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同疾病的斗争一直在进行,病从口入,饭前洗手也杜绝了蛔虫病的发生,现在蛔虫病发生少了,回想40年前那真是让人胆战心惊。
蛔虫病是一种会传染,会复发,能治愈的疾病,通常是人们吃了被蛔虫污染的蔬菜水果引发,家庭成员一个人感染就要全家检查。
在1986年全球有1/4的人都感染过蛔虫病,同时10个人里就有7个人感染了蛔虫病,蛔虫病传染率极强。
蛔虫病不会遗传,同时婴幼儿是多发人群,同时伴有咳嗽,严重腹泻,皮肤瘙痒,体重减轻等症状,同时在睡眠时期会有磨牙等症状。
蛔虫通常会在粪便中观察到,这样一般体长20-35厘米,还有雌雄两种,一般的在农村发生蛔虫病更多,城市居民讲究卫生勤洗手是避免的主要原因。
春季是高发期,2-10岁的孩子要做好清洁卫生,饭前要洗手及时关注孩子有没有咳嗽或体重严重下降的情况,要及早看医生,通过做X光或者CT来为孩子检查一下,以便观察症状处于什么阶段以便采取治疗。
六七十年代中国饮用水普遍质量差,饮用水除菌不利也导致了蛔虫病发生的概率被增加,个人自我意识的淡薄,同时也导致了身边朋友被感染蛔虫病的可能加大了,在一次普查中,更是有70万人同时查出有蛔虫病。
宝塔糖来自于一种苦味草本植物,还有糖,明胶,香精等成分共同组成,以煎汤内服,或者片或者糖浆服用,同时要根据医嘱,避免以往病例形成反作用。
40年前,宝塔糖为绝大多数青少年祛除了体内的蛔虫,这类非处方药为什么会销声匿迹呢?
宝塔糖曾用名六一宝塔糖,外形像塔味道香甜而被广大青少儿童着喜欢,可以麻痹蛔虫病,并随着肠道的蠕动排出体外。
上世纪60年代正是大饥荒的时候,多数人以野菜充饥为生,这也导致了大多数人容易得蛔虫病,这种宝塔糖原料菊科植物蛔蒿种植面积锐减了9成,只剩下10%种植面积也难以满足生产需要。
蛔蒿种植最终还是被文化的革命运动导致不能够再次用于生产宝塔糖,中国先后从前苏联进口大笔该种植物用于制作宝塔糖。1982年药监局废除了宝塔糖等100多种药剂,采用其他产品治疗蛔虫病。
宝塔糖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像过敏伴随流泪,还有一些儿童长期食用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特别是对于营养不良这种青少年多发的病症,使用宝塔糖是不合适的。
食用葡萄糖含伴随着恶心,呕吐,瘙痒等症状,在停药后症状才逐渐消失,偶发性病毒性肝炎使得患者瞳孔缩小斜视,偶发性腹痛也是需要再次到医院检查的。
蛔虫病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所遇到的疾病之一,在那个普遍重视生产,缺乏卫生意识的年代,人们特别是孩子忍受着疾病带来的痛苦,随着生产效率提高,生活水平改善人们日加重视卫生这种疾病也就随之消失不见了。
治愈蛔虫病通常表现是在三月后看到粪便没有蛔虫卵的症状,宝塔糖为当时的人们解决了这一症状重新获得了健康,当时落后的医疗技术也给患者带来了不良的反应,宝塔糖被替代。也符合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规律。
蛔虫病这种传染力极强的病,也引发了当时人民对于这种疾病的恐慌,但是随着人们意识的增强,对于疾病的防控有措施,对疾病的治疗有办法,人们开始更加自信的去面对疾病的发生,并做好家人的防护。
对于当下疫情,全民更是要做好防范意识,避免感染发生引发心情上的改变,健康卫生从七步洗手法做起。
宝塔糖被取代和消失,一方面是当时社会重视度不够,导致了大面积的减少资质绝种。而另外,宝塔糖作为一种初级产品,特别是针对青少年使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也是其消失的必然原因。
宝塔糖的生产原料蛔蒿曾经多次从国外进口,对基础农业种植的保护也是减少进口的主要原因,寻找可替代或者增加种植面积,以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同时增加优质种植园增加产量,促进出口创造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