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持续一个多月了,这也直接导致了全球石油价格上涨,间接地引发了粮食和肥料等产品的价格上涨,在欧美国家联合制裁俄罗斯起初,一些国家睿智的,迅速的进口了俄罗斯的粮食,这是本国人民的幸福。
俄罗斯为全球供给的粮食,而乌克兰为全球耕地供应的肥料和粮食。全球粮食短缺已是事实,在接下来的几年依旧短缺,粮食生产有周期,不能像工业那样立等可取,这一漫长的等待又将发生什么?
俄罗斯处于温带和寒带之间,整个冬季漫长,适合小麦,大麦,玉米还有土豆的生长,小麦和大麦作为俄罗斯的主要农作物,占据了出口外汇总额绝大部分,近日,俄罗斯上调了大麦和小麦的出口价格,这使得其他国家粮食购买更难。
乌克兰有着和我国东北地区一样的黑土地,这使得他们成为全球谷物出口第二的国家,仅次于美国,此外乌克兰是玉米出口和大麦出口的主要供应国,日前乌克兰政府已经停止向世界出口任何粮食,以保证本国的需求。
西方对于粮食的诉求毫不低于能源,虽然一些国家能够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但是对于那些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对于农业的重视度要低于工业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这就使得进口大国粮食是唯一的路径。
俄乌战争也导致了乌克兰当地居民逃往欧洲各国,欧盟也曾发话让各国都接纳一部分乌克兰难民,这也导致了本国公共资源被侵占,特别是粮食也会面临短缺,西方一面让中国选择战队,另外西方眼红中国粮食储备。
民以食为天,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俗语,14亿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引发了中国对粮食储备的高度重视,面对一触即发的战争以及局部地区极其不稳定的国际局势,粮食的价格随时都可能出现溢价。
像杂交水多少支付袁隆平,这样立足农业的科学家,终其一生都在为粮食的产量而奋斗,同时中国对于粮食的研究不只于地球,神州系列飞船就曾多次带回往返于外太空粮食作物种子,粮食增产是一场硬仗,中国还没有取得完全胜利。
回顾历史,中国经历了一些因为粮食短缺而引发的社会动荡以及人民财产的损失,保证每一个中国人民都能吃饱穿暖,这是这个时代基本的诉求。中国粮食储备一定程度上还不能够满足本国人民的需要。
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同其他国家一样的老龄化社会,农二代下地种田的少之又少,取而代之的是大规模的机器种植收割,加之国际肥料的短缺,下一季农作物产量不能够保证,未来相当一段时间会出现一些粮食短缺的情况会发生。
相比美国印度两国的耕地面积均在1.51亿公顷以上,这明显超过中国1.1亿公顷左右,美国和印度两个国家对于进口的需求不大,中国已经持续多年进口大豆,小麦等大宗粮食作物,养活14亿人口并非易事。
根据相关部门报告,现有的粮食储备只能够维持18个月,与此同时中国每年新增粮食产量,只有1/3用作粮食储备,一部分吃掉,一部分商业用途。这就使得现有的粮食储备变得动态化减少,而不是稳定的库存。
西方要让中国释放粮食储备救急,这与让中国选择战队毫无差异,这也暴露了西方挑拨离间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在使用经济制裁后,西方又心生此计,对于西方的防范。真是要24小时智力在线。
当前疫情还在中国蔓延,并在今年3月份多地爆发,一些城市居民感受到电视里看到的超市食品被抢购一空的现象,这也极大地刺激了那些疫情处于患者清零的城市,满足广大劳动人民对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追求是十四五的规划,此刻充足的粮食才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底气。
随着俄乌局势的紧张,一些国家在中国附近挑起是非,抹黑诋毁中国甚至安装军事设备,居安思危一直是中国人民座右铭,中国还在进口他国各种粮食,并且高度依赖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粮食进口,暂时没有找到可以取代的进口国,这也使得处于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恢复经济更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