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农耕文明的国家,面朝黄土背朝天,人们总结出了大量的与农耕有关的谚语,例如燕子低飞要下雨,瑞雪兆丰年等等。而“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说的就是庄稼汉们种地必须勤劳,播种前,要对土地进行开耕,疏松土壤,让土地透水、透气,有充足的养分供给给农作物。
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
《山海经·海内经》中有云“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稷是指后稷,被尊为司农之神。而我们经常说“社稷”,社则是土地之神的意思。牛耕是建立在土地的基础之上,将牛耕看作是稷子孙所创,也足以说明,古人对土地的崇拜。
所以这句俗语的背后,其实深藏着传统文化中古代人对于土地的崇拜。
女娲抟土造人便是这种土地崇拜的最直观的体现。在婚礼中,人们要一拜天地;在丧礼中,人们讲究入土为安,这些都逐渐成为了定式,人们都在遵循这样的规则行事。
《说文解字》中说“土,地之吐生万物者也”。古代的人们将自己的生命视为谷物,从大地中孕育而出,生根发芽,最后再终老于大地,这是一个轮回。因土地崇拜而孕育出了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比如说社稷观念、阴阳观念、风水观等等。
再有便是生活中各种神话,就像是化生万物的盘古、上文所说的女娲抟土造人、四方神兽守御四方等等。在这样的神话传说中,也诞生出了不少的神灵,比如说土地神、山神、河神,还有路神、宅神等等,都是由大地崇拜而孕育出的。
在古代,百姓用牛耕种土地来种庄稼,用牛耕种土地可使土地更加肥沃柔软,更适合农作物生长。土地永远都会躺在地球上,无论怎么用耕牛来耕种土地,都不会将土地破坏掉。因此,老百姓依靠土地来种庄稼,土地也是老百姓安身立命的本钱。
但是面对如此多的耕地,远古时代没有像现在这样先进的工具,那该怎么办?众所周知,在远古时代,牛就被用来耕种土地,因此在远古时代,牛的地位也很高。毕竟牛也只是动物,它们不如机器效率高,速度也没有机器那么快,加上古代的频繁战争和频繁的自然灾害,许多土地被占领或搁置。
如果用力迫使牛在田间耕作,并且不允许其适当休息,只会导致牛过早丧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牛的价格都不低。一旦真的累死它,那就得不偿失了。
田,是一个静态的物体,无论你是耕它或者是不耕它,它就在那里,换一句话就是说,地它就躺在那儿,如果牛拼命地去耕的话,累死的是牛。
道家思想的阴阳图之后经过了一系列的时间演变,形成如今各种各样,百花齐放的阴阳说。中国的远古先民认为世间万物,包括天上地下以及人间,都可归入“阴”“阳”两类;认为“阴”“阳”这两类事物既相克相斥,又相依相生;再者,他们认为“阴”和“阳”是许多现象发生的原因。
并且“阴”“阳”两极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03其实早在目前所知的最早古籍,如《诗经》、《尚书》等书目中,便将“阴阳”作为占ト以及观察日常事务的重要概念。
再如《老子》中的记载:“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句,用以主张阴阳和谐的思想。以上种种都是古代“阴阳”哲学的概况,后来阴阳学说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完善,而发展的道路主要有三条。
使用耕牛犁地能够让土地变得更加肥沃和松软,更适用于农作物的生长。一如我们的人生,只要有了物力资源、人力资源,那么想要达到成就,便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就必须引起每个人的注意了,那就是要学会正确合理使用资源。
那么怎么做才算是正确合理使用资源呢?很简单,是既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也要在利用资源的同时,规划长久的未来,实现可持续的有效发展。
耕牛虽然每天都能拉犁耕地,其气力也胜人数十倍。但如果每天都让牛干活而不让它充分休息,那么纵使铁打的身躯,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下也照样支撑不了多久。
对于现实中的资源来讲,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
如财富,如果一个人有了财富就肆意挥霍,整日沉溺在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中,不懂得积攒财富,善用财富。那么即便坐拥金山银山,日后也难逃坐吃山空的悲惨结局。
但是后来,慢慢地这句话有了隐喻,正如网络段子说的那样:那些年,菊花还是真的菊花,2B铅笔也只能用来答题,杯具只是用来喝水刷牙,楼房是用来住的。
“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也不再指的是种庄稼要勤劳。
男子外出打工30年,归乡见妻子破衣烂衫,愤而将弟弟告上县衙
母女先后沦为暗娼,老舍的《月牙儿》,揭开女人堕落的真相
《倚天屠龙记》赵敏的原型,遭囚禁半生,被迫为朱元璋儿子殉葬
《金瓶梅》“陪床丫头”孙雪娥:她的嘴,毁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