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德国工作,我是consulting公司,也就是乙方。
每天伺候着客户爸爸,心里想着:有一天我要是去甲方了,肯定能傲气不少。
现在回国了,我是甲方了。但是并没有体会到想象中的傲气。
01
inhouse转型
我们公司在inhouse转型过程中。
之前的平台和工作方式都是其他的vendor给我们搭建的。
现在我们的部门在扩张,也招了很多自己的员工。
于是,我们面临一个挑战:如何将vendor手中的知识/人手变成自己的。
也许你会说直接转正就行了。但是其实操作起来有困难,主要原因有二:
✅ 文化
我们的vendor也是业界有名的公司,他们有自己的文化和体系,他们对自己的公司有认同感。
✅ 距离
在国内,一线城市对年轻人的诱惑力正在下降。
随着二三线城市的急速发展,很多年轻人不想再做北漂,沪漂,深漂。
02
合作模式
和Vendor的合作模式有2种:
✅ 买人头
也就是德国的ANÜ,计价模式是人天。
那些人会坐在我们的办公室里,我们可以给他们分配任务。
给大家透露个行业小秘密:BA一天的价格很贵,大约是developer的3倍。
✅ 买交付
买的不是人头,而是交付结果。
那些人不一定会采用甲方公司的方法,但他们保证产品交付。
03
话语权
甲方并不是一定比乙方更有话语权的。
在我们internalize的过程中,我目睹了我的团队和隔壁团队的种种艰辛。
我们的BA和部分开发目前都是Vendor的人,他们在写需求,以及开发过程都有自己的一套模式。
甚至曾经发生过,我们自己的人接不到一手消息和工作的情况。
虽然大家心里都有略有不满,但是现阶段来看,我们并没有太多选择,毕竟我们inhouse团队还没组建完毕,目前的交付仍然要依赖vendors。
04
团队部署
鉴于上述背景情况,我的另一个同事一度很发愁,也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了略为强势的态度,和Vendor的关系一度略微紧张。
Scrum要求教练应当不沾边,引导团队自己解决问题。但是,它没有告诉我们,如果这个团队组成部分如此复杂, 牵涉到几家Vendor和自己人的时候,到底应该怎么做?
我其实也一直在问自己:我是不是也应该更强势些介入?在国内和国外的职场文化不一样,国内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
但是,有一些原则我是不愿意打破的。一旦把双方变为了对立面,就会使矛盾激化。
我们的公司已经很老了,但是我们的digital还很新,也有很多转型变化。
我可以做的事情很多,遇到的挑战也很多。
比如:什么时候一碗水端平,强调“一个团队”;什么时候要倾斜,想办法培养自己的人。
有一些紧急情况下,让有经验的vendor去顶替某个位置,最能立马解燃眉之急;但是也有我们将来越来越离不开他的长期隐患。
任何决定,都是一种trade off。
05
敏捷推行
有vendor的团队,对敏捷推行一定是有阻力的。
原因有二:
✅ Vendor有自己的一套流程
当初从无到有的过程,他们已经参与了,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敏捷方法论。如今,公司招了内部的教练,他们不一定愿意被lead。
✅ 不感兴趣
项目虽然是长期的,但是国内的流动率毕竟还是不小,vendors在自己公司都未必会待满多少年的前提下,更不会对甲方公司的流程优化感兴趣。
这些都是我工作上的难题之一(还不算大的难题)。
如果大家对我工作上的内容和细节感兴趣,可以留言告诉我。
我也愿意分享下从德国带回去的行事作风里,哪些是我在国内职场上用了觉得好的,哪些是翻车的。
最近工作日常:
晚上21点关公司电脑回家;晚上22:30开私人电脑,写这篇文章。
明天7点起床,加油打工人!
END
中德ICE第四期:德国买房
报名最后3天!
👇扫码报名👇
👇 了解讲座内容👇
德国租房,其实说不定更划算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