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2022冬奥会,已经落下帷幕。
看着天空升起的烟花,大多数观众都会想起一个人。
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他以一组奥运“大脚印”,惊艳了世界的同时,也让外国人对中国刮目相看。
2021年,上海浦东美术馆内的一些展览与众不同,画布上留下各色深浅不一的燃烧痕迹,勾勒出梦幻般的线条和图案。
那落日沉沉下坠的景致、那飞鸟渐行渐远的背影、那鲜花枯萎凋零的场面,惟妙惟肖,无一不令人叹为观止。
事实上,这些浩荡恣肆、新奇夺目的烟花作品都出自同一个人之手,他就是全中国最会“玩火”的男人——蔡国强。
蔡国强用火药表达艺术,用爆破唤醒觉知,别出心裁地“绘制”出了如此缤纷多姿的作品。
当然,他不止是作画,还关注人与大自然、与宇宙的关系,将自己对美、生活和现实的思考融入进每一幅作品中。
越是特别的路,也越窄,越难走。
为了实现目标,在漫长的几十年里,蔡国强辗转世界各地,不断地探索,虽也屡遭挫败和质疑,但从来没有放弃。
也正是凭借这初心不改、逐梦前行的精神,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为天人的奇迹。
成长
1957年,蔡国强出生于福建泉州。
幼年时,他便注意到,他的父亲虽然在书店工作,却从来没有把工资拿回家,反而买了很多书和字帖。
除此之外,父亲经常在火柴盒上用钢笔画湖岚林霭、海鸥闲飞,或是在家里一板一眼地练习书法。
受到父亲的引领,他也慢慢地走进了艺术的世界。
他经常在小纸片上写写画画,纸片每每掉落在地,他的奶奶都会认真地捡起来,然后告诉他,他长大以后一定是个了不起的艺术家。
在父亲艺术气息的熏陶和奶奶的鼓励下,加之是家中长子被寄予厚望,蔡国强也正儿八经地学起了画画。
可是,作为家中顶梁柱的父亲,当时痴迷于笔墨纸砚,且未曾换回柴米油盐,所以家中光景很是惨淡。
一日日,一年年,他的奶奶靠着贩卖海鲜换取微薄收入,全力支持着他的艺术梦想。
中学毕业后,蔡国强不负众望,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舞台设计专业。
也是从那时起,他逐渐了解到博采众长的西方艺术流派,并发奋读书,积累了深厚的美学知识。
随着理解的深入,他对自己的人生选择产生了怀疑。
因为无论画得再好,他也超越不了毕加索。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试着去寻找一种全新的艺术方式呢?
突破往往是很难的,反复考量后,他忽地想到了家乡的人举办婚丧嫁娶活动常用的烟花炮竹。
烟火绽开的瞬间,不正是像极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吗?而在燃尽时,一切又归于平静,地上只留下浓淡相宜的印迹,当真是奇幻无穷。
这火光明灭的过程,亦如生命的流动,它们都有起有落,有始有终,这两者本身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想到这,他说干就干,立即将火药和绘画艺术结合。
火药本身就有不可控性,为了让画作更贴近自己的想法,蔡国强将火药一遍遍地倒在画布上,点燃后比对不同的结果。
那些烟花爆破留下的痕迹,整体看上去既有独特的风格,也有十足的美感。他渐渐尝到了甜头。
为了让自己的画更有活力和创意,他明知前路漫漫,还是决定前往艺术发达的日本学习。
有人说,“真正的勇敢,并非骁勇善战,而是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不忘初心,坚守信仰,并秉持自己始终不会放弃的那份纯粹。”
蔡国强就是这样的人。
对艺术,他爱得真,也爱得深,可以完全不顾风雨,孑然一身、一腔孤勇地奔赴在自己的艺术之路上。
1986年,这位心怀憧憬与向往的少年,随身带着家乡的一抔土和一瓶水,开始了奔向世界的远行。
远行
刚到日本,蔡国强打算在东京发展。
他背着自己的作品走进一家又一家的画廊,却一一遭到了拒绝。
接连受阻之后,他不得不来到了一个海边小城。在那里,他举办展览。
未曾想,这种使用火药的绘画方式因为新颖奇特,很快就引起了当地人的纷纷瞩目。
后来,为了彰显艺术的真实,他完全脱离颜料,只用火药,并将学到的灾难美学融进自己的烟花爆破中。
果然,每一次画作都出人意料地给人带来了惊喜。
随着名气的提升和技艺的日趋精湛,他的作品得到了日本主流艺术界的接纳。
而在日本还未出名前,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到访美国,他意外地发现美国文化的开放与包容。所以在日本待了近九年后,他选择在美国定居下来。
由于前期丰富的积淀,再加上西方多元文化的影响,他的艺术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肯定,很多国家都邀请他参与艺术节等活动。
带着自己的作品和满心的热忱,他欣然前往一个个国家,展开未知的旅程。
每到一地,他都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悟结合高科技手段和当地的特色进行了详尽周全的策划。
星辰日月高天际,雪散烟花遍海隅。点点星火,弥散在世界各地。
一路走来,在他的精心准备下,一场场空前绝后的烟花盛宴次第展开,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卷铺陈在世界观众们的眼前。
在纽约,他搭了一扇花色斑斓的“彩虹门”,让东方古国的魅力传四方;
在多哈,他爆破了黑色烟花,为走失千年的穆斯林亡魂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葬礼;
在巴黎,漫天飘舞的色彩划过苍穹,塞纳河上的烟火将爱与艺术相结合,浪漫之花一一绽开。
而这些行走世界的过程,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也让他的作品更添深意。
在这样显耀的成就背后,他也历经曲折。他的提议被否定、他的作品没达到预期效果、他的计划被隔断,如此等等,数不胜数。
但他却不以为意。在他看来,“那些做成的作品像天上璀璨的焰火,而没实现的无非就是黑夜而已。”
无论是暗无天际的黑夜,还是绮丽如画的烟花,它都属于每一位真正艺术家的创作生涯的一部分。
因为,他们心中有山河远阔,繁花和落尽也尽是风景。
罗曼·罗兰曾说过,“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人生多艰,蔡国强坦然自如地接受这一切的坎坷,一如既往地前行,希望设计出更多不一样的烟火。
但无论走得多远,他的初心都不曾离开。
而艺术的尽头是回归生命的纯真,所以,远方的他选择了归来。
归来
2014年,黄浦江上徐徐展开了一幅以天空为幕布、焰火为丹青的流动画卷。
在这场名为《九层浪》的烟花表演中,蔡国强引入了东方传统艺术中书画的曲线和诗词意境中的火树银花,传统智慧的深刻内涵呼之欲出,让观众们一饱眼福。
多姿多彩的烟花从盛开到幻灭,像极了每一个人的人生,艰难跋涉后收获荣耀和精彩,但也终将缓缓谢幕。
正如他曾说,东方文化给予他的能量,他可以引爆全世界。
他这么说了,也这么做的。因为,他的《天梯》横空出世,再次震惊了全球。
一直以来,蔡国强心中有个夙愿,想给为自己付出太多的奶奶送上一场名为《天梯》的表演作为她的百岁礼物。
经过再三斟酌,对看不见的世界一向心怀敬畏的他,想架起一座天梯,作为天与地、人类与宇宙相连的通道。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曾在英国的巴斯、上海和美国洛杉矶尝试了三次,无一例外地因为天气、政治等各种原因而落空。
每一次,他都带着满心的希望而去,却带着巨大的失望而归。
可饶是如此,他的心中仍然没有放下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
兜兜转转后,在心心念念的故乡,他竟然实现了自己的“天梯”梦。
2015年6月的一天,晨光熹微时,一架宽5.5米、高500米的天梯,沿着红红的火苗,窜向浩瀚无际的夜空,最后绵延了100米。
拿着手机的蔡国强激动地对视频电话里的奶奶说:“你孙子棒不棒?”
他的奶奶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到场见证这样的奇迹,微微颔首间,似已懂得了孙子的良苦用心。
烟花散尽灯火凑,一身风尘人依旧。
蔡国强望着蔚蓝的天幕,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生死是每个人都绕不开的话题,可悲观的人虽生犹死,而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对他来说,这不仅是艺术的归来,更是精神的归来,它呈现的又何尝不是一种生命本源的回归呢?
也许是爱有天意,《天梯》完成一个月后,他的奶奶离世。
为了这150秒的绽放,他准备了21年,失败过3次,投入的财力、物力、人力和精力难以计数。
但他说,“艺术的表达,没有成功或失败。”
凭借这种追逐初心的勇气和韧性,他愈挫愈勇,终于达成所愿,铺就了这样一架通往灵魂深处的天梯。
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梦想总是在坚持中才能得以实现。
一次次烟花四溢,像一次次流星坠地,燃起一次次惊喜。
蔡国强的梦想数次被残酷的现实摧残,他有过挣扎,有过犹疑,但却从未妥协过,最终实现了反哺亲人、故乡和本土文化的心愿。
艺术大师陈丹青曾评价道:“蔡国强进入各种行动的念头是质直的、朴素的、农民式的。”
事实也是如此,他以中国农民式的执着态度和忍受精神,完成了一个个烈焰腾空的使命,“炸”响了全世界。
人们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一个人,只要初心化作恒心,坚守内心的执念,自然会获得成功。
蔡国强从一个小渔村走向世界舞台,他的烟火之路有过长久的孤寂,也有过无尽的磋磨,但他始终坚持着自己对艺术最纯粹的追求和最真挚的热爱。
他将那些新颖的构想、流动的色彩幻化成一幅幅意蕴深厚的艺术画,画里有悲怆决绝的警示,亦有温情脉脉的劝慰。
烟花漫天飞,醉眼看花,人也醉。
在瞬息万变的光影里,他与天地独往来,更与自己的内心对望。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也是生命的一次燃烧,它可以像烟花一样焕发出美轮美奂的色彩,也可以给他人以启迪和智慧。
这个热情洋溢的追梦人、以浪漫之名玩火的艺术家,不曾停下追逐的脚步,怀揣着寻找永恒艺术的初心;
以五彩绚烂的烟花为画笔,在苍茫的天地之间肆意地挥洒着绝世的才情,最终散放出耀眼的光芒。
作者 | 卜一,漫游云水间,闲记红尘事。
主播 | 北辰,金牌主播,心理专家,公众号:北辰在找你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