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三万个基因,只要几百个基因就能区分两个物种。然而,两种不同文化的人,行为差别可能超越物种差别。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理想,但从来没成功过。
人类有了机器增强能力后,人与人之间原来10倍的差距,可能会扩大到100倍甚至1000倍。理性是反人性的,文字,符号,逻辑,科学方法(指系统的寻证方法),以及超越部落的信任,这些都是后天教育、培养的。人类有四套认知系统:原始的爬行动物认知系统,5万年前语言成熟时发展的,5000年前文字发明后发展的,和500年前科学兴起后发展的。认知不过脑子,原始本能就容易占据上峰,优先做出判断。
人类往往迷恋于喜怒哀乐,对机器来说,它们根本没必要具有爱情和意识。模仿人的智能很难,可超越人类的智能很容易。就好像模仿鸟的飞行很难,但比鸟飞得快就容易多了。单个机器不会比人聪明,但机器并非单打独斗。机器的网络接管人的通讯,促进人的合作,承载人的集体记忆,是人乐于发生,主动让度,相互竞争的事情。所以,社会机器想超越人类社会,是件很容易的事。
人类源源不断把机器接入社会,基础契约,如教育、经济和法律的正常运作都由机器来承载。机器将逐步取代人的组织。农业容易催生小政府,工业容易催生大政府,信息化将万物物联,催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社会机器。人类是该兴奋,还是该害怕呢?
终结者的大预言
几十年前有个电影,确切的说首部是在1984年上映,施瓦辛格主演的《终结者》。讲的是2029年以天网(SkyNet)为首的人工智能机器正试图消灭所有幸存的人类。天网将一名T-800终结者送回1984年的洛杉矶,并将其程序目标设定为杀死人类反抗军领袖约翰康纳的母亲莎拉·康纳。而人类抵抗军也将一位战士凯尔·瑞斯送回1984年去保护莎拉。
在今天,除了后续的终结者系列中出现的液态金属战斗型机器人,时空穿越等这些过于高端的技术没实现外,电影中其他的技术基本都已经问世了。
首先在《终结者》里反派“天网”是一台无处不在的超级计算机。它由一个软件程序,并不是存储在某一台物理计算机上,而是在网络间无处不在。这不就是云计算技术?目前全球最大的云计算公司亚马逊旗下的云计算公司Amazon Web Services, Inc.(AWS)是2006年成立的,也就是在终结者上映的22年后,在过去的十几年,全球已经出现了亚马逊,谷歌,微软,阿里,华为,腾讯这样的巨头云计算公司,投入大量的资金推广和研发。
然后是人工智能技术,天网自己产生了意识,可以进行对话,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控制各种武器对人类发动攻击。由于消费电子产品这个庞大的市场的存在,给予全球人工智能公司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研发资金,苹果的Siri是2011年才推向市场的,到今天语音识别已经非常成熟了,打开手机软件发出指令,一些功能就可以完成。人脸识别功能,刷脸支付在中国已普及到了路边的自动售货机,而刷脸开门甚至普及到了小区。
2014 年 10 月,特斯拉发布首款自动驾驶系统Autopilot,并率先搭载于 2015 年上市的 Model X 车型。目前市面上的电动车自动驾驶已经普遍可以做到L2级别,正在向L3进化,到2025年可能会出现L4级别的量产车型,到L4就已经是自动驾驶了。如果法律层面的问题也解决了,可以说我们有生之年看到L5完全自动驾驶。
社会是没有电线插头的。未来的机器系统,会和人类社会水乳交融。把它关掉技术上不可行,政治上办不到,经济上承受不起。千万别把这当作是一场与机器的竞争,因为我们必败无疑。不妨把这一切视作人类与机器的携手并进;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你会因机器人合作无间而得到更多的薪水,特别是在老龄化社会步步逼近的时代。
当机器人与自动机械,完成了绝大部分无聊繁琐的基础工作,让衣食住行都不再是什么难事,人类或许有更多的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把精力花费在真正值得的事情上。
往期文章:
“眯眯眼”事后思考,如花站在旁边,也比“她”靓百倍
伊拉克往事,被历史拖垮的伊甸园
乌克兰“身在曹营心在汉”,是生存还是死亡?
没有“平成废物”,哪来的“渡边太太”?
越通胀越降息,土耳其“神操作”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