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时期的图书馆
我们上大学时,中南政法学院也就500亩左右吧,不大。学生宿舍楼也就10幢,图书馆更少,只有一个(现在改成校史博物馆了)。印象中,图书馆一楼、二楼功能是比较多的,既有阅读和自习的区域,也有藏书库,还有图书馆办公室,而三楼以上都是书库了。
在那个年代,中南政法学院的图书馆自习区条件是非常好的:灯光明亮,视野宽阔,桌子非常大气,加上靠近青年园,空气清新,每到秋季,四周飘着一股淡淡的桂花香。更重要是,图书馆还非常奢侈的配备了空调!
现在的师弟师妹可能不太了解,为什么配备空调是非常“奢侈”的事。要知道,武汉可是著名的火炉城啊,夏天酷热,冬天严寒,而上个世纪80、90年代,宿舍和教室别说空调,就是吊扇都不多。
夏天在宿舍里午睡醒来,浑身冒汗,席子上很快出现一个人形的汗渍。尤其晚自习,蚊子满天飞,此起彼伏都拍蚊子的声音,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哪里在放鞭炮。冬天吧,没冷气,冻得手瑟瑟发抖,翻个书本都会发出“哗啦啦”的声音。
这种情况下,图书馆无疑成了自习的最佳场所,没有之一。每天,图书馆门口的长龙绝对是一道景观。门一开,同学们蜂拥而入——那种冲劲和狠劲,比挤公交车还过分。
记得有一次,一个女生进入图书馆时脚底打滑,一不留神跌倒,同行的男朋友赶紧弯下身子搀扶,结果你猜怎么着?那女生发出一句惊天地泣鬼神的吼声:“别管我,快去占座位!”那场景,和战争片里冲锋的战士有的一比。
没错,尤其是期末,到图书馆占座位简直像打仗!打仗就要讲究战略战术,单靠猛冲猛打,不一定能够占到座位的。这里就和老校友们分享一下,老中南政法时代图书馆占座位的各种攻略。
传统型
传统占座法历史悠久,据说和大学图书馆的历史一样长。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一是书本占座法。书本占座法要求比较高,占座人必须起得早,最好不吃早餐就去排队,图书馆一开门立即冲进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有利地形,然后把书本放下。最好书本里还夹上一支笔,营造出主人“临时离开”的错觉。然后嘛,该吃早餐吃早餐,该打开水打开水,安顿完再过来。
不过,书本占座法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容易被清理。图书馆老师还是非常尽责的,会半个小时左右巡一次。书本占座时间超过1个小时,凶多吉少,大概率会被老师清理到一旁,把位置让给其他需要的同学。
二是书包占座法。这个办法的原理、要求和书包占座法差不多,只是把书本换成书包而已。把包搁在椅子上宣示主权。书包体积比较大,而且装的东西多,相对贵重,大家都知道主人不可能长时间不回来——没有谁会把那么多珍贵的资料丢这里不管不顾。
平时,图书馆老师对书包似乎也稍微客气一点。毕竟,如果包里东西丢了,这责任扯起来也是比较罗嗦的事情。当然,期末考试期间,座位极为紧俏的时候例外。一个书包放在那儿一两个小时不见人,即使老师不清理,找不座位的同学都会强烈投诉。
所以,期末考试前夕,用书包占了位置也不保险,如果不及时归队,就等着在图书馆某个角落里,一大堆的书包中,一个个寻找、认领你的宝贝吧。
三是互助分享法。宿舍进行分工,一部分到食堂打饭,一部分到图书馆占座位。到图书馆占位的同学必须足够机灵、敏捷,最好跟周伯通的老相好英姑练过缩骨功和泥鳅功,在挤成一团的人群中穿梭自如。
另外,性格还不能柔弱,要底气十足、理直气壮。用书本、水杯、书包占了位置后,遇到老师清理,或者同学找座位,能够面不改色心不跳,中气十足地告诉他:有人!刚离开,马上就来!稍微有些心软和犹豫,占的位置马上易主。
某校,卷纸也是占座利器
智慧型
智慧型占座,就是灵活地利用图书馆管理规则,以“智”取胜。这里分享两个真实“战例”。
某年某月某日,法律系93级某寝室几位同学到图书馆自习,因为各种原因稍微迟到了点,发现整个图书馆自习室虽然还有空位,但桌上放了各种各样的物品,都被“宣示主权”。
寝室老大叹了口气: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带着老七走到自习室前台,用教鞭敲了敲桌子:“我重申一下图书馆的纪律,不要人没来,还拿本书占位置,浪费公共资源!给你们一分钟时间,人没来的,把位子给我空出来,否则一律清理!”
老大长相老成,西装革履,还梳着个大背头,一看颇有大学教授的风范。这一警告,马上发挥作用,大家面面相觑,有些心虚的占位者不得不把占位的书本收拢。但还是有些冥顽不化的占位者不为所动,继续观察。
老大一声令下:“一分钟到,清理!”旁若无人和老七一起,在一片哀求声中把所有的书本收光,放在前台:“人来了,让他们到前台认领!”然后大摇大摆扬长而去。
宿舍其他同学迅速行动,如恶狼一般扑向清理出来的空位。事毕,大家合资请老大吃了餐饭:“姜还是老的辣呀!”
还有一次,不知哪个年级的同学了,在食堂慢条斯理吃完饭,洗个热水澡,然后才背着书包,慢慢踱步到图书馆。当然,没有任何悬念,图书馆都坐满了。
这同学不慌不忙走到一张稍微宽敞的桌子旁,对自习的同学说:借光,往里面挤挤。那同学有点疑惑,把椅子往里挪了挪,腾出一个空位。心想,难不成你站着自习?
结果你猜怎么着,这哥们就像《国产007》剧情一样,从包里取出一块小木板,三根伸缩杆,三下五除二搭了张凳子,坐下后还翘起二郎腿。
有图书馆管理员经过,看了一眼,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图书馆好像没规定不能自带凳子吧?
奇葩型
其他奇葩的占位法,在学校时听其他同学眉飞色舞说过,我自己倒没经历过。毕竟是政法院校,给我的感觉,学校管理还是相对规范和严格的。
比如快餐占位法。人不在位子上,就放一份快餐,隔着饭盒可以感觉得到里面的热气和香味。这让许多饥肠辘辘,连饭都没吃的同学情何以堪!
管理员老师其实也挺人性化,那个年代,同学们零用钱都不多,一个快餐好几块,总不可能把钱这么糟践吧?再说,你清理了,一会同学回来吃什么?。遇到这种情况,总是等同学过来后,批评几句了事。后来,快餐一类的东西不许带进图书馆。
禁了快餐,零食呢?酸奶呢?可乐呢?……
锁链法示意图(网络图片)
还有比如锁链法。中间离开图书馆,担心回来时座位易主,于是有人带了根小铁链锁,把椅子和桌子紧紧锁在一起,或者用透明胶带把椅子和桌子缠绕起来。即使有人来了想利用,椅子和桌子之间腾不开距离啊,根本没法用,只能作罢。
锁链法有段时间还比较多,但说实话,真的比较损。短时间离开倒没什么,可有的人还真比较缺德,把座位锁上,直到快下晚自习才回来的,这就说不过去了。图书馆管理员也是火冒三丈,铁链胶带能剪的一律剪断,发现一个,问清楚班级姓名,直接把警告发给班主任,这种做法才渐渐少起来。
还有一次,好几个同学上晚自习时,发现一个空位,正想坐下,却发现位子旁边放着个小牌牌:赫然写着:油漆未干,请勿使用。轻轻闻了闻,感觉是有点油漆味,只好作罢。
后来,一个同学目不斜视,大步流星直奔该座位,隔座女生急忙提醒:油漆未干!孰料这同学不为所动,一屁股坐下。额,也没事啊?原来,油漆味的秘密在那块小牌子身上。油漆未干不假,可人家指的是那块牌子油漆未干,没说是椅子啊……
亲爱的校友,你在校时有什么占座的趣闻呢?
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