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要正,开车要稳。
——李三观
《野史纲目》第791期
——野史纲目——
一朝天子一朝臣,想必和珅体会的最为真切。在古代,天下都是一家人的天下,为了争夺权力,所谓的忠义和亲情,早已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于是,皇帝们便经常爱干一件事,那就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因此,在朝堂之上,除了天下大事之外,不同派别之间,还在互相争斗。
可后人,却偏偏喜欢将古人分好坏。我小时候看电视剧,特别喜欢问的一句话:“他们是好的还是坏的?”
原本在我的眼中,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好人,一类是坏人。可后来我认为我错了,历史人物不能按照好人和坏人来区分。
和珅是好人还是坏人
提起和珅,他身上想必早已贴满了贪官的标签,按照当下的标准来看,他自然要被划归到坏人的那一列,这是站在普通人的立场上来评判的。
可在古代,普通人对于统治者来说有多大影响,想必用“蝼蚁”二字比较贴切一些。聚在一起,虽然力量强大,可他们又是那么的渺小。
因此,和珅的好坏,普通人说了不算。想必很多读者就要问了,不管哪个朝代,贪腐问题一直都是大问题,他们就是帝国的蛀虫,统治者们怎么会放任不管。
和珅之所以能够混得如鱼得水,比不是他蒙蔽了乾隆的双眼,而是乾隆故意纵容为之。因为和珅是贪官之前,他首先是一个干吏,是一个能力很强,能够帮乾隆处理问题的人。
和珅的父亲仅仅是八旗里面的一个副都统,可父母却在和珅出生后不久,就因病去世了。于是,和珅连读书科举的路都没有办法继续走下去。
和珅一没有背景,二没有关系,可就算是读了几年的书,还是留下了“少小闻诗达礼”的评价。
在公元1767年,竟然娶了户部侍郎英廉的孙女,这也为他之后的崛起之路,奠定了基础。
在公元1769年,和珅继承了高祖尼雅哈纳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职,不单单有了俸禄,作为大清朝开国功臣的后代,根正苗红的八旗子弟,还有了随侍皇帝的机会。
在公元1772年,和珅当上了乾隆皇帝身边的三等侍卫。在皇帝眼前晃悠,要么犯错了被拉出去了,要么就是受乾隆待见,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珅属于后者。
就这么着,乾隆嘴上说的事,和珅干明白了,乾隆心里想的事,和珅也干明白了。乾隆晚年,操心了一辈子,就想着能够放松放松,而和珅,恰巧就让乾隆用着顺手。
和珅贪污,乾隆知道吗
乾隆能够在皇帝位置上待这么久,其看人和识人的能力,自然不是吹的。所以,就连嘉庆都能轻轻松松将和珅干倒,乾隆就更容易不过了。
所以,和珅贪污受贿这事,乾隆是知道的。和珅贪污,背后暗中支持的大佬,就是乾隆。和珅背靠大树好乘凉,成为了乾隆敛财的代理人。
有的读者会说我胡说八道,乾隆作为一国之君,天下都是他的,为何还要多此一举?之所以这样,乾隆塑造的形象便是低调谦和。
如果在位期间贪图享乐,将国库的钱私吞,挪给自己用的话,必然会坏了自己的名声。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又如何会这么不爱惜自己的羽毛。
纵观乾隆整个职业生涯,当了60年的皇帝,他多次下江南,修建圆明园等,很多事都是和珅张罗着安排的,而和珅擅长什么?就擅长揣测乾隆的心意。
和珅肆无忌惮地敛财,看似自己贪污,实则是为乾隆办事,这也是和珅能够一直不倒的原因。
为了方便捞钱,和珅还制定了“议罪银”的制度。
官员犯了错,可以花钱来减免罪过,此政策一出台,受到了贪官污吏的欢迎。只要是能用钱来摆平的事,就不能算是什么大事。
此制度实施之后,便将贪官污吏的钱,收归到国库之中。可不管是怎么转化形式,受到压迫和剥削最深的,还就是被称之为“蝼蚁”的百姓。
因此,乾隆在位期间,通过一大批的贪官污吏,来趁机敛财的方式,让大清王朝开始走向没落。
和珅的保命书,只有三个字
所以,即便是乾隆退位之后,和珅依旧是乾隆在朝堂上的代理人,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让嘉庆皇帝恨得牙根痒痒。
当然,和珅与嘉庆之间的过节,也不仅仅是因为这一件事。和珅和嘉庆玩不到一块,就只能愈发地依靠在乾隆的身边。
和珅未尝不知道,乾隆是肯定熬不过年富力强的嘉庆皇帝的,等到乾隆去世之后,嘉庆皇帝必然要治他。
于是,和珅便早早地请乾隆下了一封保命诏书,但和珅却没有早早地打开查看,或许他太信任乾隆了。
嘉庆亲政之后,便搜罗了20条罪状,要将和珅抄家处决。经营了一生的和珅,竟然这么轻易就被嘉庆抓了起来,眼看就要到了被处决的时间了。
和珅淡定得取出了从乾隆处讨要来的保命诏书,打开之后,上面写了三个字,让和珅直接傻眼了。
上面赫然写着三个大字:留全尸。
后记
嘉庆也是个大孝子,对于他来说,和珅只要是死,怎么死他倒不是怎么在意,最终和珅一条白绫自尽,也算是留下了全尸。
世人皆传,和珅是乾隆留给嘉庆的财富,或许乾隆是想让嘉庆一样,按照乾隆的模式,继续让和珅敛财,维护国家的正常运转。
可谁知,嘉庆却直接将和珅干掉。嘉庆帝整个职业生涯,就干了这么一件轰轰烈烈的事,可是,大清朝还是在他的手中走向了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