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要正,开车要稳。
——李三观
《野史纲目》第441期
——野史纲目——
因为有个比李卫更聪明的直隶总督方观承,弹劾了打人的热河巡检张若瀛,所以,张若瀛被乾隆连升八级!
方观承是有清一代任期第二长的直隶总督,仅次于晚清名臣李鸿章。
李鸿章前后三任直隶总督,总任期为二十四年零三个月。
方观承前后两任直隶总督,总任期为十八年零七个月。
乾隆的亲信太监被热河巡检张若瀛打了十几棍的事,就发生在方观承的第一段任期之内。
那一年,乾隆巡幸承德,他的随身太监,趁出宫采买的时候,恣意妄为,为祸民间。
正巧被热河巡检张若瀛看到。
这张若瀛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老臣张廷玉的族侄,为官正派清廉,见不得太监欺负老百姓。
但是,他也深知太监是乾隆的身边人,一旦处理不好,对自己很不利。
于是就好言相劝,劝这个太监谨守祖制,别滋扰百姓。
没想到这个太监跟在乾隆身边,天天见的都是一二品的大员,就有些不识好歹。欺负张若瀛一个小小的九品巡检官太小,多管闲事,竟然冲着张若瀛大吼大叫起来。
张若瀛的脾气,哪吃这一套啊,一个巡检,手下一百多号人呢。立刻下令把这个太监绑起来,并且“大杖数十”!打了那个太监十几棍!
这事很快就被直隶总督方观承知道了,大吃一惊:张某人这是疯了吗!?
方观承熟悉宦情,知道这事拼的就是一个速度,万一让太监先在乾隆那里歪了嘴,张若瀛就十颗脑袋也不够砍的。
赶紧第一时间写了奏折,弹劾张若瀛!
乾隆一看奏折笑得不行,一个从一品大员,这是吃饱了撑的,弹劾一个九品的巡检?
再细看奏折,就明白了,这是方观承替张若瀛说明情况呢!
毕竟一个九品的巡检,无论如何也没办法上达天听啊。
于是批复:
非太监咨行不法,若瀛安敢杖之?其人殊有家风,诚可嘉也!《啸亭杂录》
好!因为方观承及时地帮张若瀛说明情况,乾隆夸张若瀛有张廷玉的家风。
那个太监被贬去戍边。
而张若瀛,擢升为正五品同知,就地连升八级!
要知道,方观承是在乾隆十四年开始他的第一段直隶总督任期的。而张廷玉在乾隆十三年就开始和乾隆因为退休和太庙配享的事“闹别扭”。
在张廷玉“失宠”的情况下,方观承这事一旦处理不及时,张若瀛的命运立刻会陷于不测。
方观承一声疯子,加一道及时的弹劾奏折,救了张若瀛一命,这事办的,漂亮!
以小见大,怪不得乾隆也赏识他“办事周详”。
其实这不是方观承唯一一次喊人家是疯子,他在第二任直隶总督时,还喊过别人是疯子,那一次救得人更多!这个咱们后面再说。
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智慧来处理这件事,和他个人的经历,很有关系。
方观承比《雍正王朝》的李卫更像真实的李卫,从穷困潦倒的“测字”先生,到从一品大员,其经历非常的励志!
别的不说,无论是《雍正王朝》的原著还是电视剧,李卫都是当小乞丐的时候,
被雍亲王胤禛和年羹尧发掘,带回府当了佣人,从此平步青云。
而历史中的李卫则完全相反,家境很富裕。
从明朝的时候起就是锦衣卫世家,到康熙朝,更是从从五品的捐官起步。
所以,说李卫是小乞丐出身,确实不符合史实。
但是同样病逝于直隶总督任上的方观承,确实是个苦出身,而且他的经历更有传奇色彩,更具有正能量。
方观承是安徽桐城人,和三朝老臣张廷玉是同乡。
不过,方观承的崛起,并没有借张廷玉的势,还救了张廷玉族侄的命。
一开始方观承的家境还行,祖父方登峰是康熙年间的工部主事,父亲方式济是康熙四十八年的进士,任内阁中书,是仅次于翰林院庶吉士的安排,有保送军机章京的机会。
这一年,方观承十二岁,未来一片坦途。
没想到,康熙五十年,翰林院编修戴名世的著作《南山集》中,违制用了南明桂王的年号,而《南山集》中有很大一部分文字是采用了方观承曾祖父方孝标的著作中桂王抗清的相关章节。
戴名世被参劾,以“大逆罪”下狱,后被处斩,而方家惨遭连累。
方孝标当时已经去世,掘墓,挫骨扬灰。
方登峰方式济父子流放黑龙江齐齐哈尔。
方观承和哥哥因为年龄小,被免于流放。但是,家没了。小哥俩流落到南京,靠清凉寺的僧人们接济些粥饭为食,生活一落千丈。
虽然生活很贫困,但是小哥俩却非常孝顺。每年都长途跋涉上千里,从南京到齐齐哈尔,探望流放中的祖父和父亲。
祖父和父亲虽然感怀于小哥俩的孝心,但在精神和生活困境的双重打击之下,终于还是双双病逝于流放之地。
这下哥俩连个盼头都没有了。生活更是极端困苦。
生活的绝境并没有让方观承就此沉沦下去。
多年来走南闯北的经历,让方观承意识到京城的机遇更多一些。
他流落到京城东华门外,毕竟有家学的底子,生活无计之下,便以给人测字写书信为生。
方观承没有放弃生活,生活也没有放弃他。
一个偶然的机会,曹雪芹的姑表哥,平郡王爱新觉罗·福彭发现了他。
觉得小伙子吃过苦,有韧劲,见识广,头脑灵活,就把他征召进王府,以幕僚待之,很赏识他。
为了给这个小伙子一个进身之路,福彭特意把他引荐给了雍正。
雍正选拔人才,一贯是不拘一格,不然也不会一登基就把李卫提拔为四川盐驿道整顿川省的盐务。
雍正通过方观承的对答,也觉得小伙子不错,就给了方观承一个内阁中书的头衔,并不在内阁当差。
雍正十一年,担任定边将军的福彭出征讨伐噶尔丹策零。方观承得以随侍左右,作为谋士。
雍正十三年,福彭被诏还。
乾隆初年,方观承实任从七品的内阁中书,开始了自己的官宦生涯,而且是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用了十七年的时间,就升任从一品的直隶总督。
还真是,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本来只有进士出身担任内阁中书,才有充任军机处章京(秘书)的机会。
但因为方观承通晓实务,又有从军的经历,乾隆二年,非正途出身的方观承充任军机处章京,没多长时间,就升任吏部郎中。
乾隆七年,担任直隶清河道。
乾隆八年,升迁至直隶按察使,正三品,这个官职相当于宋慈的那个提刑官。掌管一省的刑狱。
乾隆九年,升任直隶布政使,从二品,掌管一省之钱粮赋税。正式踏入封疆大吏的行列。
乾隆十二年,署理(代理)山东巡抚,两年后升任浙江巡抚(从二品)。
从乾隆十四年起,担任直隶总督,期间除短暂署理陕甘总督外,任期长达近二十年。
方观承是有清一代任期第二长的直隶总督,仅次于晚清名臣李鸿章。
由于他年少时历经贫寒,所以,在直隶总督任上兢兢业业治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勤政爱民,口碑很好。
乾隆遇刺事件,是发生在方观承第二任直隶总督时的一件趣事。
据《北东园笔录》记载,乾隆出巡路过保定,发生了一次遇刺事件。
不过,《北东园笔录》记载的时间是乾隆五十年,这是有误的。因为方观承逝于乾隆三十三年,而乾隆五十年的直隶总督应该是山东单县人刘峨。
所以,这件事应该发生在方观承的第二任直隶总督任内。
说有一个老百姓手拿武器冲撞乾隆的圣驾,结果被卫士们轻松拿下。
乾隆一贯自视爱民如子,所以非常生气。
他说,朕每年春秋两季巡幸,确实让京城附近的老百姓受了连累,但是,我也免了老百姓的钱粮啊。算算总数,老百姓十几年不用交钱粮了,难道还不足以弥补吗?
给朕查查,这事幕后一定有人主使!
方观承此时作为直隶总督,正跪在驻跸之地等着乾隆到来呢,一听说出了这种事,当真是晴天一声霹雳,五内俱焚,哪里跑出这么一个不着四六的人来!
方观承连犹豫都没犹豫,立刻骑马赶到。这时乾隆的圣驾已经重新上路。方观承追到圣驾跟前,翻身下马,跪倒在路旁,大呼:
臣方观承奏明!此人是保定村中一疯子也!
乾隆这时正在气头上呢,就稍稍回头看了方观承一眼,也没停,直接就入住了行宫。
乾隆这儿一下御辇,就召集随行的军机大臣商量这件事。
乾隆:据方观承回奏,这人就是个疯子,你们怎么看?
军机大臣们一听乾隆这口风,都松了一口气。
回奏:方观承久任直隶总督,熟悉地方,他说是个疯子,那就一定是个疯子!
乾隆也点了点头:那行,这事就交给你们会同刑部严讯!
军机大臣心头又是一紧,只听乾隆又说到:
作疯子办理亦可!
群臣赶紧叩头谢恩而出,当天就在行宫中把这事就处理完了。
不能不快啊,要不是方观承一句“疯子”,还不知道要牵连多少人。
一场弥天大祸,方观承“片语回天”,如浮云之过太虚,消弭于无形。
方观承一句疯子,救了无数百姓和官员的性命。
通过方观承的这些轶事,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所有的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关键是我们自己如何去看待。
有人家道中落,就此沉沦。而方观承却选择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机会。不懈地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最终改变个人和家庭的命运。
他不仅自己实现了这个目标,当了将近二十年的直隶总督。
而且树立了好家风。他的子侄辈,也以他为榜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他的儿子方维甸,因乾隆追念方观承的功劳,同样恩赐内阁中书,在军机处行走。方维甸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在嘉庆十四年,做到了闽浙总督。
他的侄子方受畴,也在嘉庆二十一年至道光二年,担任直隶总督。
他的子侄辈们能够也做到从一品的大员,仅靠方观承的“余泽”,肯定是不行的。
可以说,方观承没有被中落的家道所打垮,靠自己的努力,重振家道,改变了个人和家庭的命运,树立了良好的家风,这对子侄辈才是真正的“余泽”!
此正是:
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