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舒服,但上海为什么不能和欧洲一样躺平呢?


这两天,上海的健康云不用了,开始和深圳一样使用核酸码。
核酸码是一人一码,可以长期使用的,便于配合“动态清零”政策追踪。
猜测如果德国也需要家家户户做核酸的话,可能会事先有一个Termin一样的东西,每户人家知道自己大概什么时候要去。
在上海因为人多,特发事件多,不好安排,所以大家待在家里,等到志愿者上楼敲门。因此,很多会议和事情不太好预先安排,经常会有开会到一半,有人突然说“要下楼做核酸”了

因为经常楼下做核酸,楼里和附近的居民已经认识了老胡,这个在冬天和夏天都穿短袖的男人。
还有阿奶看到他就来摸他手臂,问他:“侬伐浪啊?”
今天排队的时候,有志愿者主动和老胡打招呼,他用英语介绍自己叫做Tony
Tony老师的声音响彻云霄,中气很足,在压抑的社会背景下显得格外喜庆。他想知道老胡是哪个国家的,我们让他猜一下,他说:“看你皮肤白,可能是比利时的。”
“皮肤白”精准无误地戳到了老胡的痛处。
被关了有些时日了,他昨天开始在阳台里搭建和我们在德国生活时一样的躺椅,用来晒太阳。
本来晒着晒着挺好的,直到楼上邻居突然开始往外晒衣服,衣服正好把他的阳光给挡没了,搞得他郁闷不已。

和Tony老师和他的志愿者同僚们聊聊疫情,我们得知一个消息:上海的拐点应该在4月18日左右出现。
如果核酸的情况乐观,那我们有望在4月18日解除大楼或小区隔离,如果不行,那就到5月1日解封。
一听至少还要封8天,我心里猛地一沉。
我们家的饮用水快喝完了,欧洲人不喝煮开的水,社区成不了团,网上也没抢到。昨天给大家直播的时候,我想多喝几口水,但不太舍得拆新的。熬到了零点去每日优先抢物资礼包,一点进去就没了。
所幸后来在京东正常购物页面找到了水,预计下周发货,但不确定是否能送。我的一个同事,之前在京东工作,表示运力目前不足,他买的东西的发货日期从4月1日一直不断延后。

(今天的早饭,囤货不多了)
我们和Tony哥还讨论了疫情下的不同政策。
针对“国内为什么不能全面放开”,我归纳一下他们的主要观点如下:
✅  老人群体的疫苗接种率
德国提倡老人和孩子先接种,因为年轻人得了基本没什么大影响。
但是国内的老人接种率不高,老人们有基础病比较多,不太适合接种疫苗。
也许全国范围内,上海算比较高的了,偏远地区的更低一些。一旦放开,这个群体的后果比较严重。
  ✅  灭活疫苗 vs mRNA疫苗
国内目前有4款自主研发的新冠疫苗获批上市,其中包括3款为灭活疫苗:国药集团2款、北京科兴1款。
灭活疫苗就是被杀死了的疫苗,将‘货物’被掏空或者壳子破坏。优点是安全性比较高,缺点是有效性不如减毒疫苗。
而欧美的疫苗是mRNA,以moderna和biontech公司为首。区别在于,他们以mRNA为媒介,把‘钥匙’的生产方法打印了出来,发给了你的细胞,让你的细胞自己去生产这些‘钥匙’。此类疫苗的优点是生产迅速且适用人群广,缺点是安全性未知。
引用自知乎。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1354319/answer/1589302264
因此,上海如果躺平的话,会非常考验灭活疫苗的有效性。mRNA疫苗打两针就可以有相当程度的作用了,但灭活疫苗可能需要三针。
✅  冷链运输
mRNA疫苗储存条件非常苛刻,需要零下72度的冷链运输,这个在国内的挑战性太大。
综上所述,这也是志愿者眼中,我们不能抄欧洲作业,实行“全面放开”的原因。
眼下,虽然全面清零的挑战很大,但是鉴于我们之前所花的极大成本,恐怕也很难抛弃之前的,换一种政策执行。
你们意下如何呢?
另外,为什么欧洲人有烧水壶,但不喝煮的开水呢?我昨天还写了一篇“煮开水”的文章(现在我得赶快筹瓶装水,还有厕纸🚽)

end

昨天苦中作乐,和直播群的小伙伴第一次试了公众号直播功能,好玩!
下次熟悉了就可以拓展到其他群或者公开了 

另外,这周也有幸运的小伙伴找到了杂志。

有书店卖完下架了,如果你们在附近买不到,可以上这个网址看看周边的城市:
https://www.mykiosk.com/
杂志里其他大咖的精彩内容,可以回顾这篇文章:

激动!第一篇有关“中国”的文章在德国出版了!竟和这些大咖一起...
【往期推荐】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