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美国不仅未受损失,反而因大量避险资金流入以及战争需求地刺激,如日中天。一战时,美洲在战后形成与英国的英镑区、法国的法郎区并立的美元区。二战时,美国充当民主国家的军工厂,将美国货、美元,“推销”到全球。
美国以实体经济为基础谋求世界霸权,伴随着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美国资本以援助、贷款、投资等形式,大量涌向西欧、日本等经济体。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制造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东亚等地转移,经济开始脱实向虚,利用美元霸权收割世界。
作为典型的消费主义国家,美国经济在二战后,主要靠消费驱动(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2020年美国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达到67.2%,再加上公共消费的14.2%,占GDP的比重总共达到82%左右,远高于出口和投资)。
大萧条,让美国人日子过的抠抠索索
1898年,在美国平均每18000人有一辆汽车。15年后的1913年,每8人就有一辆汽车。也就是在这一年,亨利·福特引入了一条流水装配线,推出T型车。1927年,已经卖出了2600万辆汽车。这一年美国人口才不过1.17亿。巨大的汽车需求更推动了美国基础建设的加速建设,公路里程不断刷新全球记录,电力网络建设突飞猛进,电话开始进入普通家庭。
为了鼓励美国人多消费,商家不约而同搞起了「分期付款」,只要支付一定比例首付,每月按时还钱,就能得到原本无法一次买到的商品。引入「信用」这个时髦的概念后,「赊账」不再被视为一种耻辱,而是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家电、衣服、圣诞节情人节礼物,什么都可分期,整个美国经济陷入到一种非理性的繁荣。
大萧条一来,无数人失业、欠下一屁股债,甚至流落街头、沦为乞丐。攀比炫富太拉“仇恨”,人们从炫富变成哭穷,节俭成为美德。比如,人们不再开车上班,改骑自行车。美国人减少聚餐的次数,出门不再穿正装,改穿粗布做的牛仔裤,故意做旧,划几道口子或几个洞才罢休。
美国梦,重拾消费主义
大萧条的另一个影响就是美国政府的财政政策,由自由主义经济学说——经济上放任自流(财政上以实现收支均衡、严防赤字为最高目标),转变为凯恩斯主义——推行积极财政政策(推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政府开支解决社会需求不足的问题,推动经济发展,并不在意财政赤字的扩大)。凯恩斯主义的盛行,为美国债务的黑暗之路指明了方向。
“美国梦”诞生于1931年,正是大萧条最严重时期。当时,有个畅销书作家詹姆斯·亚当斯,创造了新词汇:每个人都应该过上更美好、更富足、更圆满的生活,能依靠自己的能力挣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美国梦不只是汽车,也不只是高工资,而是一种英雄不问出处的社会秩序。
美国梦很好,万一实现了呢?消费还能救国,这太棒了。美国民众把消费当成爱国,吃喝玩乐谁不喜欢。反正到了1932年底,社会风气开始倒转,消费主义重新盖过“贫穷时尚”。
美国可以耍无赖,美国人不能当老赖
现在美国人一出生,就会向联邦政府申请一个9位数的社会安全号码(Social Security Number,简称SSN),这个号码将跟随终身。学生查询考试成绩、申请学校、找工作、领工资,甚至到银行开户、申请贷款、租房等都会需要它。
美国信用体系也逐步建立。1860年,美国纽约布鲁克林成立了第一家民营信用局,美国信用体系经过100多年实践,剩下三大征信公司平分秋色,即全联公司(Trans Union)、艾贵发公司(Equifax)、益百利公司(Experian)。如今,美国三大征信公司拥有北美98%以上家庭的数据资料,每1.7亿美国成年人的信用档案,天产生约200万份信用报告,每年出售的信用报告达6亿多份,年营业额近百亿。
美国银行一至两个月,就会把更新的个人信息传给征信公司;用人单位、法院也会把个人在就业、诉讼方面等信息提交给信用局。征信公司再用自己的计算机系统,处理所有拿到的个人信息数据。美国的金融体系,得以用这种低廉成本的方式,拓展信贷业务,开发金融产品,打造“无信不立”的美国社会。
1949 年,商人弗兰克·麦克纳马拉忘了带现金,没法结账。等待妻子送钱包的那段时间,他想到,如果有一张签字卡片,可以证明身份签单付账,是不是就能避免这种尴尬的产生了呢?麦克纳马拉按照自己的想法,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独立的信用卡公司——大莱俱乐部。
俱乐部说服当地的餐厅参与,接受持有大莱卡的消费者签单。每个月底,由大莱俱乐部出面让客户结清账单,再把钱转给各家餐厅。大莱俱乐部两头赚钱,既向餐厅收手续费,又向持卡人收年费。见有利可图,各行业纷纷跟进效仿,推出各自的信用卡。坐落于加州的美国银行,于1957 年整合资源,推出了全能型信用卡:美国银行卡( 300~500 美元的信用额度)。1976 年,信用卡业务从美国银行剥离,为突出信用卡的国际性,改名为 VISA 卡。
别看美国社会电子支付不如中国发达,但信用卡却很普及,全美有超过3/4的人使用信用卡,全美共拥有14亿张信用卡,平均每人8张。据统计,信用消费使2/3的美国人拥有了自己的房屋;1/5的美国人接受了高等教育;1/5的美国人能够出国旅游。
美国人没钱,但不等于美国人穷
按照美国商务部人口普查局公开的信息,2020年美国居民家庭的“平均收入约为9.7万美元”,同比缩减1.1%;美国居民家庭收入的“中位数为6.75万美元”(中位数是什么意思?就是平均中间值。实际美国人的贫富差距非常严重,1%的人占有美国40%的财富,所以中位数只是个参照物)。
家庭的平均收入是六七万美金,这笔钱听上去挺多,不过根据美国国情和美国人的消费,还真有点紧巴巴的。平均下来,一个美国家庭有2.5人、18岁以下者有0.6人、65岁以上者有0.4人。每个家庭有1.5人赚钱。收入首先要交税,工薪家庭的收入税大致占总收入的20%-30%。自有住房还有房产税,没房子的也要付房租,虽说可以利用各种退税政策,返回一些本,但也要拿走收入的10%左右。
房子和交通费用,是美国家庭支出最多的两项。住房支出包括房贷、租金、水电煤费用、家具、维修等。交通费用包括买车、汽油、维修以及乘坐公共交通花费。在美国,没车约等于没腿,什么时候连车也开不起了,那是真的穷人了。
有房有车的美国人,在中国人的概念里妥妥地应该算有钱人吧?生活还算是滋润,算有钱吗?也未必。之前不是有故事吗,说中国和美国的两个老太太,中国老太太存一辈子钱,临死前终于存够钱买了房,美国的老太太住了大半辈子房子,临死前终于还清了银行贷款。故事未必真实,但美国确实有很多家庭是背负着债务,还有些年轻家庭是月光族。月光族live paycheck to paycheck,字面意思从这次发工资活到下次发工资。曾经有则真实新闻,说美国海关警察发现中国保姆带了一万美元现金,就将其扣留盘查。原因是美国警察也就年薪6万,都拿不出1万美金,当保姆的居然比他有钱,有点匪夷所思(认识有多扭曲,谁还不能有个兴趣爱好,比如存点现钱)。
美国人贷款买买买,习惯了花明天的钱,享今天的福。消费方式很潇洒,但抗风险能力是真的低。美国家庭财富的大头和中国家庭类似,是房产等不动产。区别不同的是,中国家庭多储蓄存钱,美国家庭则会投资股票基金,通过获得分红收入,巩固消费。总的来说,每个美国家庭是可以通过努力,达到收支平衡的。但不能有太多的意外发生,比如车坏了要大修,或者住院,需要大笔钱开销,这时很多美国人就拿不出现金了。疫情期间有许多家庭揭不开锅,需要经济援助也是这个道理。假设美股期货大跌,或是家里有人长期失业,那就真的是晴天霹雳,等着吃土吧,因为这些美国家庭面对的问题很现实,信用卡还款日和资金紧张。
太平盛世,美国人对能源的消耗和资源的浪费,更是让人瞠目结舌。空调可以24小时不关,一年四季都开着;连荒郊野外人迹罕至的公厕也灯火通明,因为美国人根本不!关!灯!美国还有一条不成文的“晾衣绳禁令”,为什么不让呢?答案居然是影响市容!美国人普遍认为,只有买不起烘干机的穷人才会用晒衣绳晾衣服……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曾发布一份研究报告称:有超过 40% 的食物在美国是被扔掉,而不是吃掉的。美国食品的保质期普遍过短,所有很多可以食用的的东西,就这样因“过期”而被扔掉了。
21世纪的美国梦
也许你要说,浪费产生需求嘛,我不扔垃圾,清洁工扫什么。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2000年后,小布什总统上任,他更是直接把“美国梦”概念和买房子捆绑,:“在美国,如果你拥有自己的房子,那么你正在实现美国梦。”小布什总统签署购房补贴法案《美国梦首付款法案》。
在中国买房,首付至少要房屋总价的两至三成吧,银行再评估你的还贷能力。通过了,你才能有资格贷款买房。而小布什时期,美国底层民众不用这种“煎熬”,不用首付,也不用月供。正常情况下,房子只能抵押一次。而华尔街的金融机构,把美国民众房子的增值部反复抵押、套利,做成了“资产盲盒”卖给投资者和机构。
击鼓传花,资产游戏结束,次贷危机爆发。美联储开启三轮的量化宽松,美国总资产从1万亿美元飙升到2.3万亿美元,天量的美元流向国际市场,推高了全球能源、原材料和粮食价格。全世界饱受通胀之苦,而美国国内却长期维持低通胀、低利率的岁月静好。换句话说,2008年以后尽管美元泛滥了,但因为有中国生产的商品“帮衬”着美元的购买力,各国愿意分担吸收多余的美元流动性,所以美国国内并没有恶性通胀,人家经济更加“健康”。
去年疫情肆虐,美联储又捡起了熟悉的配方,来了个无限量化宽松,国际大宗商品不出意外地疯涨。美国劳工部公布通货膨胀报告,今年4月份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4.2%,5月份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5%,6月和7月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均达到了13年来的最高值5.4%,8月份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5.3%,这是大水冲了龙王庙的节奏,是领导人都要吓n裤子的状态。
美元难道不是世界货币吗?怎么这次放水失灵了?这只能说,美国人太低估疫情的“实力”了。在过去几十年中,世界市场经济总是商品太多,货币太少。而这次疫情火山爆发,只有中国从天坑里爬出来,其他国家的生产链或多或少被阻断,商品供应不足了,有钱也没货了,资产价格自然猛涨。
全球疫情仍在蔓延的当下,短期内美国“供不应求”的处境很难得到解决,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又占到全球的30%左右,几乎是美国、日本、德国的总和,这是印度和越南等国无法替代、不能消化的工业产能。等到2021年底,美国的供应链紧张问题,很可能面临最糟糕的局面,到时,手持大量美元的美国民众,面临的将是“空空如也”的超市。
支撑美元购买力的,黄金成为历史,石油已经动摇,制造业八成空心,科技也非独门秘籍,也就剩下军事实力,可以恫吓别人,但又不能当饭吃。
消费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当钱无法交换到商品,那美元将打回原形,变成一张纸(可能还没卫生纸好用)。
往期文章:
奇葩的退货理由,自己定下的规矩,商家含泪也要遵守联合国,未来会不会重蹈国联的覆辙?同样是欧洲,为什么西欧富得流油,东欧却穷得叮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