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拾贝】一件小班服 绘出大天地



导语: 
瞄准细分领域班服定制创业,在8.8平方米小空间闯出一片大天地,目前年营业额近千万……对于广东财经大学2015级学生冯泽权来说,创业成功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他的秘诀是什么?底气又在哪里?
偶然契机  瞄准班服定制
瞄准班服定制行业创业,起于大一时的一次偶然交谈。冯泽权发现,前来宿舍推介班服业务的班服代理并不太懂服装面料,但冯泽权却有这方面的经验。原来,高中时他就曾同时运营12家服装网店,营业额累计达到1000万元,那段经历让他对服装面料颇有研究。冯泽权心想,用自己的“专业”去做别人“不专业”的事儿,赢面更大,于是就有了创业的想法。

第一轮业务推广,冯泽权将力量集中在“朋友圈”。那段时间,他抓住一切机会动员身边同学找他下单。他还精心编辑了一段长长的推介语用于微信朋友圈推广,冯泽权清楚地记得,那次朋友圈发布后,很快他就拿到了6个订单。
拿到订单只是开始,做班服定制,关键点之一在于供应链。冯泽权说,创业初期,因为他的订单太小,工厂出货不及时,冯泽权干脆就住在工厂里,和车间师傅一起赶进度,以保证按时完成订单。
入驻创业园  前路渐宽
一度,冯泽权觉得自己很幸运,创业路走得很是顺利。在一次跟学长的聊天中,冯泽权了解到广东财经大学创业教育学院有个专业很适合他,专门面向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工商管理专业,这串长长的名字一下就在冯泽权心里扎了根。“我当时一听特别激动,感觉很对路。”冯泽权说,他赶紧抓住机会各方打听“取经”,终于如愿转入这个专业。
后来,学校支持有项目的学生进入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进行项目孵化。经过遴选,在回到广州校区报到前,冯泽权顺利拿下了入驻机会,他憧憬着在那里开始稳扎稳打的创业路。
2016年8月,在广财大创业园里的一间8.8平方米的办公室里,NI自设计项目诞生了。一位大四学姐、一位广美毕业的设计师,再加上刚刚升入大二的冯泽权,最初的团队就这样组成。
很快,冯泽权发现,大学生班服定制的路似乎不太通,团队果断把目标客户从大学调整到了中学。针对高中生的特点,团队改进了宣传方式,“哪里有中学生,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冯泽权说,他们进驻一切可能有中学生出没的线上平台,在线下则借助传统宣传册子加大推广力度。为了打磨宣传画册,冯泽权一个月跑了十几次工厂,终于设计出令人满意的画册。
对于团队而言,2017年是转折点。这一年,经过核心成员离开“插曲”后,团队逐渐稳定下来,团队项目在各大创业竞赛上斩获佳绩,公司的业务量也稳步提高,文化衫产品覆盖数百所高中校园,营业额达到两百多万元,“不算多,但已经是我们过去的4倍左右。”冯泽权说。
不断蓄力  探索新领域
2018年,公司业务再进一步,拥有了两个自营工厂。值得一提的是,他还累计为400多位同学提供了工作和实习岗位。毕业后,冯泽权把公司从学校创业园搬了出来,公司新址距离学校不远,场地面积达到三百多平方米。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兴趣,我可能做一半就放弃了。”回看这些年的创业路,冯泽权坦言,创业之初,他也不敢断言自己选的路就是对的,“但谁又能一开始就知道呢?”他的“门路”就是一旦开始,就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调整,慢慢方向就会越来越对。
2021年,公司发展更加成熟稳健,已拥有四家自营印花厂、两大独立仓库,聚焦文化衫定制,客源稳定,供应链、生产线运转良好,年营业额近1000万元。同年,设计工作室还获评“广东财经大学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创业一路走来,深知实践分量的冯泽权也越发感受到理论指导的重要意义。“生意要做,书也要读”,恩师的教导对他影响至今。如今,他抓住一切机会向前辈学习请教。接下来,他还想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继续蓄力,追求新的突破。
冯泽权相信,人的眼界会在交流中变得更加开阔,他也正从同道交流中获益。采访当天,冯泽权办公室的移动黑板上的手写内容还没来得及擦掉,他就着内容现场给记者分享起他的听课所得。也正是在这张黑板上,他开始一笔一画绘制着他的新领域创业“蓝图”。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编辑:栗子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