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队友,外派到上海四个月后的变化


老胡绝对是变了!
要说以前和他回国,我还经常抱怨他总让我翻译每个字词的话,现在我的任务可是轻多了。
短短四个多月,他和以前的自己已经不一样了,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种显著变化。

01.上海话

他和我爸妈沟通已经完全不需要我了。
以前他还时不时问我:那个词是什么意思?现在我发现,他能听懂几乎我爸妈说的每个词,甚至还包括上海普通话。
比如我妈吐槽欧洲有太多“字字忙”,其实普通话正确发音是“蜘蛛网”🕸️ 。
还有我妈让他去“思斗”,其实是“水斗”。
这些他竟然听几遍就理解了。
以前想偷偷说他坏话,可以切换成上海话,现在很困难了。
有一次趁他上洗手间,我和我妈用上海话说他上厕所时间长,没想到他在里边竟然回音了。
真是隔墙有耳,还是外国耳。
他几天上班回家还学会了一句新的口头禅:“到时候再说。”

02.打车

他开通了支付宝,可以自己打车叫外卖了。
虽然他写汉字不行,但是可以用拼音,而且可以区分并选择正确的汉字。
我们去旅游的时候需要打车,他就先抢先一步叫车,用中文接司机的电话,上车后根据导航,建议司机他怎么开会比较快。
几乎全程都不需要我们参与了,实在很省力。

03.叫外卖

从云南旅游回来的时候,老胡比我们早到家。
他就用手机提前帮我叫好了奶茶,还点了他平时上班吃的午饭给我爸妈。
大家吃着都觉得不错,便宜也健康,后来时不时也学着他都点这家店的色拉。


04.听力受损

以前在德国,老胡时不时会善意地提醒我,放低声音。
我回国后发现国内说话声音好响,有点不习惯。但没想到老胡说他竟然习惯了。
有天周末我和他出门,他的工作手机放在裤子口袋里。走着走着,我听到他手机响了,响了好几声他都没有接。
我心想或许是因为周末,他不太想接电话吧。然而电话的主人一直没有放弃,我只好问他:“你是真的不打算接嘛?”
老胡一脸茫然地回头:“哪有电话?” 原来他压根就没听见自己的手机响了!
我大惊:看来他已逐渐丧失五感之一:听力。

05.花钱理念

以前他和我回国探亲,都特别喜欢打车,毕竟中国的车费比德国便宜得不是一点点。
有次他想说服我爸一起坐磁悬浮,我爸拒绝说:“太贵了不坐。”
老胡劝说:“磁悬浮是德国技术,而且可以省很多时间。”
我爸不为所动:“那我提前出发一小时就行了
现在他自己在这里上下班了,反倒节约起来了。有时候上了一天班,上海天还很热,他很想下了地铁后打车回家,但是还是会先看一眼公交。
如果公交10分钟就来了的话,他就忍着等公交来。

06.数据保护

老胡以前非常在意数据隐私。
我们交叉使用微信,WhatsApp和电子邮箱。
规则是:
✅ Level 1: 不牵涉个人信息的,用微信;
✅ Level 2: 牵涉个人行踪的,用WhatsApp;
✅ Level 3: 涉及到个人照片和更隐秘信息的,用邮箱
你们可想而知,我平时和他远程沟通有多累了。因为要提前把信息分个类。本来在微信上聊的好好的,突然他需要个什么信息。
如果那个信息只能用WhatsApp发送。我还要切换app,开启VPN,才能完成这一步骤。
如今虽然他还是很在意隐私,但程度上没有以前那么严格了。
现在他用手机支付竟然是刷脸的。要在以前,别说什么刷脸,就是打密码,他恨不得都弄成摩斯密码。
很期待再过了几个月以后,看看老胡还有什么其他变化。

团聚了真好。

END
【往期精彩】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