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不是福报,八小时工作制才是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开始主动执行八小时工作制的大型工厂,是1914年开张的福特汽车公司。令当时所有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福特老板不但严格遵守八小时工作制,甚至严令禁止工人们超时工作以换取加班费。
福特不是临时起意,他时常跟工人们说“有时间多去陪陪老婆孩子,做个称职的丈夫和父亲”。福特甚至会要求公司人事,尽量多招聘那些有家有室的男青年,而不招收那些有大量空余时间的单身汉。
是福特傻了吗?不要忘记人家的企业可是第一家引入流水线模式生产的,在流水线上,每个工人必须高度集中精力,不断完成重复的动作。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让工作负荷成倍增加,一旦有一个环节的工人因劳累过度而出错,很可能意味着当天的所有产品都将返工报废。这个损失,靠多剥削一点工人的加班时间是补不回来的。福特的办法就是让工人休息,主动提高劳动报酬、严格遵守休息时间,以期工人在上班时,能减少差错率。

一提到资本家,劳苦大众往往要恨得咬牙切齿。福特已经算好的了,资本生产不是为了让工人过上美好的生活,而是为了让资本增值。在过去一个世纪中,劳工组织在促进体面劳动、保护劳工权益、保护弱势群体和妇女权益以及消除童工现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业革命带来的产业变革
随着工业革命到来,机器工厂取代了手工作坊。英国的圈地运动,让大量失地的农民进入城市的工厂,成为出卖劳力过活的工人阶级。当时没有工人权益的概念,工厂主为了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竭尽所能。一个工人往往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每天除了睡觉,基本都是在工厂度过。工人活成了资本家工厂里冷冰机器上的一个零件,苦不堪言的工人纷纷发起运动,减少工作时长,改善工作待遇成了他们最基本的诉求。

1817年8月,英国当时杰出的企业家,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率先倡导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提出了“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闲、八小时休息”的口号。他联合其他有相同理念的企业家,一起倡导八小时工作制的运动。在那个童工每天被法律允许工作12小时的年代,你要求英国资本家多讲些道德,显然是不现实的。由于没有得到广泛的回应,最后该活动不了了之。
随着黑奴贸易和移民潮,美国工业补充了充足的劳动力。到19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已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GDP也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强国——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为了支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资本家们通过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工作强度,来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一个工厂的监工甚至曾得意洋洋地说:“一个身强力壮的18岁棒小伙子,在我这的任何一台机器旁工作,我能让他在22岁时头发变得灰白。”工人们逐渐意识到必须要联合起来,为自己争取权益。
1877年,美国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大罢工。迫于工人运动的压力,美国国会通过了八小时工作制。不过,利欲熏心的资本家们并不买账,依旧我行我素。忍无可忍的工人们决定将斗争推向另一个高潮。1886年5月1日,数十万工人走上街头,举行全国范围总罢工,资本家们不答应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就绝不结束。一时间,铁路停运、工厂停工、商店关门。政府和资本家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恐惧,派出警察包围游行示威的工人。和平示威随即变成了流血事件,多名劳工被当场击毙,工会领导者们被逮捕并处以绞刑。

1889年7月,恩格斯组织召开了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会上,为了纪念这场伟大的工人运动,决定将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1890年5月1日,是第一个国际劳动节,欧美的工人阶级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动,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和其他劳工权益。1919年10月,八小时工作制被国际劳工会议所承认。
在旧中国,别说八小时工作制,就连十小时工作制也是奢侈。据《中国劳动年鉴》记载:1930年对无锡工人每日工作时间进行调查,在691名工人中,每日工作11小时的120人,每日工作12小时的367人,每日工作12小时以上至16小时的69人,合计556人,占调查工人数的80.5%。


生产方式的革命,带来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这其实才是“八小时工作制”得以铺开的真正原因。如果时间是把尺子,我们可以清晰地丈量,人类的劳动时间是在不断增加的。狩猎时代,古人的工作节奏很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常有的事;农耕时代,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阳落山我下班;工业时代,人们每周至少要工作40小时,太阳落山还要开灯加班。
努力≠加班!敬业≠过劳!
上世纪60年代,人类学家吉尔茨首次提出“内卷化”的概念。通俗意思是,大家都在为超过别人而努力,但到头来,所有人都累到筋疲力竭,但整体利益并没有提高。好比,大家都在看电影,本来大家都可以舒舒服服躺着看。前排的观众突然因精彩的镜头而站起来。你劝,他也不听,于是你也站起来看。你后排的观众也只能跟着你站起来。最后,全场观众无奈地全部站着看,明明有位子可坐,可大家偏偏都不坐,一个个杵在那里,像帝企鹅一样......

真正牛逼的企业,不看谁最后一个下班。是科技创新提高的劳动生产率,而不是文山会海。40%的会议无用,可以不开。30%的PPT做出来,只是方便个别领导理解。几句话就能解决的事情,干嘛非要折腾员工个把小时呢?
城市越来越大,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诉求不再是吃饱穿暖,在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发现兴趣、陪伴家人、寻找意义。没有人不懂“不劳无获”的道理。但崇尚奋斗、崇尚劳动不等于强制加班,甚至是免费加班。苦干是奋斗,巧干也是奋斗;延长工时是奋斗,提高效率也是奋斗。因此,不能给按时下班的员工贴上“混日子”“不奋斗”的道德标签。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很多企业都面临生存考验。企业主的焦虑可以理解,但缓解焦虑的方法不是让员工加班越多越好。从企业家和创业者的角度来看,他们身上的奋斗精神是可贵的,值得学习的,但也要考虑到普通员工的实际情况,强制灌输996,既不实际、也不公平。如何最大限度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呢?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绝大多数公司都没有“加班费”一说,而是以“福利”的形式变相鼓励加班。如果加班到9点,公司会象征性地给发放几十元的夜宵餐补或打车费;如果加班到比较晚,或者周末加了班,可以选择一天补休。如今社会需求不足、生产过剩、服务过剩,劳动者却没落得一点好,不就是因为资本垄断、无底线地相互竞争惹的祸吗?
有人把中国的经济奇迹称之为“勤劳革命”,正是中国人的勤劳与奋斗,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推动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奋斗与拼搏,仍将是我们这个快速前进社会的主题词。让更多的人赚钱,更多的人消费,让更多的人快乐劳动,让生活回归正常,去他的福报吧。
往期文章:
智利往事,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