痤疮、湿疹等皮肤疾病
曾奕腾表示,首先来谈配戴口罩相关的皮肤问题,
临床上常遇到的有酒糟(或称酒渣、玫瑰斑)、痤疮(即俗称痘痘)、毛囊炎、湿疹及接触性皮肤炎等。
「酒糟」是 一个常见且成因複杂的皮肤疾病,症状包含泛红、刺痒、丘疹及脓疱等,
且有多种可能的恶化因素(急遽 温湿度变化、闷热、高温、阳光曝晒、辛辣食物、作 息、压力、焦虑等),
长时间配戴口罩可能造成酒糟因闷热潮湿而发作或恶化。
「痤疮」病患于温湿度较高时出油量增加,容易造成痤疮恶化,长时间口罩配戴亦可能造成此情况加剧,位置常见于下巴及下颔。
曾奕腾接著说,闷湿的皮肤环境本为「毛囊炎」的常见原因,
长时间配戴口罩同样会因闷热潮湿造成毛囊阻塞发炎,
除常见的细菌性毛囊炎,亦可能形成较难治疗的霉菌性毛囊炎,发生在脸部之外,亦可能延伸到脖子。
「湿疹」是皮肤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除了可能因口罩闷住生成或恶化,摩擦也是一个常见的因素,可造成「接触性皮肤炎」,
容易发生于口罩面容易摩擦的脸颊、下颔侧缘以及束带容易摩擦的耳后及侧脸颊,
患者可能出现刺痒、龟裂、组织渗液等症状。
曾奕腾表示,以上情形民众会发生,医护人员发生的机会更高
(如需护目镜或防护面罩长时间使用,可能更容易或更严重)。
●6招减轻皮肤不适 同时兼顾防疫效果
曾奕腾强调,「戴口罩」虽可能伴随皮肤疾病,但是为了防疫及「生命安全」,仍然是「必须」 的措施,
因此只能透过一些技巧,以减少皮肤病发生的机率或减轻症状。
第一,环境许可时(如单独一人一室或是家中,需符合防疫法律规范)将口罩取下让皮肤透气休息。
第二,配戴口罩时避免化妆及使用非必要的保养品,减轻皮肤负担。
第三,选用适当的口罩
(一般民众日常使用有医疗器材核准认证的外科口罩即可,非必要不需配戴如N95等高密合高阻隔的口罩)。
第四,尽量待在通风凉爽的环境(可搭配冷气空调使用)。
第五,口罩供应量足够时,一天至少更换一次口罩。
第六,如果耳后因口罩束带摩擦造成发炎不适,可搭配市售将双耳挂带固定于枕部的扣带或固定器,或改用绑带式口罩。
但如果这些方法都无法改善皮肤症状,则需寻求皮肤专科医师诊治。

在烈日长时间戴口罩,
除了皮肤过敏、长痘外,
还容易有闷热、呼吸困难问题。

霓虹人脑洞大,
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平常稀奇古怪的东西没少设计,
总能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但!这一次,我们终于超越他们了!
我们设计出比他们
更方便更高颜值的口罩空调机了
点击下图,进入品味生活专区











点击下图,进入品味生活专区

口罩风扇 
拒绝闷热/异味 呼吸时刻新鲜
按下方图片二维码
▼立即抢购▼


愿此文能让你  关注一下本号
[台商总汇]
一个大家值得推荐的平台.
你关注了吗?
我们己经等你很久了!
特供大陆地区的平台
让你在大陆
也能享用台湾美食
体验台商优质商品
赶快按下面二维码去加入我们吧!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
进入特供大陆地区的商城
去品味一下吧 !!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