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浩瀚的大海和奔腾的河流,人类不知何时产生一种,想要踏浪前行、征服彼岸的欲望。世界上最早的船,可能就是根木头。人试着骑到漂浮在水中的大木头上,从而想到了造船。船是水路的重要交通工具,起源国尚无定论,不过至少在遥远的石器时代就已经发明了。然后人类以舟筏作为运输、狩猎和捕鱼的工具,唱着歌谣、闯荡世界。
早期的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用芦苇造船,在芦苇上涂层沥青,便在河流中用木桨划行。独木舟是将原木凿空,由筏演变而来。进入青铜器时期,人类加工木材的能力提高,可以将原木切成板造船。早期的木板船,板和板之间、船板和框架构件之间,是用纤维绳或皮条绑缚的,用麻布、油灰捻缝,桨、篙和橹也逐渐演进。
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就能驾驭细长的、用帆作动力的船,往西北渡海到达克里特岛。风帆的发明彰显人类的智慧,把风力汇集到一起,作用到槐杆上,再带动船只在水上前行。公元200年左右,罗马帝国需要,如象牙、酒、油、五金、纺织品、宝石等的商品(尤其是粮食),而这些都是用商船从世界各地运来。帆船取代了人力划桨,也使制海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北欧。
维京海盗船
公元8 世纪的北欧,维京海盗横行于海上,以打劫商船为职业。维京人细长的战船取自斯堪的纳维亚特有的橡树,两侧排列着整齐的船桨孔,细长船身不是为了优雅而是为加快速度。此外,维京船最明显的外形标志:船头船尾两头都是尖的,船尾没有舵,这就是“艏艉同形”。这种船可以灵活地利用风力,进入浅水而不必减速。凭借着这一优势,维京人踏上了探索和贸易之旅。英格兰、苏格兰、法国和爱尔兰都留下了维京战舰的痕迹。
十四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洲和欧洲的陆路通道,阻断了西方通往资源丰富和盛产香科的东方古国的联系。路上贸易路线被切断,军事认怂的西欧便开始尝试寻找海上贸易通道,一种比长船更结实的海船出现了。这种船的船体用鱼鳞板叠接而成,强度好、载货量大增,人们把它称为酒船,冒险的航海家驾驶着它们向未知的海域驶去。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带着女王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87名水手,登上三艘百十来吨的大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扬帆出大西洋,向正西航去。1492年10月12日,他们到达美洲发现新大陆。哥伦布和达·伽马先后成功地发现新大陆和开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改变了欧洲以地中海为中心的国际贸易格局,奠定了以大西洋沿岸为核心的海洋贸易基础,推动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成为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推手”。
五月花号
英国是当时海外殖民发展相对较晚的国家,彼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早已通过教皇子午线瓜分了美洲,英国只能向西北方探险,试图另外开辟新航路。当时英国有两个影响力较大的商业公司,分别是弗吉尼亚公司和普利茅斯公司。率先向北美殖民的是弗吉尼亚公司,在北美建立了第一块英属殖民地,为英国人的殖民活动提供了榜样。另一块大殖民地位于东北部的新英格兰,是清教徒在1620年建立的。
16世纪以来英国的宗教信仰发生变化,1608年一批分裂派清教徒为了逃避国王的宗教迫害,打算到北美殖民寻求生存和发展空间。他们租了两条船,一条“五月花号”,另一条“斯比德维尔号”。1620年7月,“斯比德维尔号”载着清教徒们离开了莱顿,驶向英国西南海岸的普利茅斯港。“斯比德维尔号”水手谎称船多次漏水,弄得人心惶惶,谁也不敢再乘坐那艘船,人们集中到了“五月花号”。
9月16日,36名清教徒和66名破产者、流浪汉等共102人,这些人中包括妇女和儿童和30名左右的船员,一起启航驶往遥远荒芜的新大陆。五月花号”是艘载重约180吨、船身长约90英尺、最大宽度为26英尺的三桅大帆船,在海上苦熬了66天,由于天气的原因,并未到达原定的弗吉尼亚,而是在1620年11月11日抵达科德角(今马萨诸塞州)。
“五月花”号到达科德角的当天,由清教徒领袖主持在船舱内制定了《五月花号公约》,船上的41名成年男子在公约上签字并承诺将共同遵守。普利茅斯上岸后,还没来得及盖好房子,严冬就已来临。短短的三个月里,新移民竟有近半数的人丧生,其中近80%的女子都没能捱过那个冬天(19位妇女仅存活5位)。直到幸存者们与当地的土著印第安人签约划界,交上朋友,并在土著人的指导下学会种植玉米、捕鱼打猎及制做皮毛,才真正立足下来。其后十年,英属殖民地沿着北美东海岸迅速扩张,逐渐发展成为统一的联邦国家——美利坚合众国。
黑船事件
1783年7月15日,“皮罗斯卡非”号在法国塞纳河上逆水向巴黎方向前进,机器发出震耳的噪声,烟囱冒出股股浓烟。突然锅炉爆炸,这艘蒸汽船沉入河底,很快被人遗忘。
1807年8月17日,美国人富尔顿首次在“克莱蒙脱”号船上用蒸汽机驱动装在两舷的明轮,在哈德逊河上航行。随着蒸汽机的轰鸣声,“克莱装特”号缓缓离岸,驶向江心。一位观众大声尖叫起来:“啊,上帝,那玩意儿真开动啦!”从此机械力开始代替自然力,船舶发展进入新阶段。靠蒸汽机和风机动力混合推进用钢铁制造大船,船体更加坚固耐用。
1853年7月8日,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准将率领四艘战舰驶入日本江户湾,用武力威胁日本幕府停止“闭关锁国”政策,并缔结通商条约。因为佩里的军舰通体漆着防止腐蚀的黑色柏油,蒸汽机中燃烧的煤炭散发出滚滚浓烟,又被称为“黑船事件”。
1854年2月13日,发生第二次“黑船事件”,佩里再次率领舰队来到日本,这次一共带来七艘军舰,一直深入江户湾内,到达横滨附近。德川幕府只好接受要求,在横滨签订《日美亲善条约》,这是日本与西方列强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日本的“黑船事件”被视作国家近代化的起点,随后以藩阀和资本家成立的新政权消灭德川幕府,结束长达六百多年的武士封建制度。
小小红船
19世纪中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出现产业革命的高潮,急需对外输出商品和资本,同时攫取资源。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大陆政策”,妄图通过攻占中国台湾、吞并朝鲜、进军满蒙,最终占领中国、征服亚洲、称霸世界。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占领巴尔干半岛、向欧洲扩张计划失败的俄国便将注意力转向了远东,制定了“黄色俄罗斯计划”,意图鲸吞中国领土,使长城以北成为“黄俄罗斯”。只有一个中国,日俄都想占为己有,战争不可避免。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1900年在圣彼得堡的海军船厂下水,于1902年建成服役。舰体全长124米、宽18米、排水量6731吨。日本海军的联合舰队主动出击,偷袭了位于中国旅顺港的沙俄远东舰队。日本陆军同时攻击旅顺要塞,整个沙俄军队的状况危如累卵。当时沙俄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还未完全成型,只有组织波罗的海舰队,漂洋过海万里迢迢来“救驾”了。
1905年5月,“阿芙乐尔”号编队进入对马群岛和日本九州岛之间的对马海峡,与在此埋伏多时的日本联合舰队激烈交火。主炮发射药仍以黑火药为主的沙俄海军,射程和威力远远不如采用了新式技术的日本舰队。大海战打到入夜,遭到重创的俄国舰队开始撤退,“阿芙乐尔”溜达到了“中立国”菲律宾的马尼拉,被美菲当局解除武装,扣留了整整一年,直到第二年才被允许返回俄罗斯。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仍然是主力舰的阿芙乐尔号在芬兰湾执行巡逻任务。1916年因作战受伤到船厂维修。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接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示,占领尼古拉耶夫桥。7日晚9时45分,阿芙乐尔号奉命开炮,发出进攻冬宫的信号。从此“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成为十月革命的象征。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圣火传遍神州大地。根据上海代表李达夫人王会悟的建议,之前由于法租界巡捕袭扰而被迫中止的“一大”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
8月初,代表们从上海北站坐早班火车来嘉兴,当即由王会悟带领,坐摆渡船到湖心岛,再由小拖梢船接上游船。这条游船是一条单夹弄丝网船,长约16米,宽3米,船头宽平,内有前舱、中舱、房舱和后舱,右边有一条夹弄贯通,会议就在中舱举行,王会悟则坐在船头放哨。
会议结束后,代表们先后离船,当夜分散离开了嘉兴,把革命的火种带向全国各地,中国的历史从此开启了崭新的篇章。1959年10月1日,南湖革命纪念馆建成开放,以湖中烟雨楼作为馆址,按照当年中共一大代表乘坐的游船样式仿制的红船纪念船正式下水,向世人展出,100年前那承载着民族希望的小小红船。波澜壮阔,一往无前。
往期文章:
韩国人爱吃泡菜和五花肉?背后却是个悲伤的故事
春运,何时才能完成历史使命?
全球变暖,北极航道能否缓解,中国的马六甲“忧虑症”吗?
非洲人口猛增,他们将如何解决吃饭问题?
青藏高原,和南极、北极齐名,你又了解多少?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洋快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