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在二战开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并没有统一的情报机构。其国内情报主要由联邦调查局搜集,国外情报搜集则是部门林立,各自为阵,甚至出现过行动中互相拆台的状况。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了更全面了解国际形势,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委派他的密友——华尔街律师威廉·多诺万,向老牌情报大国英国学习经验,酝酿美国情报机构的改革。
1941年7月,主要从事对敌情报搜集和研究的美国战略情报局(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正式成立,该机构即是中情局的前身。战略情报局当时分管着中国、朝鲜、澳大利亚和芬兰等地区,而英国特别行动处分管着印度、东非、巴尔干和中东等地区。
二战结束后不久,因意识形态不同,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阵营剑拔弩张。1947年,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根据美国最新的《国家安全法》,成立了一个相对统一的情报搜集及行动机构——中央情报局(Central Intelligence Group,英文缩写CIA)。该机构承担了原战略情报局的对外情报功能,并负责协调全美各情报机构。理论上,中情局不隶属任何上级机构,只对总统一人负责,所有它在国外的秘密行动,均由总统授权和监督。不过大多时间,总统也管不了,不知道这帮人在干嘛。
“我们撒谎,我们欺骗,我们偷窃。”——前CIA局长蓬佩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撒谎、阴谋、贿赂、暗杀、逼供、颠覆,关键还能一直逍遥法外。中情局的发展历史上,有几个重要的关键节点:朝鲜战争、“猪湾事件”、越南战争、苏联解体、海湾战争以及“9·11事件”。
CIA成为美国的“情报大队长”
1947年12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正式授权中情局,开展心理战和秘密情报活动,这标志着中情局合法地对外情报工作。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成为中情局机构改革的催化剂,各项职能迅速扩大。艾森豪威尔政府上台后,冷战战场向第三世界转移。
在艾森豪威尔的支持和传奇局长艾伦·杜勒斯的领导下,中情局频频出手:组织研制U-2飞机,以搜集苏联和中国等国的军事情报;1957年,中央情报局和空军开始发射第一颗摄影侦察卫星;秘密资助反共组织国际学生会议;积极与苏联和东欧国家叛逃者与移民联系;组织针对卡斯特罗和卢蒙巴的暗杀;代替国务院搜集国外出版物和科学情报等。
事业低谷期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是中情局的低谷期。先是“猪湾事件”失败和古巴导弹危机的爆发,后是美国逐渐卷入越南战争,中情局都深度参与。70年代,中情局更是卷入“水门事件”(当年“水门事件”潜入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大楼窃取资料的就是尼克松幕僚班子聘用的中情局离职人员)。197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休斯·瑞安法案》,第一次通过法律限制中情局,中情局在国家安全事务中的地位相应下降。
直到1988年,原中情局局长老布什入主白宫,中情局的工作才再次受到重视。1989年秋,柏林墙倒塌,德国开始统一进程。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苏联分裂,许多前苏联共和国宣布独立,这些都被中情局成功预估。至此,中情局打遍天下无敌手,更加注重来自跨国的威胁。
1991年的海湾战争虽然短暂,但对美国情报部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精确制导武器的精确性,使世界各国大为吃惊。这次战争还强调,将情报系统与作战系统联系起来。美国情报界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无法支持地区的军事行动,直接催生出美国联合情报中心,为军事行动提供危机支持。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参众两院特别情报委员会对情报界展开调查,多次举行听证会。随后,美国通过《情报改革与防止恐怖主义法》,情报工作更加得到重视。中情局的工作开始向处理恐怖主义、国际毒品加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国际有组织犯罪方面转移,情报活动得到单独拨款。2011年本·拉登被成功击毙,虽然直接执行突袭行动的是美国海军的“海豹”突击队,但从发现本·拉登的行踪,到确定其所在地,再为“海豹”带路,都由中情局完成。
建立风投公司,监控全人类
以前打仗,军队和情报人员用无线电台来互相联络。无线电大家都能收到,如果不加密传输,就等于大大方方告诉别人我要干什么。CIA找人破译了相关加密机器,并偷偷加了把“锁”,这下你家有什么东西他们尽收眼底,从中东的沙特、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到阿富汗的“圣战士们”;从非洲的独裁军政府,到拉丁美洲的毒枭集团;欧洲的北约盟友;以及亚洲的日、韩、新加坡等……中国和苏联由于西方的禁运,反而逃过了一劫。
美国费这么大劲,,自然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CIA再接再厉,启动了规模庞大的窃听计划,命名为“Project Rubicon”(卢比孔计划。当年凯撒大帝赌上身家性命,渡过了意大利的卢比孔河,冒着风险前往首都罗马打内战,其意图不言而喻了吧)。随着网络信息化,中情局更是将触角扩展至数据信息、互联网自由甚至个人隐私领域。“卢比孔计划”落伍了,就再搞个风投公司。是的,你没听错,CIA干了件前无古人的事情: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风投公司,通过投资科技企业来掌握它们的技术,为美国政府所用。
1999年9月29日,In-Q-Tel公司在CIA的孵化下成立。据《华盛顿邮报》2005年8月15日报道,公司每年从CIA获得资金约3700万美元。公司初创时,领导层有11人,主要来自美国的商界和政府。
CIA在档案中列出了In-Q-Tel投资上感兴趣的技术领域,分别是数据储存和挖掘;知识管理;分析搜索代理;地理信息系统;图像分析和行为确认;统计数据分析工具;翻译;目标信息系统;可移动式计算;安全计算。
谷歌成立后,In-Q-Tel投资并持有股份。2005年11月,In-Q-Tel卖掉价值约220万美元的谷歌普通股。2003年2月,In-Q-Tel投资锁眼公司(Keyhole)。这家公司是做地图3D互动可视化的。2004年,谷歌收购锁眼公司。锁眼负责的项目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名字,谷歌地球(Google Earth)。
2011年7月11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In-Q-Tel还直接投资了脸书,金额不详。In-Q-Tel和推特的关系,共同投资了Dataminr公司。Dataminr公司是做数据挖掘、趋势分析的和可视化的。2009年,In-Q-Tel投资了做网络舆情监控的可视技术公司(Visible Technologies)。
2013年6月,前中情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曝光“棱镜”项目,指控中情局长期对境内外监控监听。世界一片哗然,原来包括美国盟友在内的世界各国政要,都被美国监听着。计划曝光了,美国会害怕吗?据网络媒体ZeroHedge于2016年12月27日的报道,在当年上半年,美国政府发出的让脸书上交数据的要求多达59229个,而且其中有56%的涉密,“包含保密令,禁止我们公开使用者”。2017年3月7日,维基解密披露,中情局不择手段地利用黑客技术秘密攻击各国的智能设备。
美国脱口秀主持人崔娃曾经这样吐槽美国政府:“如果华为成为5G领域世界领先的公司,中国就可以‘监控’全世界,那简直太糟糕了,因为这是美国想做的事情。”
间谍学校
美国中央情报局由四个主要部门组成:情报处、管理处、行动处及科技处,另在弗吉尼亚州皮里营农场设有规模巨大、设施齐全的“间谍学校”(坐标:38.9178°N77.4272°W,地址:WH9F+44 )
学校每年开设200至300门课程。每个课程通常持续两周或更短的时间,除了持续数周的新员工的基础培训(称为“ CIA101”)和持续21至44周的语言课程。CIA官员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都接受培训,并且课程内容会不断更新以跟上时事。课程在传统的教室环境中进行,或者可以在线,通过视频会议或播客进行。在学校教授的课程包括化学武器制造,沟通技巧,防御性驾驶,肮脏炸弹,关键地区的地理位置,信息技术,情报界,洗钱,项目管理,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武器扩散和武器训练。此外,学校还开设16门语言课程。向学生传授了如何起草《总统日报摘要》的内容。
为了利益,为了某个他们自己认为的“正确”,或者仅仅就为了有活干,CIA是不惜犯下或支持人间一切罪恶。套路也大同小异:先造谣,拉拢一切想骗钱、想搞事和想入非非的流氓、无赖和政治小丑为己所用,再频繁暗算、挑拨、偷抢、打砸和忽悠。但是只要保持警惕,抗住西方那套意识形态地忽悠,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就没什么好怕的。还是教员那句话:“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往期文章:
“不结盟”渐成往事,印度铁杵磨成针
从咖啡豆到一杯咖啡,你喝的每一口都是故事与历史
吸烟有害健康,但有利于国家,985、海归硕士抢着当卷烟厂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