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要正,开车要稳。
——李三观
《野史纲目》第561期
——野史纲目——
曾被誉为”康德第一保镖“的霍殿阁,因武艺高强专门负责保护溥仪,但却在50多岁的壮年之际硬是把自己”作“死了。
晚清至民国时期,曾出现过几个十分著名的武术家,除了我们熟知的黄飞鸿、霍元甲之外,还有一位就是曾被誉为”康德第一保镖“的霍殿阁。
之所以称霍殿阁为”第一保镖",是因为他曾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贴身护卫,在溥仪退位前后,霍殿阁都一直作为保镖出现在溥仪身边。
但这位第一保镖的结局却不怎么好,在其五十多岁壮年之际猝然而死,背后的死因,更多的是因为他自甘堕落。
究竟这位曾经的武林高手经历了什么,才让他在壮年之际猝死的呢?其实说得直白一点,那就是他犯了习武之人的大忌。
霍殿阁是河北沧州人,在其年少时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武术天赋。
光绪二十六年,霍殿阁的家乡小集村里,一户在当地有钱有势的张姓人家,请了几个武师前来教自家宗族里的孩子学习武术。
这种请武师来自家授教的方式,在当时十分的流行,一来是可以让宗族子弟强身健体,二来时局动乱,有武艺傍身的话,在日后也能保护宗族安全。
当然,只是有钱有势的人才能请得起武师,寻常人家根本没有这个实力。
而年少的霍殿阁,虽说也十分喜爱武术,但由于只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因此,同样也没有机会请武师亲自对他进行教授。
但村里张家请武师这件事,还是给了霍殿阁一个机会。
众所周知,学习武术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实战,只有进行实战,才会知道自身需要提升的地方在哪里,但又不能直接和师傅对打,因此,找几个陪练,就是一种十分合适的方式。
就这样,年少的霍殿阁成了张家子弟的一个陪练,说得直白带你,就是一个“人形沙包”。
俗话说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这句话放在霍殿阁身上十分合适,别人当陪练有可能只是混个薪水,但霍殿阁在成为陪练后,却开始疯狂的汲取着各种武术技能。
因此,在短短的数年陪练时间里,霍殿阁通过不断“挨打",不仅学会了二郎拳、三十六拳、四郎宽拳等诸多武艺,并且,在轻功方面,也略有小成。
所以说,从霍殿阁年少时的这段经历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几乎所有的成就都不是偶然的,只要你想,就不一定有机会。
霍殿阁惊人的学习速度和天赋,自然也引起了给张家教授武艺的武师们注意,在考量他的武艺之后,纷纷对这个练武的好苗子赞不绝口,因此,霍殿阁的名声就这样逐渐传开了。
有道是人的名儿,树的影儿,练武的好苗子霍殿阁,很快被一个武术大家得知。这个 武术大家,同样也是河北沧州人氏,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神枪“李书文。
提到李书文,在当时的河北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他曾学过八极拳,之后又习练大枪,其中对大枪的造诣极深,坊间传闻,他用大枪”刺壁之蝇,蝇落而壁无痕"。
作为习武之人,自然是十分爱才,因为,李书文在听说同行讲起霍殿阁后,就对这个年轻人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在经过一番考察后,决定收霍殿阁为徒弟。
光绪二十八年,十七岁的霍殿阁正式拜入李书文的门下,成为李书文的开山大弟子。
有了名师指导,霍殿阁的武艺那更是突飞猛进,本身师傅李书文就擅长用枪,因此,霍殿阁在这方面的造诣也是很深,经过数年的苦练,隐隐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境界。
据传,李书文教授霍殿阁“神枪”武艺时,常要他“昼扎铜钱眼,夜扎香火头”,什么时候达到能准确无误地扎穿铜钱眼而铜钱不裂、扎灭香火头而香火不断为合格,除此之外,对着镜子扎苍蝇,更是日常训练的内容之一。
到了霍殿阁学有所成的时候,已经达到了在镜子上用神枪扎苍蝇,苍蝇被扎死而镜子无恙的地步。
而部分资料里记载,霍殿阁更厉害的是,在镜子上涂上鲜血,吸引大量苍蝇后,他能在极短的时间里,把苍蝇全部扎死,同时保持镜子没事,这就十分了得了,说明他的枪法,不仅准而且极快。
看到徒弟技艺大成,师傅李书文也十分高兴,决定亲自带着徒弟闯荡江湖,在宣统二年前后,李书文带着霍殿阁,在北平、天津磨练其技艺,期间,霍殿阁曾在天津表演六合大枪对扎,因其精湛的武艺,被外人熟知,一时间名震津门。
自古以来,大多数习武之人的最大梦想,就是在学有所成之后报效国家,霍殿阁同样也是如此,在其名震津门后,经师傅介绍,也投身于行伍,借此机会,他结识了溥仪,并凭借高超的武艺,成为了溥仪的贴身护卫,人生由此达到了巅峰。
说起来,霍殿阁能成为溥仪的护卫,还有一段颇为传奇的经历。
1912年,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按照事先约定,民国政府同意溥仪暂居紫禁城,但在数年后,冯玉祥就将溥仪从紫禁城赶了出来。
之后,溥仪几经周转,终于在1925年,移居至天津静园,暂时安定下来。
当然,溥仪在天津的日子也不好过,尤其在他与日本人勾连上后,受到了日本人严密的监控,身边常有日本派来的士兵,说是保护,实则监视。
对此,溥仪极为不满,再加上当时他效仿自己的祖上,当一个“功夫皇帝”,因此,向日本方面提出,要请一个中国的武师,来充当自己的护卫。
对此,负责“保护”溥仪的两个日本武士十分不满,认为溥仪轻视了他们,因此就提出,如果找来的中国武师能战胜他们,就同意更换护卫。
而这个中国武师,正是霍殿阁。
前文讲到,霍殿阁在师傅李书文的介绍下,投身于行伍,凭借武艺,在部队中声名鹊起,同时,他又从来不仗技压人,很多人对他都赞誉有加,因此,溥仪在招聘护卫时,霍殿阁就成为众人首推的最佳人选。
而在与日本武士对决时,霍殿阁更是将他高超的武艺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一个与他过招的,是日本武士工藤铁三郎,没等其出手,霍殿阁仅用两个手指头,就将工藤铁三郎制服,而第二个上场的岩田爱之助,仅仅和霍殿阁过了三招,就灰头土脸的败北。
这下,日本人没什么可说的了,谁让他们技不如人呢?因此,霍殿阁就成为了溥仪的贴身护卫。
对于溥仪来说,也是十分欣赏霍殿阁的武艺和为人,时不时的跟他学习武艺,但众所周知,溥仪由于身体上的缺陷,导致身体素质极差,因此,即便是霍殿阁倾囊传授,溥仪也没能学多少东西。
但溥仪对霍东阁还是十分敬重的,正是因为这份感情,才会让霍殿阁在几年后甘愿远赴东北。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很快占据东北,为了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就计划成立傀儡伪满洲政府,而溥仪就成为了伪满洲政府的“皇帝”。
但溥仪在到达东北后,对于日本人的一些条件十分不满,同时他又不甘心当一个傀儡,因此,他就有心组织自己的势力,这个时候,他就想起了曾经的护卫霍殿阁。
在溥仪的邀请下,霍殿阁带着自己徒弟,远赴东北,再次组建了溥仪的护卫军,当然,日本人对此同样不满,为了打败霍殿阁,曾派出多名剑道、空手道、柔道等高手与霍殿阁比试,但无一例外的是,每一场比试都大败而归。
看到霍殿阁如此神勇,让溥仪十分高兴,在他的授意下,霍殿阁和徒弟们成了近卫军,想以此保护溥仪的人身安全和捍卫清廷尊严。
但此举,让日本人愈发不满,因此,双方不少为此发生冲突,日本人也不断地想方设法来找霍殿阁的麻烦。
终于在一次冲突中,让日本人抓到了机会。
某天,霍殿阁的几个徒弟去大同公园游玩,刚好碰到了日本人的一支小巡逻队,有道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双方没说几句,就发生了剧烈的冲突,期间,日本人的巡逻犬将霍殿阁一个徒弟咬伤,这个徒弟也是年轻气盛,一脚就把这只狼狗踢死了。
这下,日本人不愿意了,双方由言语冲突上升到肢体冲突,日本人妄图将霍殿阁的徒弟逮捕,但他们哪里是对手,三下五除二,就被霍殿阁的徒弟们打趴下。
其中,一名日本关东军上校、两名日军参谋和几十名日本兵都被打伤。
此事发生后,日本人自然是不会善罢甘休,以“反满抗日为由,开始大肆逮捕和杀害霍殿阁的徒弟,就连霍殿阁本人都受到了波及。
紧急之下,霍殿阁只得向溥仪求救,期望溥仪能在这件事上做主,但可惜的是,霍殿阁找错了人,溥仪对此也是无能为力。
要知道,溥仪当时在东北也是自身难保,就连自己的人身自由都做不了主,爱妃谭玉玲被日本人害死他也无力回天,如今他怎么会有能力帮助霍殿阁呢?
不是他不想帮,而是他不敢,也不能帮。
但溥仪的反应,让霍殿阁大失所望,同时也因为对前途失去信心,再加上徒弟被抓也无力解救,因此,心灰意冷的霍殿阁,向溥仪递交了辞呈,离开了溥仪身边。
从胸怀壮志到心灰意冷,霍殿阁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人生,曾经的他是人人尊敬的“帝师”,而如今却眼睁睁的看着徒弟被日本人抓走却无能为力,这不仅让他极为失落,也让他由此染上了诸多恶习,正是这些恶习,要了他的命。
离开溥仪后,霍殿阁没有留在东北,毕竟东北到处都是日本人,留在这里随时都有可能被日本人暗中杀掉。
因此,几经辗转后,霍殿阁回到了天津这个曾经让他名震江湖的地方。
其实在当时,霍殿阁的名头还是很响亮的,尤其是在天津,毕竟他曾经在这里声名鹊起,再加上他在给溥仪当护卫之前,还在天津开过武馆。
因此,如果当时的霍殿阁能重新振作,那么还是能有一番作为的,并且,在他回天津不久,就爆发了“七七事变”,如果他能出山,也有可能会一呼百应,为国家出一份力。
只可惜,他并没有重出江湖,而是选择了沉沦。
回到天津后,霍殿阁进入隐居状态,并且,开始酗酒,这酒喝多了嫌不过瘾,又染上了烟土,这两样加起来,让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我们都知道,习武之人最忌讳的就是沾染上烟酒这种恶习,一旦染上,那么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导致身体素质快速下降。
但霍殿阁却对此乐此不疲,不仅如此,根据部分回忆录记载,当时的霍殿阁还时常出入青楼,或者把一些烟花女子招至家中,整日和她们饮酒、抽烟土作乐。
俗话说,色是刮骨钢刀,再加上酗酒和烟土的加持,让霍殿阁的身体逐渐垮了下去,终于,在他57岁那年,再也坚持不住,一病不起,医治无效后去世。
曾经一代武术大家,就以这样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
总而言之,霍殿阁的人生颇有些悲剧,少年时的他因为极有天赋,被名师李书文看中,在其教授下技艺大成,自此名震津门,中年时凭借高超的武艺成为帝师,担任溥仪的护卫,本想有所作为,但无奈恰逢乱世,因此,空有一身功夫却无用武之地,而在其离开溥仪后,又自甘堕落,最终让自己因为恶习导致病重而死,不得不说,霍殿阁的死,谁都不怪,要怪就怪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