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石油的外表黑乎乎的,其貌不扬,但它却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日常经济生活,经过石油分离出的汽油、柴油、沥青,制成基础化工品用于生产塑料,化纤,染料,农药,化肥等,大到国家的工业、农业、交通、国防,小到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全都离不开石油。
需求端
2021年各国更新储量数据,全球石油储量为2362.3亿吨,石油储量主要集中在中东和美洲地区,天然气储量仍主要集中在中东、东欧及前苏联地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预估,全球原油需求增长前景维持在420万桶/日,预计市场对OPEC原油的需求2022年将增至2900万桶/日,略高于2021年的2800万桶/日。
供给端
由于金融危机引发企业破产和停产,美国页岩气行业受到的打击尤其严重,大幅削减预算,减少钻探活动,有诸如惠廷这样的大型页岩公司因承压过重而破产。中东国家石油公司虽产量稳定,但由于过去一年原油收入大幅缩水,迫使许多公司限制投资并推迟项目。油气上游业务是一个高投资领域,具有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每一轮油气行业的周期都将导致一大批公司赚的盆满钵余,也导致一批公司破产倒闭。需求的破坏以及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蔓延,导致对原油上游业投资持观望态度。
预计2022年全球石油产量增加550万桶/日,这是由美国、OPEC和俄罗斯的产量增加推动的,这些国家的产量加起来占增长的84%,即460万桶/日。而2022年全球原油消费量预计增加360万桶/日,主要是受美国和中国消费量增加的推动,这两个国家合计占消费增长的39%。因此,2022年全球原油库存将增加50万桶/日,将给原油价格带来下行压力。
决定石油价格的因素有三:需求、供给和美元汇率。国际能源署(IEA)预计二季度布伦特原油期货均价为116美元/桶,下半年为102美元/桶;到2023年,将降至89美元/桶。这一价格预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实际价格将取决于俄乌冲突局势变化,以及未来欧美制裁对俄罗斯原油生产或全球市场销售的影响。
第一次石油价格破百2007-2008:(尼日利亚袭击、伊核争端与亚洲经济火热)
2008年5月,尼日利亚供应问题和伊朗核争端令油价进一步攀升。尼日利亚产油设施再度遭到反叛分子袭击,壳牌公司证实博尼轻质原油码头输送管线遭破坏;与此同时,面对西方国家的要求,伊朗继续拒绝暂停核计划,使原油价格连续5日创纪录新高。面对亚洲需求的火热,欧佩克暗示不会增产,原油价格冲冲冲。2008年7月11日,布伦特原油创下每桶147.50美元的历史新高。
第二次石油价格破百2011-2014:(QE2、利比亚内战&北约入侵)
2010年中,希腊点燃欧债危机。面对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联储选择开启QE2。10月美欧日同步宽松格局确立,大宗商品开始新一轮涨势。2011年2月利比亚的卡扎菲成为国际舞台主角,国家陷入全面内战。利比亚是北非主要产油国,内战爆发后,国际油价一举突破100美元,布伦特原油价格飙升至127美元。2012年美国需求开始复苏,高企的油价和相关政策支持了美国页岩油气技术的发展,美国原油产量持续上升。能源对外依赖度大幅下滑,对伊朗实施包括原油出口在内的一系列经济制裁。直至2014年油价崩盘,美国的原油产量较11年的1000万桶增长了50%。
第三次石油价格破百2021至今:(2022年俄乌冲突)
俄乌冲突升级持续推涨油价,2月24日布伦特油价105.26美元,创2014年9月以来新高。
美国,最大产油国还在大把进口石油
在石油问题上,美国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美元直接与石油挂钩,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自从美国宣布大规模开采页岩油,几年下来已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了,疫情前日产大约1310万桶原油和伴生气凝析油。那么问题来了,作为能源消耗大国的美国,石油自产自销不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大量进口石油呢?
因为美国国内产出的原油与炼油厂所需的原油在质量上供需错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世界范围内轻质油短缺,而重质油供应充足且便宜,美国的许多炼油厂不得已进行改造。API(美国石油学会)重力指标是原油密度的衡量标准,以10到70进行计量。原油的API越高,质量越轻,可提炼的高级精炼油品就越多。目前,美国炼油厂加工的原油的API重力主要集中于31-32API,含硫量1.4%左右。据EIA最新数据,从2015年以来,美国原油产出中API重力超过35API的轻质油占比逐年上升,算上经过混合后可进入炼厂的重质油部分,其炼油厂能够利用的原油也占其总产量的26%,还存在着1480万桶/天的缺口,不进口就只能停工了。
美国原油进口国主要来自于加拿大、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委内瑞拉和墨西哥五个国家,累计占比约80%。这些国家原油以重质含硫油为主,这与美国国内的炼厂需求相符。由于炼油厂的改造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所以美国即便混到产油国老大,也依然要进口石油。
其次,低油价可振兴实体经济。尽管能源行业一直是美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支撑着1000多万个就业岗位和近8%的GDP,但高油价同样也会提升企业生产成本,给制造业造成冲击,为高物价买单的,最后还是美国老百姓。
沙特,土豪本尊也缺余粮
作为欧佩克最大的产油国和创始成员国之一,沙特是该联盟的实际领导者。按理说,高油价能够带来更高利润,可沙特也有难言之隐,有着自己的担心。“阿拉伯之春”后,沙特不断给巴林、埃及等国以资金支持,从而保证沙特自身安全和中东地区的稳定。沙特频频在“后院”发动战事,试图剿灭弱小的胡塞武装,投入巨大财力回报寥寥,也是沙特财政吃紧的原因。
沙特还需要维持国内的福利。从2000年起,沙特政府支出年年超出预算,且平均每年超出15%。沙特政府征收的税金非常少,也没有消费税,政府部门人员庞杂(吃闲饭的太多),津贴“满天飞”,公共部门薪金支出庞大。
近几年沙特不断削减支出以降低对油价的依赖,但原油收入仍是沙特第一大财政收入来源,2022年其财政收支平衡油价达到72美元/桶(IMF数据),其他OPEC主要成员国财政收支平衡油价均在64美元/桶以上,伊朗财政收支平衡油价高达389美元/桶。也就是说钱没多赚多少,但其他开支一直在攀升。
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当石油成本超过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时,用户就会开始寻找替代品。一旦人们转而使用能减少石油消费的技术,其习惯将会是持久的。比如,1979年石油危机后,美国石油需求持续多年下降,当时美国政府颁布了新的燃油效率标准,限制高油耗汽车。许多人在更换汽车时选择了排量更低的车型,经济型日本车崛起。同样,2008年油价飙升后,悍马为代表的SUV销量大幅下降,可再生能源投资上升。
俄罗斯,拥有核武器的“大号沙特”
上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曾联合沙特等国发动原油价格战,致使国际油价一度长期处于10美元/桶以下的低位。此举使严重依赖油气出口的苏联经济陷入全面困境。在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中,石油工业仍是重要的支柱产业。俄罗斯政府的总收入中有超过一半来自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与被打残的伊拉克,油田的开采、销售全都仰仗国外公司,明明地里全是钞票却要被外国人生生拿走,而俄罗斯对自己的油气资源则拥有百分百的控制权和收益权。
1996年的时候,俄罗斯出口了1.18亿吨原油,出口额占当时俄罗斯出口总额的16.9%。2006年,这个数字变成了2.28亿吨,出口额达到了99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2%。俄罗斯原来过去是个卖油的,现在还是。
俄罗斯的经济与国际油价深度捆绑,国际石油价格的高低变化时刻牵动着俄罗斯经济的强弱。低油价时俄罗斯的对外议价能力和能源战略就弱,高油价时俄罗斯就虎背熊腰底气十足。无论俄罗斯这次在军事上的表现如何,但开战时机很值得我们回味。俄罗斯选择在一个物流停摆,全球物资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发动战争,而自己能源和粮食又一样不缺。我疼,日子难过。你们比我更疼,也好不到哪去。
美国能源和俄罗斯可以脱钩,但是欧洲没法效仿。俄罗斯是欧洲的石油、天然气、镍、钯金等原料的重要供应国,如今欧洲也不得不“碍于面子”下场制裁。制裁俄罗斯你就得调整供应链,而重建供应链短期是不可能的,欧洲要么妥协,要么在相当长时间内忍受高通胀、高匮乏的生活。未来各国的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或将抬头,人类阵营的分化更明显,兴许全球贸易的黄金时代就此进入冰河期。
委内瑞拉,"南美沙特"获得喘息机会
委内瑞拉拥有南美洲最为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也是该国经济支柱。在1970年代,拉靠出口石油,赚取大量外汇,一度跻身成为拉美首富并全球最富有的20个经济体。
1976年委国实行国有化,对外国石油资产实行赎买政策,石油生产、加工和贸易进入国有化阶段。鉴于国有化后管理和技术水平无法满足石油工业发展的需求,委国不得不重新对外开放石油工业,以国际招标方式选择外国石油投资者。 1999年查韦斯上台后宣布将所有产业全面国有化,大量的石油公司被重新收归国有。
委国石油开采成本过高、开采技术落后、国企效率低又腐败,石油产量如何上得去?自然也不能将本身巨量的石油变成金钱。为解决委国过大的贫富差距,以及低下的生活水平,查韦斯又将石油、通讯业、水泥制造业、钢铁制造业的私营公司进行国有化。后来,他又宣布全民医疗免费,教育免费,住房都免费,福利曾经一度超过了全球排名前五的北欧国家。查韦斯的底气,来自任职期间幸运地赶上了油价复苏,国际油价急速上涨,而且高涨十年,到了2008年,油价甚至攀升到了每桶150美元。
2014年国际油价骤然大跌以来,委国石油公司出现了资金断链甚至负债累累的情况,随之而来的还有这个国家财政收入的断崖式暴跌。美国不买委内瑞拉的石油,其他国家也不敢买,欧洲市场又主要进口俄罗斯石油为主,东亚市场离委内瑞拉直线距离有一万多公里,海运距离更远将近三万公里,受石油出口限制的委内瑞拉"财路"几乎堵塞。
美国对委内瑞拉实施了外交孤立、军事威胁、石油禁运、金融制裁,导致该国石油的开发、销售、运输等受到限制。石油禁运对委内瑞拉东部奥里诺科河石油带的生产造成严重打击。奥里诺科河石油带生产的重质原油占委内瑞拉总产量的70%左右。重质原油在提炼成汽油和柴油之前,需要与轻质原油混合,美国的制裁切断了国际供应,导致该国无法获得足够的轻质原油原料。委内瑞拉90%的商品依靠国外进口,外汇缩水、通货膨胀不断上涨。根据委内瑞拉央行公布的数据,该国2017年-2021年的年通胀率分别为862%、130000%、9500%、3000%、686.4%。
近年来,委内瑞拉经济持续陷入衰退,该国GDP从2015年的3236亿美元降至2020年的472.6亿美元。国际环境的变化可能为委内瑞拉的经济改善提供一个窗口期。全球产业链重构,大宗商品价格在高位徘徊,美国对委内瑞拉的制裁或有所放松。在此背景下,委内瑞拉的外汇收入将改善,国内通胀涨幅预计有所下降,如果委内瑞拉能把握时好机,采取一系列市场化改革举措,吸引、积累资本与技术投入,提升石油产业的竞争力,经济可能重回增长轨道。
尼日利亚,石油产能不足错失赚钱机会
非洲的尼日利亚石油资源非常丰富,且含硫量低,属于高品质的轻质原油。因为奴隶贸易和棕榈油贸易,以及在地理上更接近欧洲和美国市场,和中东相比尼日利亚还是具有一定竞争优势。跨国公司试图在该国石油工业中占有股份,美国也从尼日利亚进口了大量的石油。石油收入将尼日利亚在20世纪70年代,一举变成世界上第十三富有的国家,一个地区强国,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拥有成功的中产阶级和越来越多的百万富翁的自信的国家。
1975年由于世界需求量剧减,石油价格随之下降,到1976年时繁荣局面结束。尼日利亚由于过度进口奢侈品和引进技术,导致外汇储备减少。1978年,政府不得不从欧洲和世界银行借了10亿美元,负债前行。在鼎盛时期尼日利亚原油日产量曾一度达到250万桶以上。2019年,雄心勃勃的政府官员及国家石油公司高管曾豪言,目标是到2023年将原油产量和储备量从当时的200万桶/日和370亿桶大幅增加到300万桶/日,储备量达到400亿桶。可是由于地区安全得不到保证,投资不足和石油巨头的退出,2022年尼日利亚的原油日产量将低于140万桶,无法达到石油输出国组织每天180万桶的配额要求。
石油价格上涨在短期内对非洲石油出口国来说是好消息,但从中期到长期来看,对经济也是破坏性的。因为非洲石油出口国基本不在国内提炼石油,势必要进口燃油等工业原料。左手石油收入右手燃料补贴,基本也不剩多少,再加上高油价会推高运输和食品价格,抑制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
受疫情、地缘局势以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高油价对产油国经济还是有冲击的,真正能躺着赚钱的几乎没有。家里有矿是牛,也要用对地方,不然今天的馅饼,就变成了明天的陷阱。
往期文章:
东印度公司,披着贸易外衣的“海盗公司”
李时珍,我不是药神
欧盟“碳中和”玩崩了,中国为何还要继续?
养老院不是法外之地
泰国版肯尼迪家族,西瓦那家族的跌宕起伏
日本人下了班不回家,都在磨蹭啥?
一旦芬兰加入北约,俄罗斯还会以武力阻止吗?
马来西亚华人的过去和未来
越南、印度订单拿到手抽筋,中国世界工厂的名号是不是要易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