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中国黑幕大观:民国版《盲井》——破落户把要饭老太太冒认成婶母


天津有个叫罗声百的人,原本家里头挺有钱,但是爹娘死得早,剩下他不干正经事儿,为人阴险狡诈,周围人都躲他远远的。
 
罗声百成了光杆司令,日子越过越发愁,可他派头不减,穿衣打扮不改纨绔子弟本色。
 
有一天,罗声百瞎逛,逛进一条偏僻的小胡同,碰见一个北京口音的要饭老太太。
 
老太太有五十多岁,穿得破破烂烂,一副吃不饱的样子,看着很可怜。她向罗声百乞讨。

罗声百盯着老太太看了老半天,突然假装非常惊讶并且带着哭腔说:“你不是我邹婶吗?十几年不见,怎么成这样了?记得那年北京闹义和团,侄儿我刚9岁,咱们家人都离开北京。我爹我娘半路被贼人杀死,邹婶您也走散,不知道去了哪里。侄儿我倒在路边,又冷又饿,眼看就没命了。幸亏一个做布匹生意的人路过,救了我,收我做了他的干儿子。去年,干爹也过世了,留下遗产给了我。我现在日子过得还行,就是一想起小时候的遭遇总会不由得掉眼泪。今天,老天爷保佑我跟邹婶见面,真是大喜事呀!想不到邹婶您这么大岁数了,日子过得这么凄惨……快跟我回家一块儿住吧!每天能吃碗现成的热乎饭,可别在外面受这种罪了!下半辈子我养活您!”
 
罗声百边说边哭,简直有些上气不接下气的节奏。
 
老太太知道罗声百认错人了,一开始惊讶得不知道该说啥,跟着一想——将错就错也是笔好买卖,就“嗯”“呀”地配合上了。
 
老太太还认真地问罗声百的爹娘姓啥叫啥,原先住在北京什么地方。罗声百一顿现编,老太太不住点头,还笑容灿烂地说:“你这么说,证明真是我的侄儿!十几年没见,你变化真大!可别怪我老眼昏花没认出你。”
 
罗声百不住声地请邹婶跟自己回家,老太太答应。
 
到了罗声百家,老太太一看是三间矮房,房子里头虽然没啥家具,不过也算干净。罗声百收拾出一间屋子让老太太住。
 
这之后,罗声百天天伺候老太太。老太太心里头很高兴,庆幸碰上了好人。
 
有邻居来看老太太,老太太就把之前罗声百说给她的话,再跟邻居说一遍。大家都信了,都恭喜他们骨肉重逢。
 
几个月以后,老太太的气色就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变得富态了。
 
不久,罗声百就到某保险公司替老太太办理人寿保险,保额三千两银子。
 
手续办利索了,罗声百回家以后,对待老太太的态度就开始变了。
 
家里头的活儿都交给老太太忙乎,甚至连吃的、穿的也不给老太太按时供应了。这下子,老太太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又遭罪了。
 
这种日子,老太太当然很难受,但是想想在外面要饭的苦日子,她忍了。
 
没过多少日子,老太太忽然得了大病,罗声百不闻不问。老太太要碗水喝,罗声百也不搭理。
 
这样,老太太躺在床上动也动不了,终于病死了。
 
罗声百跑到保险公司报告情况。保险公司来人查验,发现老太太的确是正常病死,就按照合同如数赔偿了罗声百银子。
 
罗声百别提多高兴了。当天,就把老太太收殓,埋到了荒郊野外。
 
自打拿到了银子,罗声百吃好的,穿好的,还娶了老婆,置办了产业,过起了有钱人的生活。
 
(根据1919年由上海改良社会研究所编辑出版的《中国黑幕大观》翻译改写的,原来的文章名是《冒认婶母》,作者署名“韬壶”。)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