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过得。。很。。饿


上海最近真的挺难的。
每天在家里,渐渐失去了对早上,中午和晚上的概念;
每天都在看看冰箱,盘一盘食物能吃多久(慢慢见底了);
每天都在刷微博小红书,想知道又害怕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我爸爸以前是海军的工程师,经常出海为国家探测鱼雷导弹。可能是一直在部队的关系,他对“时间”和“食物”特别有概念。
任何摆上桌的食物,他都不会浪费,而且吃饭速度特别快。我们经常让他吃饭慢一点,酱汁可以倒掉,他都无动于衷。
以前我不太理解,但现在我才慢慢体会到了老百姓“口中有粮,心中不慌”的感觉。

这一周我当了志愿者,给公司协调发菜服务。
目前而言,上海能组织给员工发菜的公司真的挺少的,大多数是给员工分享一些团购的途径。
目前这个情况,什么都难。团购难,发货难,运输难,取货也难。
网上有个段子说,等这破疫情结束,再也不想吃的三种菜:土豆,白菜和胡萝卜。
前几天,供应商发货到半夜,但是志愿者已经下班了,所以送到的货也没法取,导致第二天同事收到都有化水现象。
有些同事,家里真的缺粮,拿到后给我的发消息都非常激动,这些食物能帮他们扛过几天了;
有些同事,家住上海比较偏远的区域,供应商想了很久办法,最终还是由于人力物力不够,没法送过去。
还有些同事,自己拿到了物资,很想出钱给父母筹备一份。但是出于各种客观原因,我们公司目前只能以员工为主。
对于特别困难的家庭,我们还在想办法,但说实话挺难的。
这几天重新看季羡林的《留德十年》,里面提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极度缺少物资的情况。他说饥饿绝对是人间的酷刑之一,德国那时候没有面包,土豆,没有肉(换成炮弹了),政府让大家吃点乌龟,有个中国小伙伴于心不忍,就把乌龟养着了。
他对饥饿的感觉永远难以忘怀。

我们有一个浦东的同事,隔离了快一个月了。
他给我们看了他手机里的各种小区团购群,长长的列表拉也拉不到最后。
即使情况很不乐观,但是他心态还是很阳光,每天在家锻炼,穿戴整齐开摄像头。
受到了他的影响,我今天也特意花了个淡妆,穿一件好看的衣服在家里上班。同事从镜头里看到我,还特意问我:“你现在还化妆吗?” 
我也只好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也是这个星期第一次。”
在心情压抑的时候,只能自己cheer自己up,像平时一样,打扮地稍微好点,多少能安抚下自己。
我也试过穿着睡衣,从早到晚,开完会下班就去床上,这样真的撑不过2天,就会有一种从上到下快要腐烂的感觉。

今天和丹麦哥开会的时候,一向乐观的他说了一句:“以前三周隔离的时候,总是知道期限在哪里,所以三周过得也算快。但如今就没有这个预期。”
他的家里快没有饮用水了,我们建议他烧水喝,但是丹麦可能很少有这样的习惯。
老胡心理还是比较稳定的。不过他也挺难的,因为我们楼里有人🐑了,但是出于隐私保护,不能告知是哪一户,业主们就在微信群里纷纷猜测,突然有一人说:“我知道了!就是咱们楼里那外国人。” 
老胡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昨天德国驻华大使馆召开了zoom会议,给在上海的德国人一些建议,一共500多个德国人参加。
会议之后他们建了一个群,然后发现也有🇩🇪 小伙伴去方舱的,不过他的三餐和床都还算挺不错的。
总的来说,这一年对上海真的挺难的。
希望我们能快点迎来明天,也感谢在这个特殊时期还不懈努力的老百姓,以及各位勇敢的大白和义工们。
上海加油!⛽️

END
明晚,我想小范围试一下公众号/视频号直播功能,如果想来的可以扫码加入:

👇 以下话题是经过小伙伴们筛选出来的,我们可以集中聊聊这些,你也可以进群添加你想聊的话题:


【往期推荐】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