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似苹果,食用超2千年,曾红极一时,为何如今几乎销声匿迹?



随着农业技术不断的发展,现在不管是蔬菜还是水果,品类都是越来越多了,虽然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随着新品种的不断发展,很多老品种也被逐渐淘汰了,很多小时候能够经常吃到的水果、蔬菜,到现在却成了稀罕货。
前2天就有读者私信我说,小时候经常吃一种小苹果,味道酸酸甜甜,比现在的苹果小2倍多,为啥现在市面上都见不到了呢?正好这个问题和本期主题相符,笔者就借由这个读者的问题,来跟大家聊聊。

这位读者所提到的小苹果叫做“沙果”,在30多年前,也就是咱小时候那会,可是非常流行的一种水果,价格不贵,几分钱一斤,个头不大,只有红富士的三分之一,特别适合小孩和老人吃,所以在那个时候十分受欢迎。
在当时,这沙果不仅种植面积大,而且很多老一辈的人还会在自家的地里或者房前屋后种上一株,这样每年就能有新鲜的沙果吃了。笔者就记得儿时那会,常常会因为等不及成熟,偷偷去摘了吃,一边涩的乱叫,一边却在开心的笑。而且沙果成熟之后要及时采摘,若是采摘不及时,就会掉一地。
可以说,沙果曾红极一时,是老一辈人常吃的水果之一,可如今却几乎销声匿迹了,在绝大部分地区的超市、水果店都很难看到它的身影了,沙果是怎么了?

沙果是什么?
沙果学名叫做“花红”,也有“林檎”、“小苹果”、“ 文林郎果”等叫法,是蔷薇科苹果属植物,也是我国特有植物,它酷似苹果,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食用历史,从资料上来看,食用已超2千年了。
在《广志》中就有记载:“柰有白、青、赤三种。张掖有白柰,酒泉有赤柰。西方例多柰,家以为脯,数十百斛以为蓄积,如收藏枣栗。”
《广志》中的“柰”便是沙果在古代的叫法,从这记载中就可以看出,早在汉晋时期,柰就广布于我国甘肃、新疆、陕西一带,而且当时的人们都会把它储藏在家里,当成食物来吃,可见沙果在我国的食用历史有多悠久,地位有多高了。

发展到了我童年那会,也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沙果也成了红极一时的水果,几乎在全国各个地区都有种植,品种也发展出了很多,如龙冠、K9、幺二三、黄太平、黄宁靖、大秋、串铃、山里红等。
其中龙冠和幺二三算得上当时最受欢迎的品种了,现在只要上了点年纪的人,几乎都知道,要是问20几岁的年前,估计就没听过。
那么沙果既然能红极一时,为何如今却几乎销声匿迹了呢?

笔者个人认为原因有三点:
1、种植面积减小。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苹果相比,沙果的生长周期长,储存时间短,其成熟后的贮存时间为3到5天,一旦过了贮存期,果实就会发黑、腐烂。
而苹果,尤其是红富士之类的品种,生长周期短、储存时间长,受这2个因素的影响,沙果的经济效益逐渐难以满足果农们的期望,因此慢慢将它遗弃,而改种苹果了,使得沙果的种植面积减小。

2、不缺水果吃。以前不管是经济条件还是交通条件,都远远不如现在,那时候想吃到外省的水果,很难,基本上都只能吃本地的,而且那时候水果种类也远远不如现在丰富,因而那时候的果农都会种植一些易种、易活、产量高的品种,沙果恰恰就是这样一个水果品种,所以那时候被广泛种植,甚至很多农村的朋友还会在自家地里或者房前屋后种上1、2株。
可现在不一样了,交通那么发达,想吃哪个地方的水果都能吃到,基本上不缺水果吃,而沙果作为我国的一种古老水果品种,已经很长时间没新品种出现了,不仅满足不了果农们的需求,也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自然会被淘汰。

3、发展方向不同。沙果的品种多,但除了幺二三和龙冠之外,绝大部分都很酸,尤其是K9,即使成熟了,也会有一股抑制不住且酸倒牙的酸,这让现代很多吃惯了甜及酸甜水果的人受不了它的味道。
不过,沙果虽酸,但它的深加工却十分不错,可以加工成果脯、果丹皮、果酒、果酱等诸多产品,所以为了发挥它的经济效益,目前很多从事沙果种植的果农,都会把沙果卖到这些深加工厂里,很少再将它作为水果来售卖了。

总的来说,沙果之所以看起来几乎销声匿迹了,跟它的种植面积和发展方向有关,其实它并没有消失,目前依然有种植,如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这里种植的“乐都”沙果被评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这里盛产的扎兰屯沙果也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还有东北一带也还有种植。只是沙果很少再以水果出现在市面上了,换了种方式而已。
但这几年,由于深加工也越来越少了,让沙果总的种植面积还是有所减少,有些地方甚至也处于濒临消失的边缘了,着实让人心痛,但优胜劣汰这样的市场上规律谁也摆脱不了。
各位朋友,你吃过沙果吗?你喜欢吃它的哪个品种,是幺二三,还是龙冠,还是其他呢?你觉得沙果还能发展起来吗?欢迎留言交流哦!
觉得文章有帮助,记得点“赞”和“在看”,您的支持对我很重要,谢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