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


为什么我们总是存不下来钱?
为什么有的老板们在小的支出上也那么“斤斤计较”?
为什么企业更愿意给销售人员买车,也不愿意给文职的人加薪?
......
最近看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
我找到了答案
因为
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
这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商场上的人最需要具备的,
同时也是我们个体追求财务自由路上很重要的一点。
确实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也推荐给大家个。
   

今日阅读书里分享了一个关于企业经营的一个点: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
基本就是我们常说的降本提效,开源节流。
增加销售,将成本,能砍就砍!
比如很多大城市小公司里的盆栽,几百元每月租养着,还不如自己员工淘宝上买个种个,日常自己人浇浇水。
出差开会,不必要的人员就没有必要也要求去摸鱼个,还要出差旅费。
......
当企业领导人将这样的意识和要求传递下去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员工可以想出好多办法来节约成本。
其实优秀的老板们,都会有这样的意识:
就是在项目红利期的时候,跑马圈地,迅速地增加投入,扩大规模!
而不是去享受,去买大奔,旅游买房等等。
比如知乎好物,红利期入场的玩家们赚到了钱的时候,聪明的玩家是立马再花钱买号,上多个知乎号,写写写,而不是开心自己副业比主页还厉害,然后立马去旅游,或者买个电子产品犒劳下自己。
比如好利来的老板罗红,当年的烘培行业是个很暴力的行业,为什么最后只有好利来活下来了,因为当年很多的老板赚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车买房,开始享受生活,而只有好利来的老板把所有赚到的钱投入到扩大规模里,所以走向了全国,总部去到了北京。
赚点钱就开始享受的故事,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很多:
在广东,很多外省过来做房屋出租的二手房东们,基本都是借钱从一栋开始做起,有的最后好几栋,有的一直只有一栋,还贴钱。
就是因为有的老板们赚钱后立马寻找新的场地,租下来,去扩大规模,而有的老板赚钱了就是开始赌博娱乐等等,差距就这样拉开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在项目赚钱的时候,一定不要去“享受”!

这个道理运用到我们普通人的日常里也是一样有用的。
在自己最有学习力的时候,一定不要去“享受”
毕业后的我们薪酬是一路向上的,但是好像钱总是不够用的。
因为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会有不同的需求,从最开始的解决温饱问题、到后面要买数码产品、买轻奢的饰品、出门旅游,再到后面的买车买房,孝顺父母等等。
哪哪都要钱,而个体的生产力有限呀!
其实正确地思路应该是:
工资提升了的时候,加大对自己的学习投入,从而扩大自己的生产力,提高自己赚钱的能力(因为年轻的时候,我们有的就是没有太大经济压力的时间)
同时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
买得起香奈儿但不用香奈儿,和没有能力买香奈儿是不一样的。
谁又不想旅游、不想看剧、逛街呢?
当然,偶尔可以。
搞钱最重要,费用最小化
(当然该花钱的地方还是要花的,主要减少不必要的消费)
没有金钱支撑的诗和远方都是虚无的海市蜃楼!
最后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看下这本书哦,超级棒的一本书!

一本企业经营的书籍被我啃出这样的理解
我大概也是个奇人
如果觉得我还不错
可以关注我哦
我是
一个爱吃西蓝花、爱折腾的女纸
分享日常所思所想
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点启发
2021/8/4  第 28 篇  一起共勉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