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这座大型水电站,竟然在建成十几年的时间,一直只占全国发电总量的百分之一点五左右,直到去年才开始满负荷发电?这到底是什么原因,2250万千瓦的电力,又能干些什么呢?
就在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三峡电站在此前一年,曾经启动34台发电机组全网运行,发电达到2250万千瓦,也是首次实现了满负荷发电。
消息一出,很多人都感到很惊讶,这么大的水电站,一直“省着力气干活”是为了什么,发出来的这些电,都到哪里去了,又能起到什么作用?三峡发电除了供应附近的省市使用,还有部分输送到广东地区去了。
那么为什么三峡大坝建设了十几年了,直到这次才火力全开满负荷工作呢,这并非是省着力气干活,而是因为三峡地处位置险峻和重要,上游区域经常有洪水在汛期泄洪,下游区域又需要在干旱季开闸放水,对于三峡大坝的调试和各项参数的调研一直在持续进行中。
稳妥起见,一直没有让所有的发电机组都参与工作,而是采取轮换工作的制度,确保所有的机器都能正常运行,这样一来,歇班的机组也不耽误检修和保养,正常发电的工作机组也能起到良性循环。
不会因为全员满负荷造成不必要的机械设备疲劳工作,确保全年发电工作的稳定运行和电量供给。
此外更重要的是要确保三峡下游地区百姓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安排好调度水资源和其他航运等工作,在此前提下,再具备高水位的条件,才能去考虑满发工作发电的事宜。
因此三峡大坝十几年来,没有满负荷工作是有道理的,因为已经预留出最大发电量的工作空间,平时发电量的总数也是足够支持三峡电网覆盖区域的电量消耗的,在进行34台发电机组的满负荷工作后,已经充分看出三峡电站的发电能力,最大发电上限已经进行了成功实验。
未来全年满负荷工作的可能性还是不大,在保证基础电量供应的前提下,为保证机组的工作稳定和设备的高效,还会采取一定期限内的轮班工作方式进行。
水力发电的好处是新能源,清洁环保,对于没有污染排放的水电站来说,要比传统的火力发电节约非常多的煤炭,减少全年碳排放也非常可观。
我国还有占比发电站总量六成左右的火力发电站,到现在依然也是发电工作量的主力军,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煤炭进行燃烧,不仅消耗不再生资源,造成浪费,还会污染环境,在发电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那么很多人就感到奇怪了,既然火力发电站还是存在很多现实的弊端,三峡电站又有更多的发电空间没有拉满弓弦,为什么不让三峡电站全年满负荷发电,帮助减少火力发电站的负担呢。
虽然三峡电站的34台发电机组的总装机容量能高达2250万千瓦,那么发电2250万千瓦能干什么呢,这些电可以支持近亿家庭进行使用。
一旦开启满负荷发电,三峡电站的发电量将会达到年1970亿度电量,如果按照这个工作总量平均到每天,一天的发电量约为5亿度左右,可以供大约一亿个家庭使用一天。
但是三峡电站无法实现满负荷全年无休的发电,因为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三峡大坝还担负着重要的航运,灌溉和防洪等其他任务,这些综合的功能都需要三峡大坝在使用水利资源进行发电时,分阶段适时兼顾,这种情况下,都需要分流或者占用一定量的水资源,在这样的前提下,三峡电站的发电工作量就无法实现全年都满负荷运转发电了。
平时除非三峡水位始终保持一个稳定的蓄水高度,至少要水位线超过154米的情况下,发电机组能支持全部机组的发电需求。根据三峡官方数据显示,去年三峡电站发电总量为1118亿度电量,甚至打破了由南美洲的水电站保持的1030亿度电的世界纪录。
目前每度电在市场价格是0.3元或0.5元左右,仅2020年三峡电站发电收益超过了几百亿元,根据专家的测算表示,三峡电站的一年发电总量达到一千亿千瓦时,能够供给具有二千万人口的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使用一年。
这一次的满发是在保证防洪航运和其他水资源调配情况下,符合了发电的水位需求,才实现了当年的满发,创造了记录,此外也是在多方调整到位后达到的发电效率。
现在三峡大坝发电远远无法实现当初设想的支援八省二市的宏大目标,这并非是三峡电站发电能力弱,而是我国经济腾飞速度迅猛,不管怎样,三峡大坝都是有史以来我国首个最的大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