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联酋往事,赚钱容易花钱难




曾经,巴格达乃世界的中心;曾经,君士坦丁堡统治亚欧大陆;曾经,开罗横扫地中海;奥斯曼土耳其、波斯、东罗马帝国,这些穆斯林祖先的荣光,都消失在历史的光影中。
曾经,这里是海盗猖獗,无人想要的贫瘠之地,自从发现了石油,这里变得炙手可热,成立一个叫阿联酋的国家。阿联酋(阿拉伯语:امارات عربية متحدة‎,英语:The United Arab Emirates,又译作“阿拉伯联合大公国”),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北濒波斯湾,西北与卡塔尔为邻,西南与沙特阿拉伯交界,是由7个酋长国组成的联邦国家。


历史可追溯到公元603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派使者欧麦尔,到海湾赶走波斯人,传播伊斯兰教。倭马亚(或伍麦叶)王朝(661-750年)时期,这里成为航海和海上贸易的中心。公元1498年,航海家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进入东非海岸,最终抵达了海湾地区,从此拉开了外国殖民统治的序幕。
1507年,葡萄牙人入侵海湾南岸各地,建立居民点,修筑堡垒,大肆掠夺,并以此为根据地,向伊朗、伊拉克和印度等地扩张。奥斯曼帝国、荷兰、法国、英国和波斯人,也相继加入争夺,英国人笑到了最后。早在18世纪,波斯湾被叫做海盗海岸(Pirate Coast)。181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更是派遣舰队摧毁了哈伊马角、沙迦、迪拜等地的海岸要塞,以保障印度至埃及的航线通畅。1820年,英国与海湾诸国的七个酋长国的酋长们签订了“永久休战条约”,签订条约的这几个酋长国得名“特鲁西尔休战七国”。

1968年初,英国战略收缩,宣布将在1971年底前撤离海湾地区。包括巴林、卡塔尔和特鲁西尔休战七国在内的海湾9个酋长国就产生了建立联邦国的想法。建国前夕,各酋长国之间矛盾重重,最终巴林、卡塔尔退出联邦先行独立。1971年12月2日,包括阿布扎比、迪拜、沙迎、阿治曼、乌姆盖万和富查伊拉在内的6个酋长国宣布建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并以阿布扎比为临时首都,由阿布扎比酋长谢赫扎伊德·宾·苏丹·阿勒纳哈扬任总统。哈伊马角酋长国直到1972年2月10日才加入联邦,最终形成了今天阿联酋的联邦格局。


阿联酋的经济
波斯湾地区气候温暖,没有河流注入,海水清澈,有许多珊瑚礁海岸,为珍珠贝类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采珠业是波斯湾地区阿拉伯人的古老生计,迪拜当年就是一个采珍珠的小渔村。直到现在,海湾珍珠都是英国王室的最爱。



19世纪前后,珍珠贸易如火如荼,波斯湾居民大部分过着半游牧式生活。夏季下海采珍珠,每年从5月到9月,潜水采珠人会冒着生命危险每天下潜五十次。冬季人们会在椰枣园里扎营。椰枣因富含各种维他命,被称为沙漠面包,是在沙漠、山区长途跋涉或出海时的主要食物。

海湾人离不开骆驼,但它并不只是作为交通工具,它还是人们的食物、衣物和其他家具用品的来源。成年的公骆驼在一些特殊场被允许宰杀,为宴会提供肉食。而宴会上,赛骆驼又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娱乐活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珍珠采殖业造成重创,在大萧条时期,采珠业又雪上加霜,因为日本发明了人工养殖珍珠。采珠业在30年代彻底崩溃,海湾人快揭不开锅了,老天都看不下去了,海湾地区发现了大量石油。1958年,阿布扎比地区也发现了石油,1962年开始出口石油,但石油利润大部分控制在外国公司手中,当地人依然过着贫困生活,这种现象直到阿联酋建国才得到改观。
目前,阿联酋已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可观。截至2014年,已探明石油储量为133.4亿吨,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9.5%,居世界第6位;天然气储量为214.4万亿立方英尺(6.06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5位。80年代随着石油贸易兴起,阿联酋仅用了10 年时间就实现人均年收入2.6万美元。阿联酋迄今已成为世界第五大原油出口国、阿拉伯第二大原油生产国。
迪拜与阿布扎比,哪个更牛?
阿联酋的国家元首叫总统,共有7个酋长国——阿布扎比、迪拜、沙迦、哈伊马角、富查伊拉、乌姆盖万以及阿治曼。酋长国,有点诸侯国的意味,边界线犬牙交错,老大阿布扎比和老二迪拜经济实力最强,两者的统治者都具有高瞻远瞩的特质,很早就意识到光依赖油气产业是走不长远的,就开始谋求产业转型。
迪拜酋长早在阿联酋成立之前便定下发展计划,通过投资港口与机场等基础设施,早早地在波斯湾沿岸乃至中东建设航运与航空枢纽。1975年,迪拜的拉希德深水港便已拥有35个泊位,水深达13米,可停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四年后,更大的阿里山深水港又完工了,其整个港区面积达134平方千米(相当于半个新加坡的大小),泊位多达67个。迪拜凭借阿里山港与拉希德港,每年的吞吐量高达1480万标准箱,位列全球集装箱港前十名。全阿联酋有45个自贸区,38个在迪拜。迪拜的经商环境是中东地区最好的,世界500强的地区总部很多也设在迪拜,说去中东做生意基本都是冲着迪拜来的。
迪拜国际机场1969年正式开张营业,后多次改扩建。同期中东其他机场的设施都没其完善,又占据着绝佳的地理位置,因而诸多航空公司都将中东业务重心,移至迪拜国际机场。迪拜王室于1985年投资成立阿联酋航空公司,如今的阿联酋航空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空客A380机队,而且还是世界第三大航空公司。至2014年,迪拜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了7000万大关,收入高达267亿美元,占迪拜GDP总量的27%,并为迪拜创造了50万个就业岗位。
迪拜有石油,但石油收入只占其经济的6%,贸易,金融,服务,零售,航空都比这来钱多。迪拜好比伊斯兰世界的“样板房”,在向世界传递开放与包容的信号。迪拜酋长勉励他的人民:“梦想没有极限,持续往前。”

迪拜酋长谢赫·穆罕默德在其《我的愿景》(My Vision)著作中,曾阐述过他想将迪拜从区域经济中心转变成世界经济中心的抱负。书中写道:“在非洲,每天早晨第一道曙光露出时,羚羊就会马上惊醒,为的是抢先跑在狮子前头,以免死于非命。同样的,每天早晨第一道曙光显露时,狮子也会立即醒来,为的是追上跑太慢的羚羊,以免死于饥饿……对国家和民族来说,与竞争者的赛跑,胜利的奖赏惊人,而失败的灾难同样惊人。所以我们跑,为胜利而跑。
在这样的精神指引下,迪拜上世纪70年代这里开凿了运河、80年代开始做贸易、90年代推出观光旅游,到新千年后,这里已经是中东地区的转运中心、观光购物城、科技网络城。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级酒店、全球最大的购物中心、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迪拜成了奢华的代名词。曾经寂寂无名的沙漠小镇一跃成为一个世界艺术建筑的大都会。由于太过依赖外来资金,房地产业过度开发,迪拜经济不可避免随着国际形势大起大落。
迪拜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债务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增加,债务约达800亿美元。2008年9月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迪拜造成了直接打击。房价下跌、建设项目被取消等利空因素接连出现,2009年11月25日,迪拜最大的国有企业集团迪拜世界公司宣布重组,并推迟6个月偿还债务。那段时间,成千上万先前跑到迪拜淘金的人,陷入债务危机,最后选择偷偷逃走,以致于好几年里,迪拜每年有两三千辆汽车被丢弃。
后来实在撑不住了,迪拜的酋长只得向其它酋长国求助,于是几位酋长纷纷解囊,助好兄弟撑过难关。危机之后,迪拜酋长从此被议会禁止再开银行。当时世界最高在建项目迪拜塔,修着修着没钱了,差点变成烂尾楼,还是老大哥阿布扎比借钱,所以才会在建成后以阿布扎比酋长的名字,冠名为“哈利法塔”。
幕后大哥阿布扎比
阿布扎比是联邦政府的所在地,是阿联酋的首都,各国大使馆的所在地。正是阿布扎比的老酋长,当年怀着政治梦想和辽阔疆土(沙漠)建立的联邦国家。阿布扎比拥有阿联酋 80% 以上的土地和 90% 的石油存储,是资源密集型国家,财富比搞金融和旅游业的迪拜更殷实。
这里有世界上最豪华的清真寺,谢赫 · 扎耶德大清真寺虽然不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但却是世界上最豪华的清真寺!可容纳4万名祷告者。造价55亿美金,黄金就用了40多吨,主祷告厅有五盏施华洛世奇的水晶吊灯,每盏价钱八十万美金;一块手工地毯,做工复杂,花纹错绘,织就最繁复的花纹。总造价580万美金,由1200名伊朗工人采用38吨羊毛,耗费一年半的时间编织而成。

因为迪拜在国际上过于高调,导致阿布扎比和联邦其他的酋长国,干点啥国际上都说是迪拜干的。阿布扎比很不爽,迪拜有的,我们也要多元化。阿布扎比豪掷千金,推出颇为脸熟的经济计划——城市、航运、航空、贸易、文化全面出击……
阿布扎比的港口连着修了三个,先是城区北面的扎耶德港。此后,在城区东南的穆萨法又修了个深水港,在1998年完工后,发展起了工业区,钢铁厂、造船厂与钻井平台厂等企业。野心勃勃的阿布扎比并不满足,又斥巨资兴建了第三个港口——哈利法港,该港口与迪拜阿里山港的直线距离还不到50公里。港口设计年吞吐能力为250万标准箱,但实际只有150万标准箱,相去甚远。
航运领域挑战失败后,航空业再战。对标迪拜国际机场,大兴土木,修起了阿布扎比国际机场。虽然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差,但自1982年投入使用以来,客运流量与货运流量远逊于起步更早的迪拜国际机场。2014年迪拜国际机场发送的乘客人次高达7000万人次,排名世界第六,而阿布扎比国际机场仅为1900万人次,前五十都进不了。
航空业失利,航空公司试试看。2003年,阿布扎比王储哈利法·本·扎耶德·阿勒·阿勒纳哈扬(今阿联酋总统)发布王室敕令,创建阿提哈德航空公司,并将其定位为阿联酋的第二家国家航空公司(首家是迪拜的阿联酋航空公司)。钱花了不少,客流量依然上不去(土豪就是任性)。
算了算了,这些都是小钱。反正阿布扎比一直处于默默发财的状态。石油开采权利金及海外投资的双重收入,使阿布扎比成为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地区,并还常常将部分财富,贷给阿联酋的其他成员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发展中国家。
世界上有很多富豪,拥有大量资产,但很少有像阿布扎比酋长这样,买了房子不记得在哪的。有一次酋长找不到自己在西班牙的一处豪宅,只记得大概位置在马德里附近,他就派出工作人员,终于在一个山顶上找到了。工作人员敲开房门,维护团队夹道欢迎房主到来,大家都很激动,因为这是十七年来屋主第一次踏入这间房子。
在战火喧嚣的中东,周围都是一点就爆的邻居,但阿联酋从来没参与过战事,一直专心致志搞经济。酋长多次的国际会议上声明,宗教争端绝对不可以影响经济繁荣,意思就是,你们爱信谁信谁,不要影响大家做生意,懂吗?
往期文章:
诺贝尔和平奖,只有意外,没有惊喜 21年内拿下19个,到2050年前,日本能完成30个诺贝尔奖的指标吗?中国水利史,千辛万苦只为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