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中箭将死,成吉思汗命人将他塞进牛肚子,结果奇迹出现了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
过去的几千年里,战争从没有停止过,人类从每一次的战争中都能吸取经验、发现新技术。例如医学方面,战争避免不了伤亡,伤员的救治也使得医学水平一步步的提高。

数百年以前,出生在蒙古高原的成吉思汗以他那战无不胜的铁骑,扫荡了整个欧亚地区,敌人仅仅听到他的名号都能被吓得闻风丧胆。
在蒙古军队里,有一个相当严厉的要求,就是军队在出征时,带多少人马出去就是多少,不能增加或减少,除了特殊情况,不然一定不会跟军营求支援,就是这种破釜沉舟的战斗精神将蒙古人强悍的作风代代相传。
一、出生贵族,和士兵就像亲兄弟
成吉思汗名为铁木真,出生于蒙古地区的贵族,一生征战沙场。曾经他带兵西征,是历史上少见的大屠杀,给整个中亚地区都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每次出征前,他都会做好万全准备,作战方式上擅长联合远的友军对近处的敌军发起进攻,假装撤退将敌人引诱进来,历史上说他“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
铁木真不仅有勇有谋,还十分有远见、有胸怀有抱负。在他掌握了一定的资源以后,先行发起了进攻,战争胜利以后所有的战利品他都分给了队伍里的士兵,对士兵就像亲兄弟一样,所以大家伙都愿意跟着他。

士兵们跟着铁木真走南闯北参与了很多场战争,受伤也难免,轻则擦破流血,重则死亡。大家都知道,假如一个人流了很多的血,严重的就会危及到生命。
可对于铁木真那个时代,医疗环境和治疗水平都不及现在这么先进,那么当他们在失血过多的时候都怎么治疗呢?肯定先要把伤口清理干净,然后再止血,最后休息调养身体。
蒙古军队向来都很注重对士兵们的救治,毕竟都是鲜活的生命,去世的话也会造成部队的损失。铁木真不仅在打仗上有天赋,在医疗上也有一些惊人的操作。有一次他遇到一位士兵受了重伤,被箭中伤后血流不止,后来他将士兵放进了牛肚里,竟然活过来了,这究竟发生了什么?
二、士兵受伤,铁木真用“偏方”
跟随成吉思汗四面出兵征战讨伐的士兵里,有一位最受他喜欢的将军,名叫卜只儿。卜只儿在蒙古地区算的是数一数二的神箭手,他不光射箭技术精湛,在制造弓箭上也十分厉害。第一次见成吉思汗时,他就在制作弓箭,成吉思汗拿起弓箭试了试,使用起了感觉很顺手。

随后,成吉思汗当着众多人的面就询问此弓是谁做的,卜只儿回答是他。接过了成吉思汗手里的弓箭,就转身朝着天空射下了两只鸟,一矢双穿。从那以后,成吉思汗十分欣赏他。
当灾难来临时,往往是没有预兆的。成吉思汗这么多年的征战,当然也遇到过失败。有一次,成吉思汗与草原上另外一个势力在进行决斗时,遭到了对方的偷袭,一下死了好多兄弟。卜只儿也没能幸免,连同兄弟们中了敌人的计。
卜只儿的胸口上狠狠的被射上了支箭,血流的止不住,眼看就要失血过多危及到生命。战争结束以后,成吉思汗急忙赶过去查看卜只儿的情况,他思考了一会,就告诉旁边的士兵,让他们去找一头老牛。

士兵对成吉思汗的话充满了疑惑,为什么现在这个紧要关头要让去找一头牛?带着不解,他还是拉了头牛。只见成吉思汗从卜只儿的胸前拔出了箭矢,又把牛的肚子拿刀剖开,把卜只儿放进了牛肚了。
过了一阵,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原来卜只儿的血流得停不下来,可现在血就不流了,士兵们惊喜的又喊又叫,卜只儿的性命由此也保住了。
三、“偏方”不偏,有真实记载
“牛肚救人”的方法并不是偏方,这种治疗方式也被记录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又名“腹罨法”,用来治疗失血过多的病人十分有效果。成吉思汗当场就杀了一头牛,是由于刚死的牛肚子里有弹性,牛骨挤压不到,所以人进出也比较容易。
人一旦失血过多,身体的温度也会慢慢降低。刚屠杀的牛体温还在,这时候把受伤的卜只儿放进去,用牛自身的温度也能为他供给一定的热量,恰好牛的血凝结速度很快,借着刚打开的牛肚,能尽快的帮他止血。
后来这种方法被人们熟知,有些人却认为这是迷信,觉得这是为了迷惑勾魂使者,让牛和人在一起后使得地府分不清把牛的魂带走。

牛血具有益气补血、增加精神的用处,身体受伤后用牛血治疗效果很显著。也能证明卜只儿并不是死而复生,而是成吉思汗用智慧和医学知识把他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
就是因为成吉思汗常年征战,所以蒙古人在治疗伤员方面也有自己的方法。这也能算得上是战争带来的好处吧。
可让人们更加好奇的是,李时珍与成吉思汗是两个时期的人,一个明朝一个宋朝,那么也就是说他比李时珍提前知道“牛肚救人”的方法。
在大家的眼里,成吉思汗是一位勇猛、善于战斗的大将军,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竟然还知道一般人不知道的“偏方”,由此我们也能得知这位威风凛凛的统帅也有细腻的一面。

结语:
李时珍耗费了一生才写出了《本草纲目》,具有极高的可信度。但“牛肚救人”这种办法并不是完全有效,这只是在当时那个落后的年代,不得不使用的办法。
至今人们也没能说出它真正的原理,通过“牛肚救人”的方法,也可以得知战争虽然可怕,但也有好的一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