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医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发现人体一共都有206块骨头,但是亚洲的黄皮肤的人种,却只有204块骨头,竟然少了两块骨头,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中国人也只有204块骨头,那少了的两块骨头,究竟去哪里了呢?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最初在古代原始时期,原始人的骨头数量更多,最多时候为305块骨头组成了人体的骨架,但是随着文明的进化,才逐渐变成现在的数量的。
而且不同人种的区别也很明显,欧洲人和亚洲人不仅在骨头数量上有不同,就在身体的各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体力和骨骼,以及人体的骨架区别也很明显,包括毛发浓密度,都是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都是自然进化的原因吗?
现在因为发现了欧洲人和亚洲人在骨头数量上的区别,就展开了一些讨论,科学家们的观点也无法统一,很多人觉得欧美人的骨架大,身体承重的要求更高,压力也更大,所以多出的两块骨头在脚上,为了更好地支撑全身的重量。
亚洲人体型较小,身体的稳定性很好,灵活性也足够,不需要更多的支撑,所以没有多长出来这两块骨头。
但是另外一批科学家的观点是不同的,这些人认为,并非为了身体的稳定性更好才有两块骨头的区别,而是因为亚洲人的身形更加灵活,能够做出更多的灵巧的动作,所以为了减轻不要的骨骼之间的摩擦,就把耻骨之间的软骨闭合长在一起了,并非少了两块骨头,而是黏合在一起不明显了。
欧洲人因为不习惯蹲这个动作,不需要减少骨头之间的摩擦,所以没有在这部分长时间闭合,也许是这个原因造成了欧洲人和亚洲人的骨头数量不同。
那么人类为什么最开始有那么多块骨头逐渐会减少呢,这也是根据科学家分析的,要适应不同的文明进程以及生活条件,人类才会进化成不同的骨头的状态,不管是以前的3百多块骨头,还是现在的2百多块骨头,人类的生存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自然规律。
虽然从理论上这样说是有道理的,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欧洲人和亚洲人的骨头数量有两块数量的差距,还是没有得到定论。
于是科学家们就开始做对比分析,找来对照组的志愿者来看看实际上的区别是不是真的一点不差。
这一对照科学家又有点出乎意料了,原来,几百人的亚洲志愿者里,骨骼分析后,竟然发现有将近八成的人骨头是204块,但是余下的那些二成多的亚洲人,骨头是206块,和欧洲人完全一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科学家就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都去做了关于骨骼情况的对照,发现这些区域内的人,大部分的骨骼都是204块骨头,但是也有的人还是206块骨头。
科学家们继而发现,当人类的婴儿在刚出生后,骨头数量要比成年后多很多,有的婴儿骨头有217块和218块左右,甚至在有的地区,刚出生的婴儿骨骼真的出现了和原始人类骨骼数量一样的情况,达到了305块骨头。
那么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加,骨头数量变少了,这些骨头去哪里了,实际上就是前面说到过的,有些骨头之间闭合了,原本存在的缝隙不见了,几块骨头最后形成了一块骨头,长到了一起而已,并非骨头消失了。
那么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不同的人生活环境的不同,从事的具体劳动有很大区别,于是在天长日久过程中出现了差异化,并且个体之间也存在着细小的差异,这些都是很正常的。
不同的地理环境和长时间的不同光照,饮食习惯,作息习惯,劳动强度,等等不同,造成的不同区域内的人种会有不同的区别,这也是不同种族之间人类的区别形成的原因。
此外,科学家们发现,人类的骨头有数量的区别,在支撑身体的方面,只要不少于3根耻骨就能达到平衡和行走,但是减少骨头的数量,能够在原始社会时更加灵活,这也是顺应自然的原因。
并且在脚部的耻骨数量方面,这两块骨头的多和少,对于欧洲人和亚洲人都没有直接的影响,只不过因为欧洲人因为骨头数量多,在体格方面进化得比亚洲人更加高大和魁梧,在体育和运动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