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萸肉、山药与地黄


张锡纯极擅用大剂量的单味药救治急症。
小生之前一直对此用药之法颇为不解。直至某日,可能因说话过多,加之本身气弱,导致吸气不能到腹,上下微喘,气息不能十分通达。
回家后,忽而想起张锡纯《山萸肉解》一章内容,说是一人作痰喘,有将脱(休克)之证。取其脉,脉浮微弦,重按即无。于是分析,此乃阳虚,肝风动,随即重用净萸肉(去核山萸肉)四两(约120克),水煮一沸而服下,继而再煮再服。稍歇,其人痰喘平复,上下气通达。
抱着试一试的心思,小生便煎煮山萸肉30克,仍用平时煎药的方法。晚餐前服下200毫升左右,大概半小时后觉得确有改观,于是在睡前又服下150毫升左右。
第二天,情况明显好转。
张氏提到,重用山药、地黄,在相似的喘逆证下亦能取效。其中略有不同的是,山药对脾胃不适、泄泻不止所伴喘逆证效果更好,而地黄对于血亏阴虚所导致的喘逆证效果更佳。
当然,在张氏所提及的急症医案中,山药、山萸肉、地黄时常相互搭配,且剂量均不小于一两。
小生最近思考,人说是药三分毒。倘若真因身体原因不得不长期服药,还是需以山药这样食药兼用的药材为主,再搭配些山萸肉、地黄、党参等毒性微小的药材为宜。
至于江湖上有“火神派”,号称擅用大剂量通阳之猛药——附子,活人于旦夕之间,最多可用至四两(约120克)。且不说附子本有剧毒,小生观张氏用附子,非必要则不用,必要时最多也仅至八钱(约24克)。在此多说一句——慎重。
最后,用药切忌繁杂。名家制方,几无此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