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在中世纪,英法两国曾为争夺王位打得面红耳赤。这场旷日持久的厮杀一打就是116年(1337-1453),后人称之为“百年战争”。1415年阿金库尔战役,法国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依然战败,损失北部的诸多城镇。法国伊萨博王后签下了《特鲁瓦条约》,承认了由英格兰的亨利五世和他的继承人来继承法国王室,这等于剥夺了王储查理的继承权。英国的势力达到顶峰,法国面临灭亡的危险。讽刺的是英王亨利五世,居然没有活过他的手下败将查理六世。查理老国王一死,查理七世立马撕毁合约不认账了。
中世纪欧洲尚处于冷兵器时代,军队以骑兵和步兵为主。英国的长弓兵在欧洲,是神一般的存在,士兵人高臂长;弓箭箭头用铸铁尖头,射程超过300米,可穿透骑兵的胸甲。法国人抓住英国兵,往往会先砍其中指和食指。而英军在和法国人打仗的时候,会挑衅式量出自己的中指,意思是“有种你来砍我的中指啊”。
法国军队以骑兵为主,重骑兵有但不多。那时打仗都是贵族去组织(自费买装备武器),人心不齐是常有的事(当时法国贵族两大派系:勃艮第派和阿曼亚克派。英国军队入侵时,勃艮第派本能选择与英军合作自保,查理七世所能依仗的,其实只有阿曼亚克派)。
可面对士气高涨的英军,查理七世哪有什么胜算,法军被包围在奥尔良(Orleans)。若此堡垒一旦失守,法国南方就有沦陷的风险,就要上演法国的最后一战了……奇迹出现了!法国历史上最传奇的女英雄横空出世!17岁的少女贞德骑着白马踏着七彩祥云来救法王了。
名声鹊起
圣女贞德本名,让娜•达克(Jeanne d’Arc),1412年生于法国东北部城市香槟附近一个叫栋雷米的农村(Champagne-Domrémy)。贞德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双亲拥有大约50英亩的土地,经营着一座农场,父亲是当地村庄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小贞德虽然衣食无忧,但村庄也饱受战火摧残。和大多数村民一样,贞德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
1424年,贞德遇见第一次神迹,耳畔有声音告诉她要赶走英格兰人,并带领王储至兰斯进行加冕典礼。1428年12月,贞德听闻奥尔良遭围困的消息,她相信这是实现使命的时刻。贞德请求亲戚杜兰德·拉苏瓦(Durand Lassois),带她前往附近的驻防部队,向要塞军事指挥官说明来意之后,就被轰了出去。
来年1月,贞德在两个支持她的士兵陪同下,再次前往。在成功预言了奥尔良附近的法军战败后,将领开始重视并将贞德引荐给王太子。贞德剪了短发,换上仆人的衣服,女扮男装一行四人穿越敌方领土,于1429年2月23日到达希农,觐见皇太子查理。从未谋面的贞德,一眼就认出了,为考验她混在贵族中的查理。贞德请求查理拨一支军队给她指挥,去解奥尔良的围。
关键时刻,将军队交给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家女指挥,这样荒唐的举动立刻引起了朝野上下的不满,不只有丰富军事经验的老将们不满,连查理的岳母安茹公爵夫人(duchesse d’Anjou) ,都开始怀疑贞德是不是色诱了皇太子,安排医生检验贞德的童贞,以证明其对上帝的忠诚。
获得认可后,贞德得到一套盔甲、一面旗帜(上面刺绣着耶稣和圣母的名字)、一幅画(绘着圣父的圣容,两个天神跪捧着百合花)、一位随从以及一小支部队。1429年4月29日,贞德抵达奥尔良,加入让·德·布罗斯元帅(Jean de Brosse)领导的法军。贞德带来的物资,让几乎弹尽粮绝的奥尔良重获希望。贞德剪去长发、穿上白色盔甲,仿佛是神圣的天使降临人间,她激发出军队的士气,让原本消极悲观的士兵燃起了爱国之情。
论实际作战杀敌的能力,贞德肯定比不过花木兰,但论勇气她丝毫不逊于后者。贞德经常勇敢地冲在前线,在观察局势后又能做出果敢而明智的决策。贞德的旗帜就是她的招牌,很多人看到这面旗帜就愿意追随她作战。经过九日一系列的奋战,毫无军事指挥经验的贞德,竟然突破了被英军包围长达209天的奥尔良,尔后贞德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一系列的胜利达成后,无论是英国人还是法国人都认为,下一个目标将是解放首都巴黎。但出人意料的是,贞德劝说早已自立为王的查理七世,在法国历代国王加冕地的兰斯(Reims)加冕。贞德傲娇地拒绝了,国王查理七世赠予的贵族头衔,只提了一个要求:“免除栋雷米村的税赋”。
贞德不是法王正式任命的最高统帅,但过往经历使她成为整个法国的代言人。比她官大的贵族制定的军事计划,贞德都有权提出反对意见,士兵和百姓们也更愿意听她的调遣。法王非常嫉妒贞德强大到自己无法控制的地步,开始孤立贞德。
1429年8月,贞德遇上贝德福公爵率领的英军主力,打了个平手。9月,急于进攻巴黎的她腿部负伤,但仍坚持指挥战斗,法王和大贵族们要求贞德撤军。1430年5月,在贡比涅(Compiègne) 的一场战斗中,为了保证队伍的完整撤退,贞德走在最后。然而出于对紧随而来敌军的恐惧,未等自家部队全部进城,守城就撤去了城门外的吊桥,贞德与部分士兵在短暂的反抗后,成为了勃艮第公国的俘虏。
按照当时对待战俘的惯例,只要缴纳一定的赎金,俘虏的家人是可以交付赎金换人的。但显然勃艮第人并不想这样放过这条大鱼,法王查理七世也被指责没有尽心尽力,最终贞德以一万里弗的价格卖给了死敌英格兰。
贞德被带到鲁昂(Rouen),在英格兰当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女扮男装”“妖术惑众”的女巫罪,判处她火刑。法国人说贞德是处子之身的神的使者,英国人就说贞德是淫荡的荡妇,欺骗大众的女巫。在各种方式的逼迫之下,不识字的贞德签下了一份,她完全看不懂的公开弃绝书。1431年5月30日,年仅十九岁的贞德被绑在火刑柱上公开处刑。临刑前,贞德大喊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为了法兰西,我视死如归!”英国人把贞德烧成骨灰,怕烧不干净,又烧了一遍。为了避免有人安葬她,英国人将剩余的灰烬都扔进了塞纳河(Seine)。在贞德死后第四年,查理七世和英王“好人”菲利普三世达成和解,双方又亲如兄弟手足了。
死后余香
贞德虽死,但法国人驱逐英军的热情仍在延续。法兰西人的民族意识被唤醒,百姓纷纷自发地组织起义军,本来人口就是英国三四倍之多的法国节节胜利。巴黎收复了、鲁昂收复了,就连属于英王都一两百年,征服者威廉一世的老家诺曼底,以及亨利二世老婆家阿基坦都打包收复了。至1453年,在整个欧洲大陆上,除加来港,法国所有的失地均已收复,英法百年战争彻底宣告结束。英国丧失了在欧洲大陆上的所有地盘,再难跨越英吉利海峡干预他国之事,最终“退出了欧洲”。
等到20多年后,英格兰军队被彻底逐出法国。贞德年老的母亲,终于说服了教宗加理多三世(Calixte III),,重新审判贞德的案子。1456 年,罗马教廷撤销对贞德的判决。1920年,教宗本笃十五世(Benedictus PP. XV)将贞德封为圣女。巴黎高等法院规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全国贞德节。从法国皇帝路易十三到拿破仑,甚至到二战时法国的维希政府,乃至抵抗运动领导人戴高乐将军,都会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诠释贞德,顺便兜售下自己的政治主张。在21世纪全世界都用英文的今天,法国依然很自豪自己是英语水平最差的欧洲国家。
在接下来400年,圣女贞德成为了半传说的角色。没有任何中世纪的人物,无论男女,像贞德一般能被广泛的研究,许多名家都为后世留下了以圣女贞德为题材的作品。除了莎士比亚在《亨利六世》中,将贞德的形象与淫荡和邪恶联系在一起之外,其后的作品都从不同角度对圣女贞德进行了正面的描写,包括法国文学家伏尔泰的La Pucelle d'Orléans,德国剧作家席勒的Die Jungfrau von Orleans,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Giovanna d'Arco,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的Орлеанская дева,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的Personal Recollections of Joan of Arc等,都创作过有关贞德的作品,而大量以她为题材的电影、戏剧、和音乐也一直持续发展直到今天。
圣女贞德生在法国的低潮期,在诗一般的年纪,创造出伟大的奇迹,将一个昏昏欲睡的民族唤醒,将法国从生死线上拖拽了回来,是法国人民心中当之无愧的自由女神。属于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但英雄的故事会一直传承下去。
“欧洲第一美人”,命中注定是个悲剧,这里的爱情寸草不生
“海盗”巴巴罗萨·海雷丁,奉旨打劫,把人都给我交出来叶卡捷琳娜大帝,走自己的路,这里的爱情春风吹又生从生育重奖,到国家介绍对象,漫谈中国生娃史?从《老友记》到《西游记》,幕后花絮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