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沈阳皇太极陵发现秘密通道,考古人员差点丧命,这件事是真的假的?



三观要正,开车要稳。
                 ——李三观

 《野史纲目》第444期
  ——野史纲目——
1963年,位于沈阳的清昭陵,也就是埋着皇太极的陵墓,发生了一件怪事。

在当年深秋的一天夜里,负责清昭陵文物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在一天例行的夜间巡检中,发现一只狐狸在陵墓附近来回转悠。
这只狐狸在察觉到被人们发现后,转身往陵墓方向飞奔而去,工作人员出于好奇,便紧跟着追了过去,不过,毕竟狐狸比人灵活得多,在追到陵墓附近时,一头钻进树洞中,不见踪迹。
清昭陵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果被这只狐狸利用树洞钻到陵墓中,那就有可能对文物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说不定还会对清昭陵内部构成极大的破坏,因此,工作人员经过考虑,决定将这只狐狸抓住。
由于当时是夜班,工作人员就返回叫上同事,将情况说明后,大家伙一致表示同意,文物是万万不可被破坏的,经过商议,众人决定用灌水这种方式,将狐狸逼出来。
说干就干,众人找来水桶、照明灯等设备,来到那个树洞前,并排成一排,接二连三地开始往树洞里倒水。
不过,让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一帮人前前后后倒了几十桶水,可那个树洞,仿佛是一个无底洞一般,任凭怎么倒水,都填不满,别说看到狐狸,连一丝反应都没有。
这个时候,众人也都意识到不对劲,这再大的树洞,十几桶水下去,也该满了,但是现在却连个水漂都没有,太奇怪了。
更重要的是,若是狐狸在这个树洞中,也早该蹿出来了,狐狸又不会潜水闭气,是不是刚才看花眼了?

于是,众人纷纷询问那个第一眼看到狐狸的工作人员,究竟是不是看到狐狸钻到这个树洞里,工作人员被众人一问,自己也开始犯迷糊,因为刚才他也是模模糊糊的看了一眼,夜色中眼花,看走眼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众人说了半天,其中一个稍微年长的工作人员就说到,有没有狐狸暂且不提,但这个灌不满水的树洞,可是真真切切地摆在大家面前,这可是一个解释不通的问题。
按理说,一个树洞,是不可能装得下这么多水的,除非,树洞下面连接着更大的空间。
这棵树旁边就是清昭陵,莫非,树洞下面就是清昭陵的地宫入口?如果这是真的,那刚才大家一个劲儿的灌水,就有可能对地宫造成破坏。
想到这里,大家赶忙停止了手中的动作,同时,商议之下,明白这件事事关重大,于是,连夜上报了相关文物部门。
上级听说在清昭陵附近发现了一个神秘地洞,也是非常重视,很快,就派了几名专业的考古工作人员,赶到了清昭陵。
在当年的11月,考古人员赶到后,经过现场查看,制定了相关挖掘方案,决定将这棵大树连根拔起,看看下面究竟是什么。
经过挖掘,大树被拔出来的那一刻,底部出现了一块巨大的青石板,在大家合力将青石板揭开后,一个漆黑的地洞入口,呈现在众人面前。
这地洞肯定和清昭陵有关,只是不知道,这个地洞通向哪里,会不会直接通往陵墓内部,为了一探究竟,现场的考古工作人员,经过商议,决定派三名经验丰富的考古工作者,组成一支探险队,开始进行勘探之旅。
把探照灯、防毒面具、氧气等一系列装备穿戴完毕后,这三名考古人员顺着绳子,开始往地洞深处缓缓爬去,地洞的入口较为宽敞,但随着越近越深,地洞也愈发的窄了起来。

虽然狭窄,但是勉强还能通行,不过让人难受的是,地洞高度仅仅只有一米左右,所以三人只能弯着腰前进,连转身都做不到,再加上地洞里漆黑的环境,让人觉得十分的压抑。
缓缓前行半天,终于笔直的地洞开始拐弯,三人在通过拐弯处后,不由兴奋的低呼一声。
原来,从拐弯处开始,地洞开始变得稍微宽敞起来,更重要的是,地洞两侧的墙壁上,已经不是土壤,而是整整齐齐的青砖,码在墙上。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地洞不是盗洞,这也就意味着,清昭陵应该没有被盗墓分子破坏,这才是让考古工作人员兴奋的原因,在他们多年的考古工作中,见过太多古墓被盗墓分子捷足先登,陵墓内部也被破坏,着实令人惋惜。
此刻看到这个地洞,也证实了清昭陵应该没有被破坏的想法,怎么不让他们兴奋?毕竟清昭陵可是大清朝皇太极的陵墓,这对研究相关历史,会有很大的帮助。
不过,兴奋归兴奋,目前一切只是猜测,唯有继续前行,才能确定猜想,三人继续往前走,但地洞在拐弯处稍微宽敞之后,又开始变得逐渐狭窄起来,最窄的地方,一个人需要侧着身,才能勉强通过。
又前行了百米左右,三人停下了脚步,原来前面已经达到了这个地洞的尽头,三根巨大结实的石柱,挡在面前,完全没有了去路。

这石柱,显然是作为阻挡外人进入的所在,三人用探照灯照了照四周,也没有发现其他入口,也就是说,除了将这石柱移开或者破坏掉,没有其他办法继续前进。
他们三人,在下来的时候,因为任务是先行勘探,所以,本身就没有携带太多装备,有的只是照明、氧气之类的东西,还有就是氧气瓶,除此之外,也就是带了一些简单的工具,但用这些工具来挖开石柱,显然是痴人说梦。
因此,三人经过商议,决定在此留下标记,把情况记录后再反馈给上级,让上级决定如何处理。但马上,三人发现了一个麻烦的事情,就是回去有些困难,准确地说,回不去了。
为什么呢?前文说过,这个地洞的方向是一直往下,并且最重要的是,十分狭窄,在进入时就已经发现了这一点,尤其是在青砖过道这里,转身都十分困难,更别说倒退了。
同时,由于处在地下,再加上之前文物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往这里面倒了不少水,就造成了地洞里面非常湿滑。
这下就十分麻烦了,单凭三人之力,是基本上不可能回到地面的,正在三人焦急的时候,一个更大的麻烦出现了。
三人由于下来时,任务是先行勘探,所以装备带的并不多,其中,为减轻负重,氧气瓶也就带得很少,此时经过长时间的前进,消耗之下,氧气马上就要见底。
地洞中虽然有空气流通,但是十分稀薄,并且这里被埋在地下不知道多少年,空气质量令人堪忧,如果没有新的氧气,三人就极有可能被活活憋死在这地洞之中。
这下去不是个办法,三人赶忙往前爬到离地面入口稍微近一点的地方,开始了大声呼救。

喊了半天,嗓子都快喊哑了,地面上的人才听到三人的呼救,但一时半会也没有办法,最终,只得向当地的驻军求救。
驻地官兵在接到求助后,立即带着挖掘设备赶往清昭陵,在现场,根据三人的行进路线经过测算,在三人附近挖出了一个大坑,终于在氧气耗尽时,把三个人从地洞中救了上来。
三人被救上来后,详细地汇报了他们在地宫里面的所见所闻,并把青砖、石柱等重要信息按照记忆绘制出来,经过专家分析,石柱后面,极有可能就是清昭陵地宫。
但由于当时各种技术以及设备还不太先进,并且,在此之前,刚刚发生过挖掘万历皇帝定陵的事件,正是由于没有很好的保护措施,让定陵内部的一些珍贵文物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上级有关部门决定,对清昭陵暂时不进行进一步挖掘,待到日后技术成熟的时候再说,并马上安排人,对已经挖开的地洞进行回填。
接到指令的工作人员,对这个地洞进行了秘密回填,并在附近做了相关的保密措施,这件事便到此结束。
这就是1963年发生在皇太极的清昭陵里面的“秘密地道”事件,由于预估失误,导致三名考古工作人员差点被困在地下,幸亏及时将其抢救出来,不然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由于这件事情发生在清朝的皇陵中,并且里面有“狐狸”、“秘密通道”等博人眼球的关键信息,再加上事后对此事进行了保密,因此,很多捕风捉影的人,就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把原本是一件十分正常与普通的考古工作,给渲染成一件“神秘”事件。
同时,清昭陵的北陵,在后来成为了北陵公园,其中包括方城、月牙城、宝城等景点都已经对外开放,但唯有地宫一直处于封闭状态,加上当地对发现地道这个事情一直都有各种说法,因此,就会越传越神秘,才会更让人觉得这里面有很多故事。

如今的清昭陵,与沈阳故宫、沈阳福陵和抚顺永陵,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经过多年的不断修缮,现在已经成为沈阳当地一个十分热门的旅游景点,这座历经数百年的皇陵,正以全新的姿态,欢迎着八方来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