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往事,战争之王的烦恼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一部美国史,简直就是部战争史。战争从来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大炮一响,黄金万两,那劳民伤财那图个啥?普鲁士军事战略家克劳塞维茨,在巨著《战争论》道破天机:“许多人以为打仗就是损失和牺牲,然而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打仗固然会造成巨大损失,但也会增加国家权力和实力......最重要的是,战争能够掠夺大量资源。”美国本就是个商业民族,唯利是图是商人的本性,这话蛋哥要从源头聊起。

为领土而战
为了争夺欧洲大陆的利益,从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英法打了四场战争。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力量,最后击败并摧毁了法国海军主力,夺取了法国在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大片领土。1763年,法国含泪签订了《巴黎合约》,英国成为世界的头号强国。
老欧洲管理美洲殖民地的方式简单粗暴,就是向殖民地派个总督或副王,强迫子民种植宗主国需要的单一经济作物。殖民地除了挖矿,其他工业设施基本为零,消费品等一律要从宗主国那购买进口。七年英法战争造成了庞大的财政赤字,英国政府为了填坑,变着法子对殖民地征税。1765年,英国想出个《印花税法》,一切公文、契约合同、执照、报纸、杂志、广告、单据、遗嘱等,都必须贴上印花税票,才能生效流通。由于北美军民的反抗,《印花税法》没有通过。1773年,英国又通过了《茶税法》,规定殖民者只能购买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十三个殖民地的商人、走私者和工匠组成的联盟越看越不爽,就弄了个波士顿倾茶事件,这也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1775年列克星敦一声枪响,北美民兵(后被华盛顿整合成美国大陆军)打响了武装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第一枪。法王路易十六一听可以揍英国,算我一个,派了法棍罗尚博将军率领6000法军支援美军。1776年7月4日,美利坚合众国宣告成立。1783年9月3日,签订美英《巴黎条约》。英国认怂,承认了美利坚。合约是签了,可英国人赖在五大湖区的几个军事要塞就是不走,严重阻碍了美国人西进扩张的步伐。独立战争前,美国民间欠了英国商人和银行很多钱。虽然《巴黎条约》也规定旧债得还,但美国人就是不还。英国商人把借条塞给英国政府,英国政府又拿着借条,厚着脸皮来找美国政府讨债。美国政府权当看不见,你不也没撤军吗?

1796年6月,英军撤离五大湖区。到1802年,英国共支付给美国一千多万美元,赔偿被拦截美国商船的损失。美国支付给英国六十万英镑,赔偿其民间所欠债务。双边委员会勘定了美国东北部的美加边境(加拿大当时还是英国的殖民地),西北部边境则是在1812年第二次美英战争后才确定下来。1798年,亚当斯总统签署法案,成立美国海军部。1802年,杰斐逊总统创建美国军事学院(西点军校)。正如华盛顿所说:“我要避免战争。如果不能避免,我要为准备战争赢得时间。”
新生的美国政府,面临严峻的财政问题。要偿还独立战争期间欠的债务,还要资金发展国内的经济。围绕着国内外的问题,以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为一方,主张美国应不失时机地仿效英国,变成一个工业国。以国务卿托马斯·杰佛逊一方,表达了建立美国农业理想的诉求。谁赢了呢?轰轰烈烈的美国西进运动,最能说明问题。
早在1751年,富兰克林就曾预言殖民地人口每20年会翻一番,在一个世纪内就将挤满大西洋沿岸地区。美国政府解决方案颇为简单,扩张领土、强买强卖,不服就打(柿子当然找软的捏)。邻居墨西哥独立后,国内各派政治力量争斗不断。1824年年至1848年近三十年间,就发生过约250次的军事政变,更换了31个总统。1823年,刚复辟的西班牙王朝希望,神圣同盟能帮助其恢复在拉美的统治地位。同年12月,美国总统门罗(President James Monroe),在国会演说的国情咨文中称:“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受到了正在寻求摆脱殖民统治的拉美国家的普遍欢迎。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门罗宣言可以说是美国走向美洲、进而控制美洲以及世界的一个宣言书。
1846年5月,美墨战争爆发。美国大获全胜,分得墨西哥2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几乎是墨西哥一半的领土)。打都打了,为啥美国不把另一半也占了?因为美国占领的,墨西哥北部这部分领土,原先就有许多美国的移民居住,同宗同源好管理。再往南部就是些高原山地,且都是些西班牙与印第安人后裔外族,信仰天主教(美国是基督教),大家吃不到一个碗里。
吞并大片墨西哥土地的美国社会,也出现“消化不良”反应。北方州要求在西部地区发展资本主义,限制甚至禁止奴隶制的扩大;南方州力图在西部甚至全国扩展奴隶制度。两派矛盾激化到剑拔弩张的地步,加速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1865年,最后一支南部残军向北方将领格兰特将军投降,历时四年的美国内战结束。伴随着战争结束的,还有南方奴隶制,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巩固了联邦政权,达到了让美国成为工业国的宿愿。


南北内战结束后,美国进入重建时期。美国政府执行的一系列政策,深远地影响了国家农业、工业、交通和教育各方面发展,生产力显著提高。1859年,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3.8%,到1889年工业产值已经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7.5%。食品、纺织、钢铁和木材等工业,成为美国近代工业的四大支柱。英国政府认识到,自己绝不可能在北美陆战中获胜,于是1870年从加拿大撤走守备军,以“保持”盎格鲁-萨克逊的友谊和团结。
19世纪末,菲律宾和古巴先后爆发了反西班牙殖民统治的起义。菲律宾起义军已解放了全国大部,包围了马尼拉。古巴起义军则牵制了西班牙的20万大军。1898年初,美军派出缅因号无畏舰前往古巴保护本国侨民。但该舰却于2月15日,在哈瓦那海域附近发生爆炸沉没,美国舆论一致认为是西班牙所为。美国国会要求西班牙撤出古巴,并且承认古巴独立。4月24日,西班牙宣布向美国开战。次日美国对西班牙宣战。结果,,以“奥林匹亚”号为首的美军舰队在菲律宾,击败了以马尼拉为基地的西班牙舰队。

美国通过美西战争实际控制了加勒比海,古巴也成为美国向南美发展的中转站。菲律宾原是西班牙美洲与东亚贸易的要塞,摇身一变成为美国通往东亚大陆的一个跳板。战后美国陆续占有关岛、萨摩亚等地,初步建立了海外殖民体系。这场战争,标志着西班牙等老牌欧洲帝国的没落,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崛起。
为市场而战
由于忙于战争,美国在瓜分东亚地区的列强活动中姗姗来迟。1899年9月,美国国务卿要求欧洲列强不得排除美国公民在东亚的利益,不得干涉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既得利益,即所谓的“门户开放政策。”1900年,中国爆发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美国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柔克义(M. W. W. Rockhill)代表美国政府在《辛丑条约》上签字。不同于其他列强的狼吞虎咽,美国政府提出“以华治华”,以期用代理人外交和经济手段,将中国与美国紧密联系,获得更大的利益。

1885年,美国海军学院教授马汉,在讲台上向自己的学生阐述他的理解。后来,他的理念和主张被写成书刊发表,这就是影响美国国运,并支持美国缔造如今横行四海的美国海军的理念核心:《海权论》。马汉用三本书的篇幅,论述了海权对于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影响。在马汉看来,海权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利用海洋和控制海洋的总体能力,同时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成为一个伟大民族。

通过海运降低货运成本,同时越过大西洋与太平洋向外扩张市场。为此,需要一只强大的海军来保护航道和航运枢纽,遇上冥顽不灵,不肯接受民主货物,或者不肯让民主的美利坚,在本土设厂开采资源的恐怖主义国家时,就需要通过海军给这些国家带去民主。保护本国在外的工厂和航运,并且顺势掠夺当地的资源,原材料和财富。通过海军“开拓”的市场,则再度让航运力量进入,去倾销货物,给国内带去源源不断的钱财。比如战后重建的物资、各种人道主义救援需要的工业品和农业品,都需要被打的国家向美国贷款,然后购买美国商品,以促进美国国内的生产和消费。
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远房堂叔)成为美国总统后,马汉的海权理论被请进了白宫。从此,美国的海权得以长足的发展。罗斯福上任伊始,便责成美国政府修建巴拿马运河,“建立一支具有机动能力的海军”,并在海外建立足够的加煤基地”。1905年,获得国会批准,建造了10艘一级战列舰、4艘装甲巡洋舰和17艘其他舰艇。1907年,派遣“白色大舰队”环行世界,显示美国的海军实力和国威。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世界格局尤为重要,对美国崛起尤为关键。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已是世界一等强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比重38%,德国占比15.7%(名列第二),英国占比14.1%(位居第三)。但美国不急于挑战英国的世界霸权,他在等什么?在等一场战争,在等咄咄逼人的德国,先跳出来同英国血拼,一面继续扮猪吃虎。
1917年,久攻无果的德国开始无限制潜艇战,攻击了许多前往英国的美国商船。再加上德国邀请墨西哥共同对抗美国的电报被英国截获,美国政府认为找到了合适的时机和理由,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大量美军登陆欧洲战场,这是美国自独立战争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政治军事介入欧洲事务。回想当年华盛顿告别词,以及1823年门罗主义所宣扬的不干涉原则,美国算是彻底打破了这一原则。实际上美国已不甘于孤立主义了,半个世纪不知战争滋味的美国,在北方的各大工业城市加班加点生产战争物资,尽享一战的红利。
威尔逊仅用两年的时间,就从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变成了美利坚的总统。一战结束后,威尔逊风风光光地走进了巴黎和会的现场,在其十四点和平原则的指导下,民族自决、航海和贸易自由、公开外交、建立国际联盟等主张被广泛认同。在美国的“坚持”下,众多欧洲小国建立起来,波兰也复国了,国际联盟也在日内瓦建立了,美国得到了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广泛赞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军民在艰难抵抗日本侵略,美国在忙着向日本出口武器等战争资源。根统计,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美国对日本的钢铁出口增加15.3倍,车床增加2.5倍,飞机及零件增加1.5倍,日本还从美国兑换了约10亿美金来购买装备等物资(双边贸易一直持续到太平洋战争前)。随着法国沦陷,英伦三岛直接暴露在纳粹锋芒之下,驱逐舰不足的英国多次向美国政府求援。
美国则利用英国急需援助的心态,乘机在经济上敲打英国,迫使英国用海外军事基地冲抵部分一战的债务。美国用50艘老军舰换取大西洋上巴哈马群岛上军事基地(“哈默方案”),一举拿下了英国多处海洋战略要地。出兵帮助同盟国时,美国还不忘温柔地给英国补上致命一刀,逼迫后者放弃殖民地,肢解了英联邦国家(英国50年代中期从南亚和东南亚撤出,50年代末从中东和地中海地区撤出,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从非洲撤出,再无翻身的可能),如同当年法国丧失大片殖民地后退出海洋争霸一样。
所谓的“战争财”,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资本集团通过为国家军队生产枪炮弹药赚取的利润,而是包括掠夺该国的资源和市场。殖民时代通过战争抢的地盘,还要帮人家基础建设,比如印度历史上其实是个类似于“中东”的地域概念,英国来了,印度次大陆第一次被完全统一起来;修建了总里程为6.3万公里的铁路,占现在印度铁路一半还多的里程;让印度的官方语言成为了英语......工业时代,只要随便摧毁一个国家,通过重建工程,让本国的资本渗透,从而达到长久控制一个国家经济命脉的目的。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并没有占领欧洲土地,仅通过战后重建,就让美国资本渗透到欧洲的各个角落,彻底控制了这块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消费市场。
为美元而战
美国是两次大战最大的获利者,需要战争,也渴望战争。为了尽享帝国之利,美国升级了地球村玩法,重新构建了游戏规则,比如说联合国,再比如说关贸总协定(即后来的世界贸易组织),更重要的还有“布雷顿森林体系”(每35美元可以兑换1盎司黄金)。1971年8月15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跟黄金脱钩。这也是美国第二次食言。1973年的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美国促使国际石油输出国组织(首任欧佩克秘书长沙特)宣布,全球的石油交易用美元结算,人类帝国史上从未有过的金融殖民帝国出现。

美国人摈弃了凯恩斯主义,选择了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为经济全球化开道。美元流向世界,财富流向美国。美国人负责生产美元,而全世界负责生产用美元交换的产品。过去的40年里,美国把它所谓的垃圾产业、夕阳产业纷纷转移到其他国家,转移到新兴国家包括中国,自己则从制造业大国转向金融业大国,在纸币美元基础上建起金融帝国。
让美元征服世界,美国耍尽各种心机和手段(甚至是战争),去打坏别国、别的地区的投资环境,像驱赶羊群一样,把美元驱赶回美国。美国人为什么要打伊拉克战争?为了石油。那为什么占领伊拉克,却不拉走“免费”的石油享用呢?而让美国公民和世界,一起忍受高油价的折磨?为了让石油交易与美元挂钩。

当美国打产油国,全球油价飙升。油价飙升,交易又以美元结算,通过战争打出了全球的美元需求。海湾战争打伊拉克之前,一桶石油38美元,打完了之后接近150美元。最高兴的当然除了产油国,就是美国政府了。因为美国可以开动印钞机,印刷更多的美元了。而美国政府不是慈善家,不会白白送你美元,你必须拿产品去换美元。产油国,要这么多美元干什么?美国人早就贴心地为你准备好方案:购买美国的国债。美国通过发行国债,让大量在海外流通的美元重新回到美国,进入美国的三大市——期货市场、国债市场和证券市场。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当时欧元和美元的汇率是1∶1.07,欧元作为一种全新的国际结算货币,一上来就对美元霸权地位构成了挑战和威胁。1999年3月,科索沃战争打响。78天的狂轰滥炸,不光是让米洛舍维奇政权的垮台,欧元也跟着遭殃,变成了0.82美元兑换1欧元;有关资料数据显示,战前大约有7000多亿热钱在欧洲游荡,战后有4000多亿立刻从欧洲抽逃,其中2000多亿去了美国,促成了美国经济长达120个月持续增长的“克林顿奇迹”。2000多亿则去了香港,准备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恰巧这时美国人用5枚精确制导炸弹,“误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这些钱还是流回美国。
21世纪初期,美国作为一个产业空心化的国家,每年都大约需要有7000亿美元的净流入,才能吃饭过日子。可是“9·11”之后一个月内,全球投资人对美国投资环境表示出了担心和忧虑。3000多亿的热钱离开了美国,这就迫使美国必须尽快打一仗,两个月不到。美国就迫不及待地打响了阿富汗战争,不仅是要惩罚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更要给全球投资人一个信心。仓促到什么程度呢?仓促到美国人打仗打到一半的时候,居然就把巡航导弹打光了,五角大楼只好下命令打开核武器库,拆下核弹头,换上常规弹头,又打了近千枚,才把阿富汗打下来。
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随着第一枚巡航导弹在喀布尔炸响,道琼斯指数迅速回升,一天之内回升600点,流出的资本开始回流美国,到年底,大约有4000多亿美元回流美国。为美元而战,也为美国资本而战,阿富汗战争fighting!
"美国不是在对外发动战争,就是在准备对外发动战争中。"自从有了核武器,大国之间的热战就变得更加谨慎,这才有了人才战、科技战、贸易战、金融战等。建立在美元基础上的霸权只要被挑战,美国就不得不出面解决“麻烦”,我们可能就是下一个目标。但有一种战争是美国不敢打的,这种战争足以令美国破产,那就是持久战。中国在世界上,几乎没有真正的盟友。中国和欧日的经济上的竞争和矛盾,一点不比美国少。
中国在世界上,几乎没有害怕的对手。70年前17国的“联合国军”我们也没怂过,横刀立马鸭绿江。当美国人还狂妄地说“我们的美元,你们的问题”,请友善的提醒他们“你们的美元,你们的问题”。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