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偷走的这两年:在疫情中挺身而出的英雄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学习郎”关注我
再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陪伴第5天
第5篇原创文章
一场疫情,给快速奔跑的人生按下了暂停键。
有的人中断了留学急匆匆回国,
有的人失去了本计划大展宏图的工作,
还有的人推迟了结婚的日子……
两年时间,一切看似都没变化,但又有些事情已经和以往不同了。
这次疫情中我们收获了太多的感动。
有企业家的家国情怀,
有普通人的爱国情怀,
甚至许多一线工作人员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如果要全都写出来,恐怕要很久很久。
我只是从最初的抗疫故事里选了三个普通人的小故事,就是这样一个个普通的人,他们创造了不平凡。
故事一
“雨衣妹妹”逆行到武汉为医护人员做饭
她是疫情路上的的最美逆行者,人称“雨衣妹妹”。
“雨衣妹妹”名叫刘仙,今年24岁,是一名党员。在武汉疫情刚爆发的时候,2020年2月3日得知武汉医护人员很难吃上热饭、热菜后,作为成都盒悦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她写好遗书,与公司5位烹饪志愿者签好生死状,连夜赶赴武汉,依托其武汉盒饭门店(位于东湖高新区“光谷”)为医护人员免费供餐。
她带上厨师、食材从成都出发,“逆行”14个小时到武汉,为医护人员做盒饭。从2月4日送出第一批盒饭开始,她的团队每天都为医院送去400-600盒盒饭,支援医院21家,累计约2万份。
“雨衣妹妹”的称呼来自于她的着装:没有专业的防护服、护目镜,她就穿着雨衣、戴着滑雪眼镜和口罩,奔走在武汉市各医院,每次都穿雨衣进入医院送餐,被医护人员称为“雨衣妹妹”。

刚到武汉时,物资很紧缺,以当时的处境,能买到肉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做出一份饭至少需要六七两肉,她一天至少要做将近六百份饭,所以每天肉的消耗都达到了两三百斤。


截至3月15日雨衣妹妹已经为医护人员送饭达2万多份,刘仙自己舍不得吃,整个团队吃了两天的方便面,把全部食材都留给了医护人员。她说“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她的团队每天都奔走在汉阳医院,武汉第三医院,火神山医院。大家都像“钢铁侠”一样,尽管每天都只睡四五个小时,干活的时候还是很拼拼命。

她还说如果食材能够保证,她一天可以做上千份盒饭。
曾经有人问过她:
为抗疫作贡献的方式有很多种,为什么她选择了一种最危险、最辛苦的方式去亲力亲为。
刘仙表示,你可以捐款,可以去雇人做你想做的事,为啥要去拼命?她想说的是,在那个状态下,武汉缺的并不是多少钱,而是物资还有愿意做实事的人们。
能够在那个节骨眼上去武汉救援的,动力都不是钱,而是对国家的一种坚守和信仰。她之所以奔赴武汉,就是想通过自己的行为,为抗击疫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情况许多人避之不及,因为真的很危险,而雨衣妹妹却选择逆行,并且每天坚持去做。
其实刘仙妈妈很担心身处武汉灾区的女儿,一直催她早点回家,而她每次都是对妈妈说会保护好自己,她必须要送餐送到武汉医护人员不需要了为止。
她的选择让我们动容,也让当时的我们看到了希望。
因为每次送餐,她总是穿雨衣,所以人们亲切的称她为“雨衣妹妹”,她的真名叫刘仙。其实在人们心中这个雨衣已经变成一把大伞传递着爱和正能量,保护着我们。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疫情之下,武汉汇集了中国各地的志愿者们,他们和刘仙一样默默奉献着,一提起这些,刘仙都会留下感动的泪水。
人们都说她感动了全中国,但她却说是全中国在温暖着她。参与这次抗疫之时,十几吨的物资当时在高速路口,不到半个小时就装满了三十多台车,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
刘仙说,一束光很微弱,但很多束光聚集在一起就可以形成银河。

故事二
“因为我姓甘,所以不怕苦”
4天3夜,从荆州到武汉,一场跨越300多公里的逆行。武汉市金口中心卫生院范湖分院的化验员甘如意,在疫情发生后封城无车的情况下,踏上了“千里走单骑”的路途。

春节前夕甘如意从武汉回到湖北公安县老家过年,刚到家就听到为控制疫情扩散关闭离汉通道的消息,情况紧急武汉需要医护人员。可一打听所有去武汉的公共交通都停运了。她决定就是骑自行车也要回武汉。她一边规划骑行路线、一边办理通行手续。终于在骑行4天3夜,跋涉300公里后回到了武汉。
甘如意:“因为我姓甘,所以不怕苦。我想用自己顶风冒雨骑行返岗的经历告诉大家,我们青年一代是好样的,是经得起考验的。”
以下是甘如意的自述:

我叫甘如意,今年25岁,2020年武汉封城后,2月1日我骑自行车从老家出发,2月3日下午6点到达金口卫生院范湖分院,第二天就上班了。
我觉得返岗的路程虽然有些曲折和漫长,可能自己平时只需要花一天时间的路程却走了三四天,还遇到了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心里很感动,也觉得在那种时候遇到他们真的难能可贵。
回来之后,看到大家都在忙着做各自的事情,我就觉得自己也在为病人做化验,回来这一趟比较值得。相比于自己在家待着的时候,内心惶恐不安;回到单位之后,做着自己的检验工作,在面对疫情的时候反而会更加坦然,更加有信心。
4月8日武汉“解封”后,是我在回医院之后第一次回家,回到家里,看到爸妈都平安,他们也看到我平安,觉得当初自己做的这个决定,虽然有一点不考虑过程,但是结果还是比较好的。这也和很多医护工作者的努力付出,志愿者的奉献分不开!
这一年我可能换了一个工作环境,换了岗位,但是自己内心依然还是以前的那个自己。现在检验科的事情我都做,我喜欢一线的工作,这些事情自己都熟悉,有什么困难可以顺带解决。除此之外,也会解决大家一些工作上的问题,包括需要去和其他科室、领导沟通协商的问题。
如今,看到一切慢慢恢复,我会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医护人员,做的事情特别有意义、有价值。对生活也会更加热爱。我很早就参加了公安县蓝丝带志愿者协会,去帮助老家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为他们买过笔记本,捐过微薄的钱,现在每次回去我都会去看他们,写一些励志的话鼓励他们,希望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争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马上就是武汉“解封”一周年,我希望武汉这座城市越来越好,希望我们都能越来越幸福!
故事三
“志愿赴武汉,少年显担当”
18岁的朱如归是陕西眉县职业教育中心高二年级的学生。大年初一,他瞒着家人,独自乘火车、搭汽车、再步行110公里,抵达湖北孝昌县,在当地医院进入隔离病区做起了志愿者。
一张钟南山的照片,让他瞒着母亲奔赴湖北
最开始触动朱如归的是一张照片。2020年1月21日,他看到钟南山院士在高铁餐车上休息的一张照片,钟南山院士还告诫大家近期不要去武汉。

朱如归:一个老年人,都能冲到一线去,所以当时就有这么一个决定,动了这个心思,去湖北从事志愿工作。
正当朱如归踌躇满志的时候,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接收到这个消息,朱如归在心里盘算,进不去武汉,就到其他周边城市,再转车想办法进入武汉。他觉得,城市要运转、人要生活,就算自己去不了医院,还可以去社区送菜。“钱出不了,技术出不了,我可以出力。”
出发前,朱如归做了三件事:向朋友筹集路费,收拾好一路要用的消杀用品、口罩、衣物,用红笔写下志愿书,以示决心。一切准备妥当,他告诉母亲,自己去同学家转转,然后拎着原本准备去旅行的行李箱,悄悄出发了。途中,他把自己的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的密码,编成信息发给好朋友,还叮嘱了一句:“如果我回不来了,请转发给我的妈妈。”

两天一夜,寒冬里步行110公里。
朱如归大年初一晚上到了西安,按照他此前制定的行程,从西安坐火车到河南信阳,是离湖北最近的地方。但当时河南已经启动了交通管制,朱如归便从河南信阳开始,朝着武汉的方向一路步行了110公里,用了两天一夜。

正月的夜晚,寒风刺骨。一路上他遇到的工作人员,看到这个戴着口罩、拖着行李箱的年轻人都很惊讶。有劝返的,有提出要送一程的,朱如归都一一婉拒。
朱如归:快凌晨四点多的时候,实在走不动了,我记得很清楚107国道上那片有棵树。我就从国道上下来,把行李箱摊开,人就坐在行李箱里,靠着树歇息。我当时想,明天再赶路吧,天亮再走,但是睡不着。那个风一吹根本就睡不着。
沿着107国道,朱如归一直走,累了就坐在旅行箱上打个盹。大年初四凌晨三点,他到了孝感市孝昌县,设卡交警接待了他。他在民警处得知,这个地区的定点医院人员紧张。于是朱如归做了一个临时决定,留下来。
大年初四,离家三天的朱如归抵达湖北孝昌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一天后,朱如归申请进入隔离病区。迫于当时疫情压力非常大,医院破例对他进行防护消杀突击培训。
为病人送餐、清理餐余,帮他们翻身、如厕,观察危重症病人的生命体征,朱如归穿着隔离服,每天工作6个小时,但他更多的不是累,他想做的是调节这些病人的心态。朱如归开始学方言、讲笑话,想尽办法为病房带来生气。
湖北省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郑丽辉:好多病人心情不好的时候、恐惧感特别强的时候,我就给他讲朱如归,不远千里进入我们隔离区,不光是我们医护人员在帮助他们(病患),社会也在帮助他们,他们也更有信心战胜疾病。
从1月29日进入隔离病区,朱如归一直连续工作,有时一个班下来,手被勒得发白、满是褶子,他也不愿停歇。奋战在隔离病区30多天后,朱如归在3月初被医院强行命令隔离休息。此时,他所在的呼吸内科隔离病区的患者也实现了清零。

在湖北的近60天里,18岁的朱如归经历了生死,也收获了成长。回到家乡后,很多人说他是小英雄,还有一些人说他压根不该去。面对外界的评价,朱如归淡定回应:“我只是做了我能做的全部!”
壮哉,中国少年!
为朱如归点赞!
写在最后
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我深知不管是我,还是其他人都被他们感动着,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疫情突袭,让人措手不及,但有了无数个挺身而出的凡人,他们筑起了团结奋战、同舟共济的钢铁长城,我们就有了战胜疫情的决心与信心。
英雄来自人民、伟大出自平凡,致敬“最美的平凡”,我们一定会一路凯歌向前。感谢所有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的人们,仅以此文记录你们为人民做出的贡献。
资料来源:
“雨衣妹妹”荣获全国抗疫先进个人:曾在武汉免费为医护人员送盒饭
天府人物推介(92)丨“雨衣妹妹”刘仙:逆行武汉的四川志愿者
刘仙:“雨衣妹妹”是我,是你,是大家
四川这个女孩火了!联合国点名表扬“雨衣妹妹”:她鼓舞了很多人!
我姓甘,所以不怕苦——“最美逆行者”甘如意成新时代大学生偶像
95后女孩骑行300公里奔赴武汉抗疫 甘如意:因为我姓甘,所以不怕苦
「武汉和我,都挺好」甘如意:成为英雄的小女孩 “我还是以前的自己!”
朱如归:志愿赴武汉 少年显担当
他向着武汉步行100多公里:微光闪耀照亮希望天空
一张照片,让他瞒着母亲奔赴湖北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