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黄启团”,看看有多少位朋友关注
俐瑛
团长,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向您发问:我的妈妈掌控欲望特别强烈,虽然已经80多岁了,对子女的掌控一点不减。同时特别自私,喜欢PUA我们。我已经50多岁了,也学习个人成长5年,一面告诉自己:母亲没有学习过;她也是个受害者;她给了我生命这个最大的礼物;她已经给了我她的所有;她给不出爱是因为自己没有爱......可还是忍不住恨她、无法原谅她,想起她内心充满恐惧、害怕、厌烦,只想远离她。虽然她和我相距很远,一年仅礼貌性的打几次问候电话,可是对我来说都是一种煎熬,想起她就感觉到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包裹着,无法喘气无法自由无法忍受。请问团长,我该怎么做才能放下对妈妈的这种感觉?其实我也问过自己:谁不让你放下?是自己。可是我知道却做不到。
A:你好,俐瑛。
你已经做了很多自己的工作,能够自我觉察这很好。
现在你已经没和妈妈住一起了,但想到她还是会忍不住恨她,你知道是自己放不下,其实准确来说,是你的内在小孩放不下她。
妈妈对你的掌控在你还是个毫无招架之力的小孩时,就深深的影响了你,所以你才会内心充满恐惧、害怕、厌烦。你现在已经有力量面对妈妈了,但你内在的小孩没有办法。
怎么办呢?就是用现在成熟的你,去安抚你的内在小孩,当她一想到妈妈就害怕时,你把双臂抱在自己肩上,想象正在安慰她,告诉她:
“我在你身边,我会一直陪着你,妈妈无论做了什么,都不是针对你,她也受到过伤害,这不是你的错,现在有我陪在你身边了,以后你害怕的时候我都会出现,现在换我来保护你……”
在这样做之后,还要去找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认真做一下内在小孩的个案。我们不是学了某个知识后,就能迅速产生改变,而是需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去面对,才会有用。
另外,如果自己“放不下”,也是正常的。干嘛要让自己放下呢?别让必须去放下变成超我对自己的要求,那样你是一定会抗拒的。和一个小孩说“你要放下”,你觉得那个小孩做得到吗?她想要的只有安抚和关爱。
接纳自己对妈妈还有恨吧,这不是不孝。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本来就是复杂而立体的。要是接纳不了,就接纳自己的不接纳。无论妈妈是怎样的,你都要回来面对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创伤。
现在对你来说,重要的不是去学习新的知识了,而是去面对自己内心的冲突,要是能有个心理咨询师陪伴你,会更好。
祝福你,希望下次见面能听到你的好消息。
李旺
团长,最近学习的状态感觉就是一下子动力十足,精力充沛,然后一下子又情绪低落,干什么都没劲儿。快要崩溃了,我该怎么办?
A:你好,李旺。
如果对一个事情,你长时间没有干劲,情绪低落,你就要看看你做这件事的内在驱动力强不强了。
内在驱动力,就是自我激励,即人们为了自己、为了行为本身固有的回报而做某件事。即不需要别人的赞赏、外在的奖励,做这件事纯粹是为了自己,单单是做这件事就已经足够让人满足。
与内在动机相反的则是外在动机,它指的是为了外在的奖励、满足他人的期待、避免受到惩罚等外在因素而做某件事。
不妨试想,如果不是因为不上学会被父母、老师训斥,你会每天坚持去上学吗?看看现在多少孩子网课期间直接在家里躺平就知道了。一份工作,如果不能带来收入、被亲朋好友羡慕,还值得做吗?
所以,你说的“这个事情”,它是你想做的,还是符合某种价值观觉得你应该做的。
如果是后者,你需要想想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同时,这个事情是不是即便不想做也必须要做。
如果是的话,你可以用以下的方法,调整自己的心态。
①意识到这件事对自己的意义,对今后生活的影响。换句话说,为这个无趣的行为提供一个合理的原因。
比如有的家庭煮夫,太太收入高,要是让太太继续工作的确是最优的选择。但是在家带娃,天天给孩子洗澡、换尿布,好像自己做了一堆事,但却什么都没做,会很没成就感。
但他如果发现自己很幸运,没有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瞬间,而太太也很理解他,经常对他说:“为了这个家,你辛苦了,如果没有你,我没有力量去外面打拼,你就是我的后盾。”他就会觉得自己很有价值,越来越有成就感。
这就是因为找到了自己所做事情的意义对今后生活的影响,而让一件原本不想做的事,变得更有动力去做。
②意识到自己是有选择的,你可以选择做或者不做,也可以选择如何做,同时自主地承担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③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意识到对他人的影响。比如有些啃老族,宅在家里不去工作,一工作就觉得很没劲,要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家里人带来的负担。
④停止自我苛责。人的状态是流动的,人不可能永远保持激情、有活力的状态。当你觉得自己有激情才是好的,没劲就是不好,其实反而是把自己僵化了。
具体的方法可以看看这篇文章,点击这里阅读,里面写得很详细了。希望能帮到你。周末安!
如何提问
在我的公众号后台留言:
提问+问题描述:
像这样
如果你向我提问,我会默认这个问题我可以发表在公众号每周六中午12:00的问答栏目中,为保护你的隐私,发表的时候一律会用化名代替。(如果还是不希望自己的问题在问答栏目展示,在提问时请记得说明)
原生家庭|掌控人生
儿童教育心理学 | 清醒头脑|NLP
问答栏目 |内卷躺平| 创伤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