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租借法案重出江湖,意味着什么?




当地时间4月6日晚,美国参议院一致通过了“2022年乌克兰民主防卫租借法案”,它被视为是81年前美国在二战中通过的“租借法案”的翻版。等众议院审议后,再交拜登总统签署就能成为法律。
第一版《租借法案》
二战之前,美帝正奉行孤立主义,上世纪30年代更是通过了《中立法案》,基本不参与欧洲的事情,资本家闷声大发财。1940年6月法国沦陷,1940年10月意大利入侵希腊,欧洲能与德国和意大利抗衡的国家只有英国了。英国以“现金和运输”的方式用黄金购买美国军用物资。到了1941年底,英国已没有资产购买了,于是首相邱吉尔向罗斯福总统求助。
罗斯福很想帮助英国,但遭到了国内孤立主义者的强烈反对,他们担心美国将卷入欧洲的冲突,且《中立法案》禁止以信用出售武器或向好战国家借贷资金。罗斯福最终想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提出了“租借”的想法。
1940年12月17日,罗斯福总统发表讲话,用生动的比喻加以说明:“假设邻居失火,我只能把浇园的水龙带借给他去灭火,而不应让他事先付钱买这条水龙带,待火灭后邻居原物送还即可。”应用到军需领域,就是说美国可以将自己的飞机、大炮、坦克等武器借给受援国使用,等到受援国打完仗以后,再将这些武器归还给美国即可,而不需要支付费用。

在民主党的大力支持下,1941年3月11日,《租借法案》横空出世。当天,美国总统罗斯福亲笔签署了该法案。依照这个法案,美国总统有权向“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的任何国家出售、转让、交换、租借或以其他方法处理……任何国防物资”,并决定受援国的偿付方式。租借法案调动起了整个美国的国家机器,福特,通用,贝尔,凯迪拉克,寇蒂斯,道格拉斯,格鲁曼等工厂纷纷动员起来,为租借法案生产大量的战争机器 。
该法案的通过实质埋葬了中立法,是美国由孤立主义走向参战的决定性重要步骤。据此,美国共向英、苏、法、中等几十个反法西斯国家提供501亿美元的物资,占美国战争总支出的17%。首先获得援助和获得援助最多的是英国,获得了价值314亿美元的物资,占比63%;苏联获得了价值113亿美元的物资,占比22.6%;法国获得了价值32亿美元的物资,占比6.4%;中国获得了价值8.45亿美元的物资,占比1.69%,剩下的给了其他盟国。
租借法案生产大量的战争机器,通过自由轮运送到英国,再从英国转运到苏联。一开始正值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10月-1942年1月),西方也在观望苏联能否守住首都。如果失败,自己就变成了运输大队长。苏联军民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胜利后,美国的租借物资却再次被卡在了港口:美国参战了(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美国向轴心国宣战),大量的武器装备都被拿去装备美军,向苏联输送武器的计划被再次搁置,苏联只收到了数量有限的,美国的M3“李”中型坦克,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

到1945年9月20日止,美国向苏联供应军事物资,总价113亿美元,包括军事技术装备、给养、弹药、医疗药品和油料:各型飞机14018架,装甲车辆22800辆,高射炮7944门,冲锋枪108293支,无烟火药130713吨,TNT炸药1322374吨, 34.6万吨爆炸装,1977台机车车头,48万辆汽车,3.5万辆摩托车,202艘鱼雷艇、28艘巡逻舰、55艘扫雷艇、138艘猎潜艇、49艘登陆舰、3艘破冰船、80艘运输船、30艘拖船,超过440万吨的食物,其中包括大量的罐头、糖、面粉和盐等物资……没人能否定苏联红军在历史上做出的杰出贡献,也没人能抹除《租借法案》和美国物资援助曾经对苏联的巨大帮助。



租借法案不是慈善事业或者人道主义援助,一些物资如船只等,在战后被归还。作为回报,美国获得了战争期间在盟军领土上的陆军和海军基地的租借权。苏联同样也不能“白吃白拿”,除要消灭大量法西斯军队外,还向美国运送了不少稀有金属,其中有30万吨铬矿、3200万吨锰矿,以及260万吨钢材、26万吨铝材和262万吨石油产品以及63万吨化学工业产品。
新《租借法案》
2022年4月6日,美国参议院全票通过了面向乌克兰的租借法案,意味着尘封81年之久的《租借法案》“重出江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曾经用于打击法西斯的重要举措,如今却被用来打击当年的反法西斯盟友——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虽然《租借法案》还在走法律程序,但基本上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4月7日,五角大楼发表声明称,美国已向乌克兰交付了超过12000套反装甲系统和“数百架”自杀式无人机,这些武器细分为:超过1400个“毒刺”防空系统、超过5000套“标枪”反装甲系统、超过7000套其他反装甲系统、数百个弹簧刀战术无人机系统、超过7000件小型武器、超过5000万发弹药、45000套防弹衣和头盔、激光制导火箭系统、Puma无人机系统、4个反火炮和反无人机系统跟踪雷达、4个反迫击炮雷达系统,以及装甲高机动多用途轮式车辆、夜视设备、热成像系统和光学设备、战术安全通信系统、商业卫星图像服务、爆炸物处理防护装备和包括急救箱在内的医疗用品。


美国除了不直接提供军人,不提供战机、坦克、核武器之外,已经给了乌克兰军队提供尽可能保姆式服务,而那些战术通讯和商业卫星图像服务,事实上的作用比反坦克导弹单兵防空导弹发挥的作用还要大。
根据《租借法案》,拜登可以减少繁文缛节,绕开《武器出口管制法》和国会的党派掣肘,让五角大楼没有顾忌地向乌克兰提供飞机坦克等进攻性武器,敞开向乌克兰供应战争所需的各种物资。同时利用“租借法案”带来的强大道德影响力,进一步团结北约和欧洲盟友,加固美国主导的西方阵营;
俄乌冲突刚开始时,面对俄军凌厉攻势,乌军节节败退。美欧都很谨慎和克制,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对泽连斯基说可以帮他撤到波兰,给他避难权。没有想到随着战事推进,乌克兰竟支撑了一个多月。于是美国不再建议泽连斯基出国避难,相反会让他继续在乌克兰拖住俄罗斯,从而利用俄乌冲突来继续削弱俄罗斯的实力;
乌克兰哭天抹泪、四处求援好不容易等来结果,自然心花怒放。泽连斯基在谈判桌上的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就差直接掀桌子了,甚至叫嚣乌克兰已将加入北约写入乌克兰宪法;
《租借法案》从来不是免费的午餐。不过乌克兰也不会有什么归还(还债)的负担,武器、物资都是消耗品,打完了怎么可能还?战后乌克兰满目疮痍,战后美国肯定会再推一个类似“马歇尔计划”的乌克兰重建计划,让美国和美国企业承接重要项目,说不定还会以某种军事存在,长期驻扎在西乌克兰。
俄罗斯想抗衡“租借法案”带来的游戏新规则,必须要有经济基础和外援做后盾。俄罗斯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人口只有1.4亿,能源、粮食、军工都能自给自足并且大量出口(都是硬通货,老百姓和工业都不会饿肚子),国内短缺的轻工业用品主要来自中国(无须担心被断货)。各种极限施压,充其量只能让俄罗斯少赚些外汇,民众大不了勒紧裤腰带过日子。30岁以上的俄罗斯人,全都经历过比现在的经济制裁更为严重的社会危机。俄乌冲突现在的影响,对大部分俄罗斯人来说,估计都不是什么大事。
国际秩序肯定会因俄乌冲突影响而改变,但一定不会变成美国和西方所期望的模样。
往期文章:
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经济衰退要来了吗?
法国当年主动退出北约,为什么43年后又选择重返?
末代沙皇与悲情叶卡捷琳堡
上海的优秀与平凡
曾经的“阿拉伯老大哥”埃及,在炮火中前进
居里夫人,寂寞而骄傲的一生
土耳其的突厥帝国大梦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