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得迅疾而突然,从3月份开始,上海就出现了多例病例,到4月4号为止,上海报告阳性感染新冠的病患超过7.3万例,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
国家为了尽快控制疫情,多地医护人员驰援上海,184小时抢建上海最大方舱医院,6000人24小时不停工,加班加点终于建造完成并能马上投入使用,而这些建设者睡觉甚至不超过2小时。
自从新冠病毒变异成奥密克戎后,又出现了隐秘强,初期不容易出现明显症状的特点,这也为疫情防控产生了更大的挑战,上海本轮疫情非常严峻,暂时还没能控制下来。
目前全上海已经有超过2566万人进行了核算样本采集,全国排查在上海产生的密切接触者高达超过11万人之巨。
上海的疫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感染者经过核算排查检查出来病患的症状,需要更多的方舱医院进行救治,于是3月25日起,上海的浦东新区国际博览中心,就开始紧急投入建设,仅仅使用了184个小时的时间,只用了不到八天,就建设完成并交付使用,国际博览中心改建的方舱医院,是6千名建设者加班加点,每天只能休息两个小时,拼命抢工期,才建设完成的。
这里总建筑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床位达到1.5万张,容纳这么多病患同时治疗,将会大大缓解医院的压力,也能为集中隔离治疗提供更好的环境和专家会诊的条件。
这是目前上海最大规模的方舱医院,目前已经在有序进行使用,全国各地驰援上海的医护人员们,开始集中到这里参加疫情防控的工作。
有人会很奇怪,在体育场馆里摆放1.5万张床,不就是建设好了吗,为什么还需要这么多天呢,方舱医院可不是简单的放了病床就可以,负责建设方舱医院的上海建工集团,出动了总共6000名工人,分成两个班次,进行改造工程的建设,场馆内部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按照颜色分成黄色区域,蓝色区域,绿色区域,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区分病例的轻重,一目了然。
这里不仅仅是摆放1.5万张床铺那么简单,而是要建设出每一张床的单独隔间,中心位置的淋浴间,移动卫生间,医生办公室,加班休息室,垃圾站,围栏区等等不同的分区。
震撼两个字不足以形容这支庞大的建设队伍是怎样争分夺秒地进行建设,每一班工人都是跑着在忙碌,高峰作业时6000人同时在岗,24小时没有停工和休息,在施工的八天时间里,超过184个小时。
这些建设者都是席地而眠短暂休息两个小时马上爬起来又参加建设,这么久的时间,汗水都裹在衣服里捂干了又打湿了,汗酸味不算什么了,所有人在这些时间里都没有洗过脸洗过澡,很多人没有被子盖,就那么将就一下,盖一下自己的外衣。
建设者们明白,上海疫情迫在眉睫,时间紧迫,他们只想越早交付方舱医院,就能越早救治更多的病例。
在这样抢工期的情况下,很多建筑材料还是不够用,出现了供应紧缺的情况,甚至在上海区域内调配都解决不了,最后不得已要从外市县运送过来,这些工人们就要连夜把建材都搬运到场馆中,进行不眠不休的建设工作。
就在4月2日方舱医院交付后,考虑到后续工程面积大,设施数量过多,需要留有后期的维护和修理人员值守,能够确保方舱医院的所有设施都顺畅运转和使用。
建工集团还抽调出39名优秀骨干员工,组成了一个维护设施的团队,留在场地中进行巡查值班,分成两组逆行维保,进行机电维护和土建维护的多种任务,要知道,这里已经是隔离区,要进行封闭管理。
在这个区域内工作,还是存在着感染风险的,这39名建设者代表6千名工人,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也要像一名名医疗大白一样,敬业地值守在这座上海最大的方舱医院的岗位上,要等到方舱医院完全解封后才能回家,在此期间,他们要一直留守在国际博览中心值班,他们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很大的牺牲。
上海的疫情,暂时还没能完全明朗,但是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全国医疗工作者的驰援和救助,都给上海带来了更多的希望,病例们都得到了及时的救治,情况都稳定。
方舱医院也在顺畅地运转,所有设备和水电等都平稳运行,场地的维护和修理等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这就是中国速度,高效而惊人,因为中国人强大的凝聚力,和浓浓的中国情,相信我们一定会抗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