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钓鱼比举重还有趣。”东京奥运会举重冠军石智勇接受采访时提到,他场下最大的爱好是钓鱼。随后中国钓王邓刚喊话当时远在日本的石智勇:“回国后,一起钓鱼。”一位是“90后”奥运冠军,另一位是50岁的钓鱼圈网红大叔,看似跨界的对话,恰恰印证了垂钓这项曾被认为是中老年人专属的运动,已经破圈走进了“90后”的生活。
调查发现,在一个由2000成员组成的QQ钓鱼群中,“90后”就有1004人。钓鱼这项需要耐心的慢运动,和活泼的年轻人碰撞出了火花,并变得“潮”起来,“90后”也正在用自己的话语重新定义钓鱼文化。
“钓上几条小鱼,我的世界被治愈了”
“钓鱼让我觉得兴奋,在三四个小时的垂钓中,每一次鱼上钩都是一份惊喜。”一年前和朋友去露营时接触到钓鱼,26岁的周杨便喜欢上了这项活动,“基本上一个月会去一两次。钓鱼不同于玩游戏或其他娱乐休闲活动,我喜欢钓鱼时收放自如的状态,等待鱼上钩时我可以看看周边的风景,当鱼钩一沉,开始上鱼时就会紧张兴奋。如果能遇到连竿,那就更有成就感了。”去年,周杨曾连续钓到了十来条鱼,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激动。连竿是指每一次提起鱼竿都有鱼,除了技术要过关,也需要一定的运气,如果“钓一整天却没有收获”,则被称为“空军”。
在18岁的金斜晖看来,“空军”很正常,他更喜欢用“躺平”的心态去钓鱼。“钓不到鱼的情况经常发生,逐渐也就习惯了,我更喜欢看风景,喜欢钓鱼时的清静。”金斜晖刚刚高中毕业,“高中时一个月有两天假期,我基本不玩手机、不打游戏,最喜欢的就是去钓鱼。”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钓鱼?这个问题在知乎平台上引发了百余位网友讨论。多数网友认为,钓鱼是一项可以有效平衡“刺激”和“悠闲”的运动。也有网友总结说,因为永远不知道下一杆是什么鱼,上鱼的过程能够带来掌控感和满足感,如果能够针对目标鱼种调整对应的钓法最终获钓,还会带来额外的满足感,而且在户外也能享受自然风景,特别放松解压。
休闲垂钓市场版图向“90后”展开
当垂钓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活动,崇尚新潮的“90后”为专业垂钓添加了“休闲”“社交”的关键词。
尼尔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休闲渔业规模突破1100亿元。根据天猫披露的数据,有200万“95后”每年购买垂钓产品。仅在今年“6·18”期间,天猫平台垂钓用具消费者人数就超30万人。
“作为一名娱乐型玩家,我买装备都是量力而行,鱼竿和渔轮之类的会在预算范围内购买质量有保证的大牌,但是鱼饵、鱼线这类消耗品方面,一般优先考虑性价比。”23岁的谭家余在大三的时候接触钓鱼,之后每逢周末都会约朋友一起野钓,接触钓鱼两年,花费在3000元左右。
许蓓是一位从事渔具售卖8年的网店老板。她告诉记者,随着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的兴起,垂钓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垂钓也是一项容易上瘾的活动,入门门槛低,小时候用一根竹竿将铁丝弯成鱼钩串上蚯蚓,就可以在河边钓鱼了。现在的年轻人,对于渔具和周边产品的选择越来越多,从几百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据她的店铺数据,18-30岁的年轻消费者就有近30%,他们普遍追求高性价比的产品。
尽管“90后”年轻钓鱼爱好者对鱼竿、鱼线、鱼钩等基础钓鱼装备的选购相对理性,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消费主张。某家经营“钓鱼周边”的网店老板告诉记者,钓鱼除了基础装备,还有鱼护、鱼桶、抄网、夜钓灯等非必需品,尤其是具有科技感的钓鱼神器,备受年轻垂钓者追捧。
“钓鱼氛围组”的围观者
除了要付出资金和精力,钓鱼也需要花费时间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对于工作繁忙的垂钓新青年,这些都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在北京的通惠河边,钓鱼者旁边往往还会有一群围观的人。每逢周末,胡羽就会来岸边看一会儿别人钓鱼,“之前陪朋友一起钓鱼,觉得很有意思,但是了解到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就放弃了,来岸边看看别人钓鱼,或者网上看直播,也很解压”。
即使没有在线下参与钓鱼,年轻人也有“一百种”围观钓鱼的新方式。在短视频平台,围观钓鱼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今年1月5日发布的《2020抖音数据报告》中提到,钓鱼是抖音用户最爱看的休闲运动之一,与钓鱼相关视频获赞超过8亿次。
各类钓鱼短视频和直播的内容,已经从钓友们的日常钓鱼活动升级到钓鱼PK赛、竞选钓鱼天王等,主播们拼出花样、各有各的玩法。
某平台的钓鱼主播李念恩,给自己的定位是“钓鱼鸡汤”主播。作为一名女钓手,她的视频内容大都围着由钓鱼联想到的生活感悟、与男钓手的PK赛等偏向于女性用户的内容。“大家传统观念会认为女生和钓鱼完全不沾边,但是年轻的女钓手有很多”,在她看来,女生在细心、耐心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被网友称为“鱼圈顶流”的职业钓手邓刚,因为钓鱼技术精湛,两个月的时间内仅凭十几条钓鱼视频就获得了两千万粉丝,类似的还有795万粉丝的刘志强、135万粉丝的女钓手李梦瑶,等等。
一场普通的钓鱼直播会有几十万人同时观看,“虽然看别人钓鱼时大部分时间都是静止的,但是我很期待看一看他们下一秒能钓到什么,这种未知很吸引我”,胡羽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