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要正,开车要稳。
——李三观
《野史纲目》第493期
——野史纲目——
金瓜子,其实就是碎金,可别小看它,一枚小小的金瓜子,能让拥有它的人乐疯。
在很多清朝题材的影视剧中,我们都会看到皇帝用金瓜子赏赐嫔妃或者大臣的情节,一把黄澄澄的金瓜子,不仅让受赏赐的人连连口头谢恩,就连作为观众的我们,看着都十分过瘾。
之所以让戏里戏外的人看起来都十分激动,是源于人们对于黄白之物,一直都有一种天然的喜爱。
正所谓“盛世古董,乱世黄金”,黄金这种贵金属,自打被发现,就在人们的心中地位和价值非常之高,时至今日,黄金依然在现代经济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从一万两千多年前,黄金被人类发现之后,人们就对这种有着耀眼的光芒的金属点燃了独特的喜爱,从此,黄金就和人类的发展历史仅仅的结合在一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部人类历史,同样也是黄金的历史。
究竟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将黄金作为交易的媒介,已经不得而知,但是在记载的文字中,黄金一直都是各种形式的交易中,最具有价值的硬通货。
不管是什么文明,或者是什么年代,黄金这种特殊的金属,都是商业贸易中最优的选择,这种全空间地域通用的特性,造就了黄金独一无二的地位。
因此,古代乃至现代的人们,对于黄金,都会有一种骨子里的喜爱,这实际上,是黄金在人类发展历史中所扮演的重要地位所形成的必然结果。
同时,黄金的另一大特性,就是稀缺。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十九世纪之前,几千年的历史中,人类社会一共生产的黄金,还不足一万吨,注意,是整个人类社会,包括当时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国家和政权。
如果这样说没有概念,那么再看这一组数据。
在18世纪的一百年中,人类社会一共生产黄金200吨,也就是到19世纪之后,随着一系列黄金资源的发现,黄金产量才逐渐提高,仅19世纪下半个五十年,黄金的生产总量,就达到了五千年来的总和。
硬通货,再加上稀缺,这就造就了黄金在古代至高无上的地位,再加上几千年来人类对于黄金刻在骨子里的喜爱,由此,在获得黄金之后,激动也在所难免。
所以,我们在看到清宫电视剧中,那些嫔妃或者大臣,在被赏赐金瓜子后,连连叩头谢恩,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然,如果单纯是因为黄金贵重,也不至于让这些被赏赐的人如此激动,金瓜子的另一种意义,才是主要原因。
金瓜子,其实就是碎金块,但它与普通的碎金块又有很大的不同,是一种将黄金做成瓜子形状的碎金块,也就是说,它在具备实用性的同时,还具备观赏性。
受清宫题材影视剧的影响,很多人认为金瓜子只有清朝才有,实际上,在春秋时代,就有金瓜子的身影出现。
《东周列国志》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吴国大夫伍子胥,曾经遭到楚平王的追杀,慌不择路之下,逃到了濑水(位于今常州溧阳)边上,就在他饿的两眼昏花之际,一位浣纱女救了他。
这个美丽的浣纱女,将伍子胥带回家中,不仅让他吃了一顿饱饭,还细心地为他处理伤口,让伍子胥十分感动。
为避免连累这位姑娘,伍子胥只得连夜继续奔逃,临行之际,伍子胥一再叮嘱这位姑娘,千万不要泄露她的行踪。
而这位姑娘,为了信守承诺,让伍子胥放心,选择了投河自尽。
等到若干年后,伍子胥功成名就,就想找到这位姑娘表示感谢,但他来到濑水后,才得知当年这位姑娘为了保守秘密,做出了大义之举,这让伍子胥又感动有惭愧。
最终,伍子胥将三斗三升的金瓜子,倒入濑水,以示祭奠,这位浣纱女,被后人称之为“忠贞女”,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游至濑水时,还特意为此写下碑文。
“投金濑沚,报德称美,明明千秋,如月如水。”---李白《溧阳濑水贞女碑铭》
当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但足以证明,金瓜子并非是清朝独有。
不过,与清朝的金瓜子不同的是,早期的金瓜子,因受到冶炼技术的限制,大多是不规则的形状,这种不规则的碎金,被称之为“金锞子”。
这种“金锞子”,除了形状不规则之外,大多都会在上面刻有吉利的话语,如“状元及第”等,相对于它的实用价值而言,观赏价值更高。
因此,古人们也很少用“金锞子”当做交易的物品,而是作为一种长辈与晚辈、同辈与同辈之间相互馈赠之物,金光灿灿的“金锞子”不仅价值颇高,并且造型别致,受到了古代很多人的喜爱
而在冶炼锻造技术逐渐提高后,形状不一的“金锞子”才慢慢的演变成有规则的条状,类似于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金瓜子一样,但与“金锞子”一样的是,金瓜子也没有完全一样的,大小、轻重都不统一。
不过,这并不影响它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由于明朝初期,朝廷就开始对于金银进行管控,要求民间不得大量流通黄金,因此,黄金在市面上也就越来越少见,大多藏匿在皇宫或者国库当中。
到了清朝,虽说金银管控政策有所放宽,但对于黄金,朝廷依旧是极为重视,想方设法的搜罗民间的黄金,久而久之,金瓜子就成为清朝皇帝一个人的御用之物。
皇帝的金瓜子,肯定不是用来买东西的,而是用来赏赐后宫及王公大臣的,而收到赏赐的人,必定是因为某件事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与肯定,这在封建社会,是一种极高的荣誉,因此,金瓜子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意义。
清朝的金瓜子,一般每一枚重量约在20-30克之间,按照如今的黄金价格来计算,一枚金瓜子,就价值一万多元。
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要知道,清朝的妃子,每个月的月例才百十两银子,一枚金瓜子,就抵得上一个多月的收入,她们怎能不激动?
除了金钱价值之外,金瓜子更代表着皇恩与荣耀,对于受赏的人来说,这种荣誉是用钱换不来的,因此,也就极为珍视。
不过,与影视剧不同的是,清朝的皇帝可不会成把成把的赏赐金瓜子,虽说这东西在皇帝那里不缺,但也不至于用一把当做计量单位来赏赐。
像雍正朝的名臣张廷玉,功劳如此之大,一辈子也就攒了约摸一罐的金瓜子,而皇帝每次对他赏赐,也是按粒计算,根本就不会出现成把成把的现象。
倒不是皇帝小气,而是皇帝也知道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如果大把大把的撒出去,这东西就不稀罕了,也就体现不了金瓜子应有的意义。
不过,清朝的统治者中,还是有“大方”的人,慈禧太后就曾经在看戏时,遇到心情高兴的时候,往戏台子上大把大把的扔金瓜子。
不管是通过什么方式得到的,但凡拥有金瓜子的人,都以此为荣,很少人会将金瓜子拿出去换钱,而是小心翼翼地拿回去,恭恭敬敬的将其供奉起来,毕竟这是御赐之物,没有人会将这个拿出去随随便便就给花了。
因此,金瓜子的地位和价值,就这样逐渐地越来越高,本身黄金就是贵重物品,再加上其是皇帝赏赐,蕴含的意义就更加尊贵,因此,在清朝时,无论是后宫嫔妃,还是王公大臣,都以拥有金瓜子为荣。
皇帝也乐于看到这种结果,一枚小小的金瓜子,在他那里不算什么,但却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笼络人心也好,收买大臣也罢,或是显示皇恩浩荡,总之,金瓜子能够实现很多其他物品达不到的目的。
与其说受到赏赐的人重视金瓜子,倒不如说,收到金瓜子,就等同于得到皇帝的认可更为贴切。
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而手中有金瓜子,同样也不慌,并且,别人还要敬你三分,这种特殊的作用,在清朝的后宫中尤为明显。
电视剧《甄嬛传》中,沈眉庄得到了雍正皇帝赏赐的金瓜子,沈眉庄一转手,就给苏培盛抓了一把,这下让苏培盛顿时眉开眼笑,连说几句“不敢当”。
苏培盛缺钱吗?显然他不缺,但为何还会对金瓜子眉开眼笑呢?就是金瓜子的特殊作用。
前文也讲过,金瓜子只能是皇帝赏赐才会有,没有第二个渠道,因此,金瓜子就等同于皇帝,它的价值和皇帝紧密相连。
虽说苏培盛的金瓜子并非直接由皇帝赏赐,但同样意义非凡,有了金瓜子,就让他的地位更加的稳固,这就是他开心的理由。
因此,在此之后,苏培盛才会三番五次的不惜代价帮助沈眉庄,尽管电视剧演绎出来的有一定夸张成分,但在历史上也和这种情形差不多。
结语:
归根结底,并非是金瓜子本身有多么的贵重,而是由于金瓜子来自于皇帝赏赐,才让这件本就贵重的物品,更加的具有特殊意义,它象征着皇恩,象征着认可,象征着地位和功劳,因此,它才会让许多人趋之若鹜,在得到它后激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