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牛羊鸡犬猪,从上万只动物中脱颖而出,成为六畜。古代战争频繁,马不仅能当交通工具,还可以在战场上配合杀敌,因此排在六畜之首。
古代国家打仗大部分以步兵为主,也有不少骑兵。骑兵的任务往往是来勘探敌情、冲锋陷阵、传递情报为主,所以是打仗时不可或缺的角色。并不是所有的马匹都能胜任,最好的战马一般出自高寒地带,例如北亚,西北,塞北等。中原地带的战马比较矮小,奔跑速度慢,这也是汉军和匈奴打仗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匈奴人从小练习骑射,小时候骑不了马就骑羊,凡是能拉得动弓的都可以成为骑兵,中原的步兵还没摆好阵型,对方已经骑着马一溜烟跑没影了,机动性不是一般的强。
马与长城
农耕民族不得不另辟蹊径,经年累月的战斗经验发现,骑兵也是有弱点的,就是不善于攻城。只要城墙够长,游牧骑兵就会碰壁。有了城墙的阻隔,被动作战就可以变为主动作战,流动战场就可以变成固定战场,骑兵的速度和力量优势都将被大大削弱。于是,春秋战国时期连接烽火台之间的城墙,被后世的皇帝们重视并利用起来。
长城修筑后,游牧民族的作战优势被大大抵消。但每到秋季,他们依旧要冒险南下拼死一抢,“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饥饿、劫掠和战火,始终绕不开阴山一带。
对农耕民族而言,农业能供养的人口越多,凭借人力、组织、技术上的优势越大,边界不断向外推移,最终推到400毫米等降雨线附近。这就是可耕可牧的“农牧交错带”,阴山山脉。阴山的北侧,是寒冷干旱的蒙古草原,适宜游猎放牧;阴山的南侧,是温暖湿润的河套平原,可以采集以及简单的耕作。于是阴山上建起了连绵不绝的长城。长城从来不只是一面墙,而是城墙、烽火台、敌楼之外,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等构成了完整的长城。
城、堡、所、镇,既可用来屯田、屯兵,也是农耕民和游牧民之间的贸易枢纽。往来的客商在这里买卖粮食、牲畜、皮毛、丝绸、瓷器等;当地的居民设立客栈、餐馆,提供各式服务。统治者治国手段更加灵活,明朝就经常依据政治和军事形势,对投靠而来的某些蒙古部族开放贸易,而对那些不听话的部族断绝贸易。
吞金兽
开疆拓土,战马自然不可或缺。马这种生物不会反刍,想一次性喂饱是不可能的。而且,马的粪便和尿液对草场有破坏,产奶量、生殖率、皮毛、口感都没法和牛羊比,所以养马这事,从古至今都是费时、费力,又费钱的。
中国边陲,拥有今热察一带和甘凉河套一带,两大世界级“天然牧场”。历史上秦王室就凭借养马的功绩,崛起成为一个强大的秦帝国。战马光吃草肯定是不行的,还要经常喂精饲料、豆类和麦类等粮食作物。朝代更迭,疆域变迁,一旦失去这些“天然牧场”,养马的代价就更高了。
所以国家养战马付出的代价巨大,以汉朝为例,据古人推算:养一匹战马每月消耗的资源可以供养三户人家。几十万匹马就是要消耗掉几百万人的口粮。军队远征时,还要拉上三倍于战马数量的牛。这些牛不是作战用的,而是给战马拉草料的,国家不强大,还真养不起这么多战马。
在汉代骑兵发展壮大,成为军队的主力军种,有了轻骑兵和重骑兵之分。轻骑兵基本无甲,武器以弓箭为主,配备较矮小的战马,重骑兵着甲,武器为戟,矛,环首刀等近战武器,配备高大的马匹用于冲锋陷阵。汉代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出现了更适于马上作战的环柄长铁刀,刀脊厚,刃锋利适于劈砍,成为骑兵的重要武器。
拥有高素质的战马,几乎是古代每个国家的国防刚需,各朝各代都会针对军马设立驯养机构、负责饲养、训练各类部队的马匹。甚至还诞生了官方马匹管理制度,也就是所谓的“马政”。
光有马还不够,还要培养骑手。骑兵要做到人马合一,需要大量时间打磨,训练3年以上才能做到熟练的在马上搭弓射箭,冲锋劈砍,以及马术方阵。
打仗就是在打银子,帝王舍得在骑兵上砸大量花费银两,足以看出其在战场的重要性。古代如果一支万人的骑兵队伍覆灭,那么皇帝会心疼不已,这玩意实在是太烧钱了。
骑士与阶级
在中世纪早期,任何装备精良的骑手都被称为骑士。第一批骑士出现在8世纪查理曼大帝统治时期(768年-814年)。马镫的发明使法兰克士兵开始习惯骑在马背上战斗,成为了最初的骑兵。
在12世纪,骑士变成了一种社会等级,以区分骑兵和真正的骑士:虽然任何一位中世纪骑士上战场都会被称为“披甲战士” ,但并不是所有战士都可以成为骑士。按照欧洲最初的土地分封契约,所有的贵族家庭都应该至少出一个骑士,这是他们换取封地的代价。运气好的骑士可以在战争中给自己家族赢得几代人的地产,而运气差、本事差的骑士也会在一场战争中赔掉祖产。
在13、14世纪,拥有20英镑地产的就可以看作是骑士阶级,但一匹好的战马就要60到80镑,加上装备钱,凑够一个骑士的全副行头却需要上百镑。而骑士比武、骑士仪式还需要丝绸服装、豪华帐篷烧钱,花费就更多了。土豪骑士杰拉德莫尔最昂贵的战马价格高达300英镑,等于法国诺曼底一个城市的年收入。一个骑士仅战马就要准备三到四匹,加上他的武器铠甲费用,一个骑士等于要带着好几个庄园的产出在外打仗。所以中世纪的骑士数量呈下跌趋势,威廉征服时期英国一共有6000名骑士,而到了狮心王时代,英国的骑士数量是3000人,等到爱德华三世远征法国时英国的骑士只有1100多人,在百年战争时他不得不向全国强行摊派作战费用,让年收入在20镑以上的土豪门提供重骑兵。
骑兵的巅峰时代
蒙古人把骑兵战术推到了冷兵器时代的顶峰。长距离奔袭,迂回,包抄等骑兵的优势被发挥到了极限。他们战时自备武器装备出征,和平时期则是普通牧民。为了保证军队的战斗力,蒙古人往往通过大规模的围猎来锻炼部队。
蒙古马虽体型较小,不及阿拉伯,亚利安马速度好、体型高大,但蒙古马适应力强,耐粗饲,易增膘,寿命长,十分适合长距离行军。无后勤保障作战,这些马随处能找到食物,在草原地形能日行军五十至一百公里,可以终年使役。重要的一点是蒙古母马哺育期可产奶三至四百千克,这成为长时间在外作战,无后勤保障的蒙古军的一个重要食物来源。
蒙古军队一般先以少量的轻骑兵诱使欧洲骑兵追击,随后蒙古骑射手从两翼包抄追击的欧洲骑兵,并不断向欧洲骑兵射箭,大量杀伤欧洲骑兵。这时,重骑兵出场,向欧洲骑兵发起冲击,与射手一起进攻,由于之前不断受到蒙古骑射手的杀伤,欧洲骑兵就腹背受敌、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蒙古人成为当时世上最强大的军队,征服了前所未有的广大领地。在东方消灭了宋、金、西夏,在西方打败了花刺子模,征服了俄罗斯草原,打败了西方联军,一直打到多瑙河边。
骑兵真正退出历史舞台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这次战争里尤其是在西线,运动战已经不存在了,双方的几百万军队就在西线漫长的战壕里,为了几百米的阵地反复争夺,这样的战场上骑兵根本起不了作用。后来骑兵作为荣誉性部队,专门负责给德皇开路。
在机械化的冲击下,役用马和战马逐渐被淘汰,世界上还有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中国在内的20余个国家设有骑警队,在如狭窄的通道,荒野、山地等车辆无法驶入区域,骑着马匹进行搜救、追捕等任务,扮演着沟通远古文化和精神的角色。
往期文章:
身材矮小的日本人,是怎样长高的?
尿漱口、糖刷牙、人牙做假牙,古人想要有口好牙有多难?
福利国家有哪些指标,北欧高福利模式又能给中国带来多少启示?南非,南非,南非
亚美尼亚,高加索地区的“犹太人”公猫招财,母猫招客,“招财猫”你用对了吗?
曾6次破产,仍当上美国总统,聊一聊川普的创业史龙王庙“美联储”的前世今生克里米亚战争,被遗忘的帝国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