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选美的衰落,未必是件坏事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最能代表香港的,不是尖沙咀的钟楼,不是太平山顶的老衬亭,也不是海洋公园,而是香港小姐。”提起“香港小姐”这个头衔,你又会想到什么?
是旧时光滤镜下那一张张惊艳的脸,波浪的长卷发,烈焰红唇,挂在脸上的笑容,还是在群星荟聚的决赛现场,王冠加冕,权杖在手,全场经久不息的欢呼声?印象中的“香港小姐”,不一定美得不可方物,不一定美得惊艳四座,但一定会让人过目难忘。
香港小姐竞选,最早可以追溯到1940年,原本只是在北角丽池夜总会举办的游泳比赛中插播的,参赛者穿上泳衣绕场一周,评委打个分就结束的节目。热闹归热闹,只是上层人的游戏罢了。
1946年,被称为“香港杜月笙”的李裁法举办了第一届港姐比赛。但当时,香港刚经历完二战,普通家庭还在为温饱考虑,根本无暇顾及娱乐。参赛人员并不多,多半是舞厅小姐,和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

直到1973年开始,TVB承包了港姐主办权,打出了“智慧与美貌并重”的口号,港姐的竞选才热闹起来。当年的冠军有两位,分别是“香港东方选美会”选出的狄波拉和TVB选出的孙泳恩。狄波拉是香艳一时的明星,被大家熟悉的另一个原因,因为她是谢霆锋的妈妈。然而这一届最知名的的国民女神,却是只得到第四名的赛前大热选手——赵雅芝。

凭借《倚天屠龙记》《上海滩》等多部热门TVB剧大火,赵雅芝逆袭成为“无线四大花旦”之一,并连续10年被媒体评为“香港男士最佳梦中情人”,也是初代的“神仙姐姐”。

到了1979年,钟楚红因不会穿高跟鞋,走台步失误,同样止步第四。昔日被嘲笑的不足,变成了后天努力的标尺。从影11年里,带来了近60余部的作品。红姑肯定想不到,在《纵横四海》中穿高跟鞋和张国荣、周润发跳舞的场景,会成为港片经典中的经典。


民间流传,港姐成为富商选老婆的重点考虑对象,当然也不全是捕风捉影。被称为“气质最高雅的港姐”1977年的冠军朱玲玲在总决赛的当晚,被裁判席上的嘉宾之一霍震霆(霍英东的长子)看中,相恋几月就走向婚姻的殿堂。她被现代人熟知的一个身份,是郭晶晶的婆婆。


女孩从世界各地赶来,就为能登上港姐比赛这个舞台,港姐最辉煌的时期悄然而至。80年代港姐美女辈出,有最具实力港姐张曼玉,最靓港姐李嘉欣,最俏黄蓉翁美玲也曾参赛,不过因个子太矮,只拿到第8名,可还是获得了签约TVB的机会。

1983年,张曼玉获得亚军和最佳上镜奖。当主持人问她:“如果上天要给你一些特别的才能,但是你只能在唱歌、跳舞、演戏这三样中选一样,你会想要哪一样?”

你可能想象不到,她的答案竟然是唱歌。但张曼玉的确是为电影而生,参加港姐比赛宛若进入影业的敲门砖。张曼玉获得过5届金像奖影后,4次金马奖影后,还是戛纳影后、柏林影后、奥斯卡评委,我们已忘记了张曼玉,只记得她演的一个个风格迥异的角色。




亚视看着香港小姐是办得红火,索性自己也搞了个亚洲小姐。无线只能再出新招:推出“艳光闪烁显才华”的主题选举。意思是港姐不光要漂亮,还要有才华、有知识。当年港姐冠军李美珊,亚视冠军利智。利智的美貌大家都是知道的,不懂的可以问下李连杰,亚视嘴上不服输,心想下届还是要靓过你。
1987年,19岁的邱淑贞,凭借娇俏的长相和出众的身材,从参赛开始就是媒体关注的夺冠的热门。结果候选佳丽前来举报邱淑贞下巴疑似整容,当时信息不发达,邱淑贞最后饮恨离场!尽管如此,王晶还是做了邱淑贞的伯乐。邱淑贞在电影圈大放异彩,从《最佳损友》到《鹿鼎记》,再到《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赌神2》。她穿着红风衣叼扑克牌的场景,这么多年过去,依旧是无数人心头的白月光。




1988年,“史上最美港姐”李嘉欣出场,让港姐归属早早没了悬念。连一向没好话的港媒,都用“石破天惊”来形容美人。美是真的美,恋爱手段也是真的高明,至于演技嘛……

从1989年开始,陈法蓉(89)、袁咏仪(90)、郭蔼明(91)的出现,组成了“高学历港姐”梯队。
陈法蓉,毕业于多伦多大学;

袁咏仪,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

郭蔼明,毕业于南加州大学机械工程硕士,曾到NASA兼职见习工程师。人家真进不了娱乐圈,就回去研究火箭了。

91年香港小姐竞选决赛当晚,无线请来四大天王又唱又跳,还邀王祖贤与港姐们进行互动,最高收视率达到了44点,至今无法超越。当年的季军蔡少芬如今依然活跃,郭蔼明没有再走以前港姐嫁富商的旧路,而是自由恋爱,嫁给了平淡无奇的“香港市民”刘青云(刘果然日后平步青云成了影帝,看来郭蔼明不但研究过火箭,看人也很准)。



业内很多人都说,1993年是港姐分水岭。其实言过其实,万人空巷的势头总会过去,曾经的港姐们,有的事业有成,有的专注慈善,有的家庭和睦,有的离了再婚,有的已故。港姐的没落是TVB的没落,也是整个港娱的没落。十多年前TVB就爆出过“裁员门”事件,2016年TVB最大竞争对手“亚视”也倒闭了,这些都是朕兆。TVB现在一年出的热剧没几部,想捧新人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
2011年一部《甄嬛传》让蔡少芬的皇后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内地综艺最爱的“娘娘”。TVB的扛把子佘诗曼,近几年也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内地,一部戏接着一部戏。以前的演员都想南下香港发展,而现在则是香港演员北上来内地寻求机会。如今女生要获得知名度,不只有港姐一条出路。内地的选秀大火、直播平台的兴起,有大把的机会可供选择。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审美和欣赏的方式需要变化。我们只是在怀念,美得各有特色的港姐。至于港姐背后的中国香港影视业,早该跟着时代改变了。




往期文章:
美军火商:以战养战,只要军费充足武器管够老龄化社会是如何影响世界,中国又该如何“防守反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