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政法记忆:南湖影厅老板娘



各位亲,最近微信改了推送规则,公众号文章已不是按时间先后推送文章,而是根据权重推荐文章了。 如果你看我们的推文少了,或者从来不评论、不点赞、不点在看、不转发,那你以后可能就再也收不到我们的推送了。 
所以,如果你以后还想收到我们的推送,可以给标个星标,经常点在看和赞,转发分享,给我们评论。
南湖影厅老板娘
 
晓宇/文
上世纪80年代,录像机进入我国后,迅速走红,大大小小的录像厅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江南北。这股浪潮一直延续到90年代末互联网普及后,被各大网吧所取代。中南政法学院的时代,正是录像厅最红最火的时代。

 80年代录像厅(网络图片)
“小香港”最火录像厅
 
当年,中南政法学院周边极为萧条,被一片农村所环绕。政法学子耳熟能详的就有茶山刘、龚徐村、下钱村等等。尤其学院南面的龚徐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紧盯学生的需求,发展出一片与农业无关的产业:台球、电子游戏机、出租房、乒乓球室、录像厅……
 
一到周末,龚徐村宛若花花世界,玩麻将机的,赌马的,打台球的,卡拉OK的,蹦迪的,电脑游戏的,看通宵录像的,酗酒玩的,打架玩的,闲逛的,派拖的……干什么的都有,那场景和港片有的一比。因此,这里俗称“小香港”。南湖影厅,是“小香港”标志性的存在。
 

我们90年代初入学,见证了“南湖”的发展壮大。我们刚到学校时,“南湖”只有一个录像厅。座椅比较陈旧,是老式礼堂的长条座椅,坐久了磕得疼。后来,“南湖”进行了改造,影厅配备了舒适的沙发,而且还设情侣座。楼上增加了两个录像厅,楼下播投影,楼上使用电视机,主要播放通宵录像。一票通用,三个厅可以随意串场观看。
 
说实话,南湖影厅播放的录像,和其他录像厅如政院、威达、虹岭等,质量上大同小异,并没有明显的优势。观影的条件吧,比其他影厅虽然好一些,但也没远达到“非你不可”的地步。可对“南湖”情有独钟的同学,的确比其他影厅明显要多。尤其是球赛一来,一票难求。什么原因?——我想,应该和“南湖”老板娘多少有些关系。
 

你的“高冷”我永远不懂
 
说来有意思,第一次认识南湖老板娘,并不是在录像厅。那时,我们入学不久,对学校一切都是新鲜的。某个周日,和宿舍兄弟们一起,借了部相机,四处拍照,准备寄给家人、同学报平安。
 
在电教“广告墙”附近,我和忽然有些内急,四处寻找洗手间。忽然眼睛一亮,前面有个女子肤如凝脂,一袭紧身黑衣,长发披肩,蕾丝长袜,风姿绰约。我们不约而同走上前去,准备搭个讪,问个路。
 
这女孩手里捧着一摞如试卷般的纸张,看我们走到跟前,递了两张给我们。老董便接过来边问:这位同学,洗手间哪里有啊?那女孩正眼都没看我们一眼,下巴微微一抬,示意电教里就有。我们连声称谢。刚好没带纸的我,顺手把那张纸一揉,团成一团揣在兜里,小跑进入电教楼。那一刻,分明见到那女孩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南湖”课表
事毕,一身轻松出来,发现黑衣女孩还站在原处。老董嘴巴咧过一丝笑意:咱们和她合个影?我点头赞同。那年代相机不普及,也没有“偷拍”一说。和这么养眼的女孩合影,洗出照片反复观赏,也是件挺让人心动的事啊!
 
可当我们心里如小鹿乱撞地说明来意,那女孩仿佛没听到一般,眼皮都没抬,捧着那摞纸张扬长而去。当时刚下过雨,路上行人很少,只给我们留下一串清脆的脚步声……

黑衣女子(网络图片) 
钻过“狗洞”去看你
 
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电脑,没有电视……的年代,看录像是同学们打发时间的为数不多是娱乐项目之一。入学不久,常听师兄们说起“小香港”,说起“南湖影厅”,可连东西南北都分不清楚的我,在学校晕头转向走了一圈,愣是没找到。
 
后来,还是大四的师兄带我们见识了“小香港”的繁华。师兄带我来到平教旁边的网球场,尽头的围墙处,赫然有一个墙洞。洞不大,小得只容一人进出,比狗洞好不了哪儿去。个儿高点的人就得俯首。我曾经纳闷,学校怎么不把洞堵死,不怕校外人员进来,造成失窃吗?
 
在师兄引路下,穿过弯弯曲曲的巷道,才知道,原来洞外别有洞天——那是通向娱乐世界最近的路啊!电子游戏机室的游戏声、卡拉OK室五音不全的嚎叫,录像厅里刀剑相撞的打斗声……汇成一股纸醉金迷般的大杂烩。
 
一路经过了几个录像厅,发现政院影厅有施瓦辛格最新影片《终结者》啊!我提议师兄:要不,就在这里看?师兄嘴一撇:这有啥好看的!到南湖影厅吧!
 
很快来到南湖影厅门口,我意外发现,那天见到的黑衣女孩,竟然坐在门口收钱售票:原来,她不是我们学校高年级的师姐,而是“南湖”的老板娘!!!进得门来,师兄还是一脸色迷迷:你觉得这老板娘长得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冷呗,冷得像冰。可以说,从第一次到南湖看录像,到我大学毕业,就没怎么看她笑过。漂亮是漂亮,但她和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这群屁事不懂的童子鸡,哪能入她法眼啊!可也奇怪,越是高冷,越吸引一些同学不惜钻过“狗洞”,直奔南湖。
 
再后来,我才知道,曾被我揉成一团上洗手间的纸张,就是俗称“课表”的录像厅影讯。
 
“高冷”中的温情
 
大约是大三那年吧,有一回,我上完课回宿舍的路上,遇到几个衣裳褴褛的人,把我拦住。为首一个“小平头”可怜兮兮地说道:同学,我们是从河南过来学校做工的。刚才在公交车上,钱包给小偷偷走了。招呼我们来学校的老乡也没找到,你看,我们已经几天没吃饭了……能不能给点钱,给孩子买点吃的?
 
说完,还把身份证给我看了一眼,证明自己是真的来自河南。这群人中,有个女人,怀里抱着个孩子,小脸冻得通红。我顿时心生怜悯,说:可我现在才下课,也没带钱啊!要不你们稍等……
 
我一路小跑,从宿舍取了钱,刚出4号楼门口,发现“南湖”的老板娘正在给同学们派“课表”呢。看到我,老板娘一改高冷的常态,把“课表”递给我。我接过,来不及细看,转头想走,不想手竟然被“南湖”老板娘拉住,她的手,温软如玉。
 
老板娘那美丽的面容闪现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刚才你和那群“河南人”的对话我听到了。你真以为他们是走投无路吗?
 
我有些诧异:身份证都给我看过了,还有假的?
 
“南湖”老板娘见远处那几个男子正警惕地朝我这边张望,脸上又恢复了高冷:不要随便相信别人。记住,不要直接给他们钱!即使要帮助他们,买点馒头给他们就行了。流芳派出所不远,让他们找派出所。语毕,继续派她的课表,我又成了空气般的存在。
 

一股想帮助别人的冲动逐渐冷却。那几个男子迎上来急切地问道:有钱吗?我摇摇头:这个月的零用钱用完了。你们已经几天没吃饭了?我带你们到食堂,给你们买点馒头吧?这时,我明显看到“小平头”脸上浮现一丝尴尬:如果有钱,还是给钱吧?
 
“我只有金龙卡,可以帮你们打点饭!”我坚持道。
 
“小平头”讪讪地说道:那算了吧。带着一群人慢慢离去——我恍然大悟,这哪里是“几天没吃饭”的样子啊!!
 
再看看“南湖”老板娘,表情依然高冷。可高冷中,我却感觉到一种不易察觉的温情。
 
本公众号征集老照片及回忆文章
稿件请发2976333505@qq.com
往期文章
你好,中南政法1994,请回答!
忆南湖,我的大学——中南政法学院
忆南湖,我的大学——中南政法学院(二)
中南政法记忆:电教
中南政法记忆:亡命的公汽
中南政法记忆:四大“名排”
乡愁:盘点中南政法消失的四大景致
中南政法记忆:1998年以来蹭课史
中南政法记忆:酷暑校园
中南政法记忆:再来一记回忆冲击波
中南政法记忆:政院广播台那些事儿
中南政法记忆:流星雨
待雨成霖:“茶山刘”的青葱岁月
中南政法记忆:模拟法庭
中南政法记忆:龟途如虹
中南政法记忆:五鼠闹政院
中南政法记忆:酒精锅保卫战
武汉政院散记——饥饿的大学时代
中南政法记忆:你那里下雪了吗?
中南政法时代那些让人笑出鹅叫的顺口溜
中南政法学术兴衰史(全文)
中南政法记忆:1995年校庆,中南政法唯一一次校庆
1985年:充满活力的中南政法学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