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小菲校友的稿件。
欢迎更多校友来稿。
电子邮件:2976333505@qq.com
你那里下雪了吗?
小菲/文
时间划向2021。当一股来自北方的寒潮笼罩了闽南这座城市的时候,我的心如同这片寒风萧瑟的天空,飘向遥远的江城。
吹口琴的男孩
1994年的夏天,江城的酷热笼罩着整个中南政法学院。已经大三的我并没有返回家乡,而是选择留在武汉,白天在一家基层法院实习,晚上回到学校休息。懵懵懂懂中开始接触司法工作,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憧憬。
只是,晚上空荡荡的寝室只剩下我一人,对一个女孩子来说有点吓人。我不敢一个人呆在寝室里,而是选择和留守的其他几个女孩,蜗居在三号楼一间小寝室。夜晚热浪逼人时,则卷起铺盖,到天台睡觉——至少,天台还有一丝难得的晚风。
天台上的合影(图文无关)
青春期的女孩,对男孩子多少有些好奇。我们也会时不时朝对面4号楼天台看一眼。那边,同样聚着几个乘凉的男同学。若隐若现的月光下,那些粗犷不拘小节的男同学们穿着背心,甚至光着上身说笑打闹,空气中隐隐都充满着荷尔蒙的气息。
一个月光如水的晚上,对面天台出奇的安静。不知为什么,4号楼天台竟然没几个人。百无聊赖之际,我开始对着天空数星星。当年的中南政法远在郊区,没有多少工业污染,加上时值暑假,学校连路灯都懒得开,天上的星星显得特别明亮。这可能是今天的师弟师妹们所难得一见的景致呢。睡意渐浓之际,忽然从对面传来一阵悠扬的口琴声。
听得出来,这应该是一把28孔重音口琴,音色清婉明亮。一曲《外婆的澎湖湾》,让我想起海浪、沙滩、仙人掌。
睡在身边的霖子推了推我:听到没?好动听的口琴!谁吹的?我们一骨碌爬起来,瞪着近视眼朝对面张望。尽管有些月色,却朦朦胧胧,看不到什么景象。霖子怂恿道:我们过去看看?!
我感觉有些不可思议:那边可是男生宿舍,这么晚了,能进去吗?霖子坏笑了两声:你看看手表,才9点多,不怕,4号楼门卫郭大爷我熟。
天台的局促
霖子是典型的男孩子性格,平时大大咧咧,打篮球、打排球是一把好手,和男生们称兄道弟。这么个黑夜,摸上男生的天台,就为了看谁在吹口琴,这种疯狂的想法,也只有她能想得出来。但当时,鬼使神差,也竟然也同意了。
人熟好办事,4号楼门卫看是两个女生,也没太难为我们就让我们进去了。
虽然学校建于80年代,但不知道为什么,学生宿舍还是苏式建筑。每层楼大约17、18间宿舍的样子,共用一个楼道,宿舍门对宿舍门,连阳台也没有。在酷热的夏天,楼道不通风,干燥而闷热。所幸1号楼到5号楼布局都一样,也没费什么周折,我们很快就上到了4号楼天台。
循声而去,很快看到那个吹口琴的男生。赤裸着上身,穿着一条打篮球的大裤头,站在天台北侧,这会朝着南湖的方向,正投入地吹奏着《洪湖水浪打浪》。男孩身材壮硕,借着月光,我甚至可以感觉到他那结实的肌肉。只是,也有些邋遢,一头蓬松的头发,乱得像鸡窝。这种不修边幅的形象,和一丝不苟的演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曲终了,男孩短暂停顿之际,霖子干咳了一声。男生回头看到我们两个女生,惊讶得差点跳起来,第一反应竟然是双手护胸。霖子笑得差点岔气:“这位同学,那么紧张干什么?我们又不是没见过。”这倒是实话,在夏天的政法学院体育场馆,练得兴起,赤膊挥洒汗水的男生比比皆是。
男孩忙不迭把挂在一旁的T恤穿上,神色才渐渐恢复正常:“你们是……”
一盏“电灯泡”
男孩叫翔,来自闽南。在那个年代,除了广东以外,那里是令人向往的改革开放前沿。尤其是厦门,湛蓝的海水、温暖的阳光、活跃的经济,是毕业生最佳聚集地之一。
翔的爱好很广泛,生活方式很健康。篮球、网球、长跑、排球样样都能玩得来。有几次去上课经过篮球场,遇到他们正在打篮球。翔那帅气的三步上篮可谓技惊全场,常常能收获周围观众一片掌声。
中南大操场
翔还是个足球健将,对足球特别着迷。不说国足、世界杯,甚至连当年武钢一队、武钢二队的球赛都感兴趣,还从自己朋友那里搞到门票,带着我们两个女生去当啦啦队。
天台相识后,霖子毫不掩饰对翔的好感。爱好运动的她,和翔的共同语言很多。那年代,足球是校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大大小小的报纸,比如《足球报》《体坛周报》在男同学当中非常热销。霖子也几乎每期必买。如果没记错,1994年应该是中国足球职业化的元年,她对每支球队的成员都了如指掌。
小香港一有球赛直播,三号楼下就会响起翔那富有磁性的男中音:“霖子——”。过了一会,霖子就会来敲我们的宿舍门,拉我一起看球。我感觉,自己就是个电灯泡。但也理解霖子,毕竟再外向,终究是个女孩,尽管大大咧咧,在感情方面表现应有的矜持。
其实,我并不喜欢当“电灯泡”。我对运动并不感兴趣,每次见面,他们聊球赛聊得火热,总有种插不上话的感觉。但我是霖子的死党加闺蜜啊,只要她有需要,我义不容辞。
1995年的第一场雪
1995年元旦,武汉下了一场大雪。一夜时间,天地一片洁白。
三号楼下又响起那熟悉的男中音:“霖子——”过了一会,我的宿舍门如期而至响起敲门声。霖子兴冲冲进来:照相去!
冬日的民族学院
那时,相机还是比较稀罕的物品。不像现在,人人一台手机,随手就可以拍摄。一筒胶卷也就能拍30张这样子。拍照是一件非常有仪式感的事情。我赶紧对着镜子梳理头发,正斟酌该穿哪件衣服时,霖子已经有些不耐烦了,拉着我就往楼下跑。
翔站在雪地里等着我们。他穿着一件黑色的风衣,白色的围巾,魁梧的身材衬托下,风度翩翩,就差一顶黑色礼帽了,否则和《上海滩》许文强应该有的一比。这形象,和夏天的不修边幅判若两人。胸前挂着一部机械相机。那是神通广大的他从刑侦教研室借出来的。
那天,我们三人从政院一路拍摄到民院,胶卷有限,总是挑最好的背景来拍。除了和霖子的合影以外,我和翔在行政楼下也拍了一张合影——我是一个非常保守的女生,说来好笑,这应该是我生平第一张单独和男生的合影。
傍晚,从民院往回走的时候,发生了一点意外。因为雪地太滑,我一不留神把脚给崴了。走路一瘸一拐,疼得厉害。傍晚时节,出租车也很少。
翔见状,把相机交给霖子,外套一脱:我背你去医院。从民院到学校医院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背那么远,是非常不容易的。我本能的摇头,说自己能走。翔不由分说,一个下蹲就把我驼在背上。快步走了起来。
翔的背很宽,很厚实。趴在他背上,有种说不出的安全的感觉。他身上隐隐飘出的一股淡淡烟草味,那一刻,竟然那么好闻。很快,疾步前行的翔额头开始渗出汗珠。我几次哀求把我放下来,他都仿佛没听到一般,紧紧把我背在背上。那紧扣的双手,充满了阳刚和力量。一时间,保守的我竟有点恍惚。
毕业季的告白
说来好笑,我们在雪地里摆了无数的Pose,为了找一处好的背景跋涉到民院,甚至付出了崴脚的代价,可后来送到相馆冲洗的时候,竟然一张都洗不出来。期待中生平和男生的第一张合影,也化为泡影。
为此,翔明显非常抱歉,请我们吃了餐饭,说下次下雪一定给我们补上。我装作若无其事地说,没关系。要知道,机械相机拍照,分分钟可能出现意外,比如取胶卷时不慎曝光啦,比如胶卷没卡在卡位上啦,比如胶卷质量不行了,等等。这些,在拍照时可是没办法掌控的。
可是,武汉的雪天并不多。没能把1995年的大雪留住,内心多少还是遗憾的。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我们和翔的交往也有些平淡无奇。一起逛汉正街,一起去东湖,一起看录像,我感觉他和霖子似乎彼此有那么一点意思,但又把不准。因为,我可以感觉到,翔似乎更在乎我,总是找话题和我搭讪。可我总是若即若离,和翔保持距离。我不能对不起闺蜜。
我们仨就这么没心没肺地交往着。转眼就到了翔的毕业季。他比我们高一年级,1995年夏天,告别了学校。毕业时,他的工作还没着落。和我们挥手告别时,故作轻松地说:放心,笑在最后那个往往是笑得最好的。可表情,却明显有些失落。
毕业的告别
翔离开学校时,我们把他送到了校门口的538车站。上车前,他好像想起了什么,从兜里掏了盒包装得很精致的磁带塞给我:送给你的,回到宿舍再看。
看着汽车远去,我的眼睛忽然有些模糊。
回到宿舍,打开包装纸,发现那盒磁带上写着几个遒劲的钢笔字:送给我曾经爱过的女孩。
霖子在旁边悠悠地说:知道吗?他一直很喜欢你。之所以从来没和你表白,是因为他自己即将毕业,未来太不确定。他觉得一个他是无根的浮萍,不能给你一个承诺,和你不会有结果,不能耽误你。
政院篮球场
我惊讶不已:他喜欢的不是你吗?
霖子叹了口气:“他告诉过我,他喜欢一个女孩,但他也许不能给这个女孩带来美好的未来,所以不会向她表白。我曾经以为这个女孩是我。今天才发现,我的使命是负责当电灯泡,给你们交往创造条件的。”语毕,眼里闪过一丝失落。
打开收录机,悠扬的音乐声飘满整个宿舍。那是翔用口琴演奏的一曲《你那里下雪了吗》。后来才知道,为了保证录音质量,他顶着烈日专门跑到汉口的楚天广播电台,用专业设备录制的。我忽然鼻子有点发酸。和翔交往的场景,历历在目。尤其是雪天里背着我疾步前行的背影,竟已深深刻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我们的交往截止于1995年夏天。有些东西,无需表白,也无需拥有,但也弥足珍贵。那是学生时代最美好、最纯洁、最真挚的一种感情。
20多年了,我不知道他现在何方。可每当冬季来临的时候,我依然会在心里默默问一声:你那里下雪了吗?20年多年过去,你是否也如我一样,依然记得那个冬季?
因微信改变推送规则
如希望收到本公众号最新推文
请点“星标”或“在看”
往期文章
你好,中南政法1994,请回答!
忆南湖,我的大学——中南政法学院
忆南湖,我的大学——中南政法学院(二)
中南政法记忆:电教
中南政法记忆:亡命的公汽
中南政法记忆:四大“名排”
乡愁:盘点中南政法消失的四大景致
中南政法记忆:1998年以来蹭课史
中南政法记忆:酷暑校园
中南政法记忆:再来一记回忆冲击波
中南政法记忆:政院广播台那些事儿
中南政法记忆:流星雨
待雨成霖:“茶山刘”的青葱岁月
中南政法记忆:模拟法庭
中南政法记忆:龟途如虹
中南政法记忆:五鼠闹政院
中南政法记忆:酒精锅保卫战
武汉政院散记——饥饿的大学时代
欢迎赞赏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