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月就是我期货股票二十年的日子了

  网络文摘: 大脑的终极秘密——从狮子也有意识谈起(2)
  4. 心理学派之间的争论

  ① 结构主义

  19世纪末,以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ilhelm Wundt, 1832—1920)及其学生铁钦纳(Edward Bradford Titchener, 1867—1927)为代表的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心理学派认为,意识经验是各种简单元素的群集,即意识的内容可被分解为基本要素,如同一切物质可分解成各种元素一样(譬如,H2O可以分解成H和O),心理学也可以运用实验方法分解出基本心理元素,再探寻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Schacter et al. 2009)。



  Wilhelm Wundt (1832—1920)

  美国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1842—1910)指出,还原论者会认为,“如果我们完全知道莎士比亚的神经系统,以及他周围的所有环境条件,我们就应该能够知道为什么在他生命的某个时候,他的手在一些纸上勾勒出那些蟹状的小的黑色痕迹,我们为简略起见称之为哈姆雷特手稿。我们应该理解每一次涂改和更正的理由,我们应该理解所有这一切,而一点也不承认莎士比亚头脑中思想的存在。这些字和句子只是被看作是纯粹的简单的外部事实,而不是它们本身之外的任何事物的迹象”,然而,这是关于莎士比亚艺术创作的所有事实吗?不是!William James认为,“所有这些都不能阻止我们对莎士比亚的精神历史给出一个同样完备的说明,在这个说明中,每一线思想和情感都应该有它们的位置。精神的历史将伴随着肉体的历史”(高山2010)。



  William James (1842—1910)

  ②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behaviorism)起源于19世纪末,为了克服精神分析学和其它传统心理学难以进行实验研究的缺点。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dward Thorndike)提出了效果律(law of effect),认为行为倾向随奖励而增加,随惩罚而减少(Gray 2007)。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Ivan Pavlov, 1849—1936)提出了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理论:在斯金纳箱内装一个操纵杆,一个食物盘,将操纵杆与提供食丸的装置相连,饥饿的白鼠在箱内活动中偶尔踏上操作杆,就有一粒食丸掉落在食物盘内,白鼠便吃到了食丸,白鼠经过几次尝试,就学会了按压杠杆以填饱肚子(图6),于是斯金纳认为,有机体的反应与随后出现的刺激条件之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影响之后反应发生的概率。因此,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主张心理学研究应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是内省法。



  图6斯金纳与他的实验箱(修改自“Silly rabbit”/Wikimedia Commons)

  问题是行为是意识或心理活动的结果,但它并不能完全反应一个人内部的感觉、表象和情感,亦无法完全刻画一个人的意识体验或情绪内省,通过行为观察并不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

  ③ 机能主义

  19世纪末,詹姆士提出了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James 1890)。他认为,应该从进化的视角考察我们的思想和感觉,思考是脑的功能,嗅觉是鼻子的功能,这些技能之所以会发展起来是因为其本身的适应性——它们对祖先的生存做出了重大贡献。意识服务于一种目的,即使人们能够回顾过去,调整当前环境并计划未来。

  机能主义认为,精神状态(信仰、欲望、疼痛等)只取决于它们的机能,即这些精神状态与其它精神状态、感觉输入和行为输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机能主义是介于物理实现(physical implementation)与行为输出之间的一个理论(Marr 1982)。

  机能主义学派批评构造心理学只是静态地研究意识的结构,而忽略了意识是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他们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基本元素的做法,强调心理现象对客观环境的适应性,将心理视为一种生物适应的工具,主张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机能主义可进一步区分为机器机能主义(machine functionalism)、结构机能主义(structural functionalism)、精神机能主义(Psycho functionalism)、分析机能主义(Analytic functionalism)和机械机能主义(Mechanistic functionalism)等不同类型。

  ④ 格式塔心理学

  20世纪初,在德国兴起了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其代表人物有Kurt Koffka(1886 –1941)、Max Wertheimer(1880 –1943)和Wolfgang Köhler(1887–1967)。他们的主要观点是:在心理现象上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整体的性质不存在于它的部分之中,而存在于整体之中;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行为与心理物理场的因果关系,这个心理物理场含有自我和环境的两极性,它们都有自己的结构(Bruce et al. 2003)。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构造主义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



  Kurt Koffka (1886-1941)

  Crick(1994)对格式塔这样解读:“你的大脑必须根据你以往的经验和你的基因中所体现的远古祖先的经验,通过发现各个部分的最优组合,主动地构造这些‘整体’”。

  ⑤ 现代心理学

  Crick(1994)指出,关于意识,“大多数现代心理学家都回避提及这一问题,尽管他们的许多研究都涉及意识。而多数现代神经科学家则完全忽视这一问题”。在行为主义盛行的20世纪70年代,意识研究甚至被认为是科学上的禁忌。Horgan(1996)甚至悲观地预言,人类永远不可能完全了解意识与心灵。

  5. 物质与意识之间的鸿沟

  其实,我们难以回答这样的问题,譬如,有意识和没有意识到底区别何在?什么使一些存在物(如人的大脑)有意识而另一些则没有?

  Nagel(1986)感叹道,我竟然是世界的一部份,这是令人难以理解的事实。没有中心(没有心灵)的宇宙,在其浩瀚的时空之中,不可思议地产生了人,也产生了我,借着产生Nagel这个人而产生了我。亘古以来,并没有一个东西是我,但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某一个物理组织形成了,突然地我就存在了,而且存在直到这个物理组织死亡为止。在宇宙的客观流动里,这个存在物,对我而言是主观的事件,似乎未曾产生一丝涟漪。作为一个种属(人类)的一个个体,如何可能产生这样令人惊异的后果呢?

  John Tyndall曾说,“从脑的物理到相应的意识事实的过渡是不可想象的。承认一个确定的思想与一个确定的分子作用在大脑中同时发生,我们却不具有这样一种智力器官,也明显不具有这种器官的任何初级形式,它可以使我们通过理性过程从一个过渡到另一个”(高山2010)。

  美国量子物理学家马基瑙(Henry Margenau, 1901-1997)认为心脑交互作用与量子力学的概率场类似,没有质量,也没有能量,但却能在微位(microsite)上有效地发挥作用。他说,“像大脑、神经元和感觉器官这样非常复杂的物质系统,其组成成分小到足以受到量子概率定律的支配,即这些物质器官具有多种可能的变化状态,而每种状态则以一定的概率出现;如果某种变化发生时需要能量,或需要比其他变化或多或少的能量,错综复杂的生物体会自动地提供。但不会要求心智来提供这种能量……可以认为心智是一种场,是物理意义上可以接受的场。但其作为一种非物质的场,可能和概率场类似”(Margenau 1984)。

  由大量原子组成的人脑为什么会具有意识,具有快乐和悲伤呢?无论如何,现代科学对一堆原子行为的预测中绝没有快乐,它甚至根本不知道快乐是什么。然而,我的快乐是如此的真实,在某种意义上,它比现代科学所研究的客观世界更加真实。这便是最难的科学谜题——意识问题。人们可以进一步追问,如果单个原子没有快乐,一堆原子又如何能有快乐呢?如果单个原子也有快乐,为什么人们从未发现呢(高山2010)?依笔者之见,在自然界中物质从低层次走向高层次的过程中涌现出新的特质不足为奇,这种疑问既滑稽又可笑。此外,对意识的探寻不可能一步直达原子,但如果对从生命的起源到复杂动物的诞生之演化历程进行追踪与还原,还是有可能接近意识起源之谜底的。

  Chalmers(1996)提出了一种离奇的设想。他说,对意识的解释依然是一个艰难的问题,如果我们不假设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一个基本属性,就无法解释脑是如何产生了意识功能的。他主张,世界的根本存在不是心也不是物,而是信息,而信息具有两种性质——物质和意识。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变了形的二元论,只是将信息与物质世界等同起来。其实,离开了生命,信息将不复存在(谢平2016)。

  三、自我、本我和超我

  人们试图对人的个性(人格)进行区分,因此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说,其中最著名的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理论,即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个部分所构成(Freud 1933)。在心理学家看来,意识与人格之间存在内在的关联。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的意识宛如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是意识,隐藏在水面之下的冰山主体则是无意识,称之为“冰山理论”。他提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冰山理论”中的水面)和无意识(图7)。

  本我是从德国哲学家尼采借来的术语,意指无意识的本能、冲动与欲望,它脱离逻辑与现实的约束,是与生俱来的生物学本性。本我遵循所谓的“快乐原则”,即追求快乐而逃离痛苦。

  自我指处于社会生活的现实要求之中的人之理性部分,它遵循所谓“现实原则”,即为了适应现实的生存环境,个体对本我加以约束和压抑。

  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是良心与理想的化身,它指导自我、限制本我,遵循所谓“理想原则”。

  也可以这样来解读,即本我是一种野性的驱动力,自我是一种现实化的控制力,而超我是一种理想化的指引力。

  虽然这个人格构成图表只是一种抽象的精神分析,是一种主观的猜测,但它却启发了后来的研究者去寻找大脑中主管人格的三个心理结构之具体区域,即去构建一个心理的神经解剖图谱(坎德尔2007)。

  Popper(1977)认为,自我并不是一个“纯粹抽象的本我”,后者只不过是指一个主体……自我在任何时刻包含着愿望、规划、期盼、行动决定以及对自己作为做出各种行为的自我(行动的中心)的栩栩如生的意识……所有这些又都和该自我所在的脑里正在发生的无数“活动”在密切互动。



  图7 Freud的冰山理论及人格结构理论示意图(来源:Wikipedia)

  Searle(1984)说,“如果我们想要获得彻底的自由,看来我们就必定要假设,我们每个人的头脑里存在一个自我,这个自我能干涉大自然的因果关系”。

  Eccles(1989)指出,“每一个人性之人都能认识到他自己的唯一性……对这个不解之谜的一个看似有理的常见答案是,断言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是该自我贯穿一生所积累起来的经验的唯一性。我们的行为和记忆,事实上我们内在的、有意识的生命的全部内容都依赖于我们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我们既不会消除一个自我,也不会创造一个新的自我”。

  四、波普尔的三个世界

  奥地利籍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Karl Popper)在《客观知识》一书中提出了三个世界的设想(Popper 1972):世界I是物理对象(包括人脑)和自然状态的总体;世界II包括所有的主观知识和意识状态,世界III是客观意义上的知识总体,是包括语言在内的整个人造的文化世界(图8)。



  Karl Popper (1902-1994)

  这里,物质世界与意识(或心灵)世界是相互独立的实体,这与笛卡尔的二元论相一致,但承认心灵与物质的互动,并交换信息。当然,三个世界的设想更像是一种信仰而非实证。

  简单地说,世界I是物理世界,世界II是精神世界,世界III为精神活动的产物。世界II创造了世界III,而世界III又通过某种反馈过程部分地创造了世界II。尽管世界III是编码记录在诸如纸墨等物质基础上,但其本身是非物质性的,本质上是艺术家、思想家、说书人以及随后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的总合。世界III决定了现代人和所有其它动物(包括类人猿在内,尽管它们和人类有遗传相似之处)有质的不同,世界III已经改造和转变了人类的进化发展(Eccles 1989)。



  图8 包括所有存在和所有经验的三个世界示意图(仿Popper and Eccles 1977)

  五、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是指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身心活动的察觉,或自己行为的反思。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自我意识是一种自我反省(introspection)的能力,是将自身作为一个个体从环境和其它个体区别开来的能力。简单地说,自我意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所构成。人们的一个愿望可能是想藉此将人与野蛮的动物界分离出来。

  如何确定某种动物是否和人一样也具有自我意识呢?美国心理学家Gordon G. Gallup于1970年设计了一种镜子测试(mirror Test)方法。现已知道,成年的黑猩猩、海豚等可以认出镜中的自己(图9),据此判断它们可能具有自我意识。其实,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都是抽象的说法,很难界定。我认为,无论什么种类动物的个体都应该能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可能意识的方式有所不同,否者它们为何要去进行生存斗争呢?),它们都在体验,也都能进行自我控制(虽然机制或程度可能不尽相同)。试问,我们怎么能知道猴子就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呢?难道猴子就不知道饥饿、疼痛的是自己?



  图9捷克Dvur Kralove动物园的黑猩猩对着镜子照自己(来源:sipaphoto.com)


  进化生物学家多布赞斯基对自我意识(他称之为自知)这样描述道:“自知是人类的根本特征之一,可能是最根本的特征。这一特征是进化上的新生事物;人类的祖先——人科动物——只有非常初级的自知,或许根本就没有这种能力。然而,自知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阴暗面:害怕、焦虑和对死亡的自知……人被他对死亡的自知所困扰。一个自知自己终将死去的物种是由对此无知的祖先进化而来的”(Dobzhansky 1967)。

  Armstrong(1981)指出,“内向感知过去一直被称为内省(introspection)或内省觉知(introspective awareness)。因此我们不妨把这第三种意识称为内省意识(introspective consciousness)。这是一种对我们自己心灵正在进行的活动和所处状态的像感知那样的觉知……由于内省本身也是一种精神活动,内省自身也可成为内省性觉知的对象”。内省意识就是我们所谓的自我意识。

  脑的什么部位决定我们具有自我意识的呢?我们在生物学上是如何被组织成具有自我意识的呢?Oberman and Ramachandran(2009)推测,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s)可能提供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神经基础,这种细胞是20世纪90年在灵长类动物中发现的(Rizzolatti et al. 1999),它们位于运动系统,能够在执行一个动作或观察别人做同一个动作的时候被激活。在人类,有镜像神经元参与的脑活动发现于运动前皮层、辅助运动区、初级躯体感觉皮层以及顶叶下回等脑区(Molenberghs et al. 2009)。

  Popper and Eccles(1977)认为,有自我意识的心智并不只是被动地参与对神经事件的读出作业,而是像探照灯那样主动地对神经事件做搜索作业。所有复杂神经活动过程可能时时刻刻地呈现在心智的面前,按心智的注意、选择、兴趣或动机,心智可从联络脑区的极大量运作组合里做选择,搜索这个那个、这里那里,把从联络脑区许多不同区域读出的结果融合在一起。有自我意识的心智以这样的方式统一了经验。

  六、是否存在动物意识?

  Bekoff(2007)问道,“猫在舒舒服服打呼噜的时候,它的所想所感是什么?正在奔跑玩耍的狗的脑海里掠过的又是什么?当一只大象用鼻子触碰一个死去的同伴时,它的心理有何感想?驴子在静静地吃草,享受周围景物时感受如何”?

  其实,我们对动物界中的意识界定问题还未达成共识,因为我们对如何定义意识一直存在争议。难道猴子、老虎、狗等没有意识吗?还有青蛙、蝴蝶、变形虫又怎么说呢?意识是否是动物界的普遍特性呢?或者只应该将意识限于人类?这些都难以作答。

  达尔文在《人和动物的情感流露》一书中曾记述道,“我曾养过一只大狗,就像其他狗一样,它非常喜欢出去溜达。它高兴的时候,会在我前面慢慢地小跑,高抬着头,稍微竖起耳朵,尾巴翘着,但并不僵硬”,但当达尔文改变了路线,而狗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继续散步的时候,“立刻家里所有的人都能发现它的沮丧……它的头低垂着,整个身体矮了下去,一动不动,耳朵和尾巴唰的一下全耷拉了下去,但是尾巴还是轻轻地摇摆着……它的表现就是可怜而无助的沮丧”(Darwin 1872)。达尔文认为,即使是不会说话的动物也能思考,不同物种之间的区别是程度上的而不是本质上的,即动物之间智力上的区别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

  一些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认为存在动物意识,并列举了一系列行为,作为一些动物对它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抱有信念的证据(Griffin 2001)。Bekoff(2007)认为,动物有感觉或者会思考的一个证据就是它们行为的灵活性,譬如,猴子们认为它们不能通过某次实验,它们会拒绝加入,又如,老鼠们在穿过迷宫后常常会花点时间思考,在脑海中将自己经过的路线回顾一遍,以调整自己的行为,即动物们需要选择性地面对特定的刺激、有意识地在多种行为选择时,很多都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它们观察自己的环境,并且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做出合适、有目的且灵活的决定。动物们所展现出的这种行为模式的灵活性证实了它们的意识性和情感性,而不仅仅是根据遗传直觉。

  Feigl(1967)指出,“每个有意识的人类个体‘生活经历’的直接状态,以及我们确信某些高等动物也具有的这种状态,是和这些生物体的神经运作(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尤其是大脑皮层运作)的某些方面(大概是结构组成方面)相等同的。……这种状态在神经生理学上是指高度分布式的复杂神经元发放模式”。

  Edelman(2006)指出,“虽然我们无法体验其他物种的意识,但我们推测像狗这类动物也具有意识。这种推测是基于它们的行为以及它们的脑与我们的相似程度。但我们一般不认为它们具有对意识的意识……狗和一些哺乳动物,如果有意识的话,是原始意识,这是在一瞬间的整体场景体验,我称之为记忆当下……虽然它们对当前的事件有意识,只具有原始意识的动物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处于意识状态,对过去、未来或有称谓的自我也没有概念”。这类观念需要体验更高级意识的能力,而这依赖于语意或符号能力。黑猩猩似乎具有初步的这种能力”。

  Eccles (1989)认为,其它哺乳动物与人一样也具有内心体验,这种属于世界II的活动能对属于世界I的大脑皮层事件有效地发挥作用。其它哺乳动物拥有一个对应于它们意识的世界II,并与人类的世界II共享同样的外在感觉和内在感觉的一般属性,只是不具备像心理、自我、灵魂或意愿等人类独有的中心范畴(图10)。



  图 10 人和其它哺乳动物的心脑交互作用,上半部包括各种外在感觉和内在感觉属性在内的世界II,而下半部是大脑皮层(世界I)的一部分——以垂直虚线标出联络脑区模块,双向箭头表示跨越边界的交互作用(仿Eccles 1989)

  但是,关于动物界是否存在意识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人类以外的其它动物缺乏表达人类语言的能力,因此无法告诉我们它们的经历与感受。很多人凭借一种强烈的直觉认为,像猫和狗这样的动物是有意识的,而像昆虫这样的动物就没有,但这常常是基于人们与宠物的关系以及他们观察过的其它动物的一种直观判断(Allen and Zalta 2011)。一般来说,将主观经验作为意识本质的哲学家们相信,与之相关联的动物意识的存在与性质是绝不可能被我们人类准确知晓的,因为,无论我们对一个动物的脑和行为有多么地了解,但我们绝不可能将自己真正放入动物的大脑中去像它们一样地去体验世界(Nagal 1986)。

  Eccles(1989)批评道,“进化论者对动物进化中精神作用(mentality)的出现给他们唯物主义理论带来的巨大不解之谜置若罔闻,这一点非常令人不安。比如,迈尔(Mayr 1973)的经典著作《动物物种和进化》(Animal Species and Evolution)、莫诺(Monod,1971)的《偶然性与必然性》(Chance and Necessity),或者是威尔逊(Wilson,1975)的《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Sociology:The New Synthesis)都只字不提精神作用的进化……但是,至少对高等动物而言,我们现在必须承认‘动物意识’(animal awareness)的存在性,这对进化论学者来说是一个挑战。科学发展到今天,光是回避这个问题已经无法搪塞过去了”。

  2012年,来自神经科学不同领域的杰出科学家齐聚英国剑桥大学举行了Francis Crick的纪念会,发布了《关于意识的剑桥宣言》(The Cambridge Declaration on Consciousness),其中关于动物意识的问题这样论述道:“行为、神经生理和神经解剖方面的证据显示,鸟类存在明显的意识平行演化例子。接近人类意识水平的证据在非洲灰鹦鹉观察到。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情感网络和认知微电路远比以前想象的更为同源。此外,一些鸟类种类展示出与哺乳动物相似的神经睡眠模式,包括REM睡眠,以及像在斑马雀中发现的神经生理模式,以前认为需要哺乳动物的大脑皮层。特别是喜鹊在镜像自我认知研究中表现出了与人类、巨猿、鲸和大象的惊人的相似性……趋于一致的证据表明,非人动物具有支撑意识状态的神经解剖学、神经化学和神经生理学基础,并具有呈现意向性行为的能力。因此,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在产生意识的神经基础方面,人类并非独一无二”。
  网络文摘: 大脑的终极秘密——从狮子也有意识谈起(3)

  七、意识在哪里?

  Eccles (1989)指出,“脑,而且只有脑,是我们个性的物质基础。我们将脑视为有意识个性的载体的时候,也要认识到脑的很大一部分对此并不起关键作用”。关于意识位于脑的什么地方的判断,主要依赖于对不同部位脑损伤的临床医学研究。

  1. 笛卡尔的松果体

  笛卡尔认为人类的心灵和其纯粹的物质居所——脑之间存在一种联系,心灵控制身体的运动,而身体通过其感官提供环境中所发生的信息给心灵。他推测这种相互作用是在位于脑上方(埋在大脑半球下面)的一个小器官——松果体(pineal gland)中发生的。没过多久,生物学家就证实笛卡尔的松果体观点是错误的(Carlson 2007)。现已知道,松果体负责调节睡眠时神经递质的释放:天黑时,它能刺激引起褪黑激素的释放,从而引发人的睡眠(Sprenger 1999)。

  2. 爬行动物脑——小脑和脑干

  人和动物的小脑受损可导致运动控制失衡,可以活动,但失去了精确性,导致不稳定、不协调等(Ghez and Fahn 1985),虽然功能成像研究显示小脑活动与语言、注意和心理意象亦有关联,但一般认为,小脑对于意识几乎没有贡献,因为切除小脑虽然使人的运动能力严重受损,但并不影响人格。

  通过颅神经,主要支撑面部和颈部的运动和感觉,在12对颅神经中,有10对来自脑干。脑干在一些基础生理功能(如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的维持或调节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譬如,在脑干内部、两耳之间,有一个手指状的神经网络结构,叫做网状结构,从脊髓向上扩展到丘脑。Moruzzi and Magoun(1949)发现,用电刺激酣睡中的猫可以立刻使它觉醒并处于警戒状态,如果从脑的较高部位切断网状结构,而不损伤附近的感觉通路,猫会陷入永久昏迷状态,由此说明,网状结构与唤醒有关。

  3. 古哺乳动物脑

  屏状核

  虽然人们对屏状核的实际功能知之甚少,但有证据显示,它对大脑两个半球之间的信息交流(特别是对控制注意的大脑皮层区之间)具有重要作用(Smith and Alloway 2010)。有一名女患者,以一定频率刺激其大脑屏状核时,她就进入睡眠状态,但撤去刺激后,则恢复意识,并且不记得刚才发生的事情,因此,屏状核可能是大脑意识中的重要部位,负责整合意识,进而产生了情感和思想等(Koubeissi et al. 2014),屏状核在维持意识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如同意识的开关似的(Thomson 2014)。

  丘脑

  丘脑具有将感觉和运动信号向大脑皮层中继的功能,也能调节意识、睡眠和警戒等(Sherman 2006)。脑血管中风可能会导致丘脑综合征。致死性家族失眠症是一种遗传性朊病毒病,患者的丘脑发生病变,导致患者慢慢失去睡觉的能力,渐渐发展到完全性失眠状态,最终必然导致死亡。

  丘脑是感觉传导的重要中继站点,因为除了嗅觉,各种感觉的传导通路均在丘脑内更换神经元,而后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几乎所有方向(图11)。丘脑常被分成24个区域,每个区域与新皮层的一些特定子区域相连,并接受那里传来的信息。丘脑的一些特殊区域(统称为层内核)主要投射到纹状体,并且更广泛地投射到新皮层。丘脑跨在皮层的重要入口,但不是在主要出口上(Crick 1994)。从神经系统的联接来看,丘脑似乎是脑的中枢。



  图11 丘脑与大脑皮层的连接(引自Crick 1994)

  Edelman(2006)认为,丘脑是对意识极为重要的微小结构。意识来自皮质区域和丘脑间的折返活动以及皮质与自身和皮质下结构的交互,随着丘脑皮质系统进化得越来越大,特定丘脑核的数量随之增多,大脑皮质也不断增大,使得原始意识出现。这一系列进化事件可能始自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并在大约2.5亿年前分化出哺乳动物的时候。

  海马

  现在知道,海马与短时记忆与情绪控制密切相关,特别是海马在将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信息整固中可能具有重要功能。有个名叫Henry Molaison的患者,为了缓解其癫痫发作,医生用手术的方法切除了其海马,结果却意外地出现了顺行遗忘和部分逆行性遗忘症状。该病人手术后,不能形成新的情景记忆,也不能回忆起任何手术前刚发生的事情,但他保持了很多年前甚至在孩童期间发生的事情的记忆(Scoville and Milner 1957,Squire 2009)。

  4. 新皮质

  额叶在自主运动中起着关键作用,还包括在从目前的行动预见将来后果的能力、好坏行为的选择、不可接受社会反应的覆盖和抑制、事情或事件之间相似性或差异的辨识。额叶损伤可导致这些功能的破坏,使患者的个性发生重大转变——虽然能感觉到情绪,但并不反应在脸上或声音上,如感觉到幸福但不会笑,声音毫无感情,像个僵尸(Stuss et al. 1992, Rowe et al. 2001)。

  顶叶整合各种形式的感觉信息,包括空间感觉和导航等,通过皮肤的主要感觉(接触、温度和疼痛感受)输入通过丘脑中转到顶叶,顶叶的若干区域在语言过程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Schacter et al. 2009)。

  双侧性顶-枕病变导致出现巴林特氏综合征(Balint's syndrome),视觉注意混乱、不能同时看二个或以上的物体、不能移动眼球观察感兴趣的物体等,患者失去空间感,无法顺畅地感知与体验外部世界。

  Churchland(2013)认为,脑干、丘脑和大脑皮层是人类意识的支撑性结构。但我要问,如果我们对如何定义意识都不能达成统一,又如何去寻找在哪里产生了意识呢?

  八、意识是如何运行的?

  1. 整合信息理论

  美国精神病学家和神经科学家托诺尼(Giulio Tononi)提出了所谓整合信息理论(Integrated Information Theory, IIT),主要依据是:1)每一个被观察到的意识状态都包含几乎无穷的信息,譬如,人脑能将视觉画面中表征事物/物体的特性(明暗、颜色、线条、图型、场景等)组合起来,并在数学上投射到一个特定的意识空间中的某个区域,2)来自意识状态的所有信息自然地整合进了我们的心智活动,因此,要让人脑分开感知并且了解事物是不可能的。

  Tononi(2015)认为,意识是复杂系统的固有性质,并定义了一个物理量Phi(ɸ )来度量系统的复杂程度,以判断一个系统拥有多少意识,藉此解释了为何小脑没有意识(因其缺少反馈连接)以及为何睡眠时没有意识(因此时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减弱了)。

  2. HOR理论

  高阶表达(higher order representation, HOR)假说认为,意识是由关于一阶精神状态(first-order mental states)的知觉、思想或信念所组成的,特别是,现象意识(phenomenal consciousness)是知觉或准知觉内容(如视觉)的高阶表达(Rosenthal and Weisberg 2008, Carruthers 2011)。或者说,关于意识的知识是关于意识的意识。用神经科学的语言来说,这就是在位于最初的感觉区域的一阶信息与位于前额叶和顶叶皮层的高阶表达之间的差异(Lau and Rosenthal 2011)。高阶表达理论也称之为内感官理论(inner-sense theory)。

  HOR进一步分裂成两个学派,一派称之为HOP(higher order perception),认为对这种高阶表达是一种知觉,另一派称之为HOT(higher order thought),认为对这种高阶表达是一种思想。HOT再分为现实性HOP(Actualist higher-order thought)和意向性HOT(Dispositionalist higher-order thought),前者指只有一种精神状态成为HOT的对象时才能称之为意识,而后者认为一阶精神状态并不需要实际被思考,它只需要具有被潜在思考的可能性即可。

  3. 自我表达论

  现象认识论(phenomenal epistemology)认为,意识状态的现象特征是自我表达的(self-representation),如疼痛自己可以表达自己,即疼痛感,而疼痛感是人的一个疼痛状态的决定性内容,是完全主观且第一人称的。依笔者之见,这完全就是一种语意重复。

  类似地,自我表达的高阶理论(self-representational higher-order theories)认为,高阶状态对一阶状态来说是组成性的或内在的,因为,1)两者是同一的,只是在担当两个不同的角色,2)两者是部分只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它们的复合体就变成了所谓的意识(Carruthers 2011)。

  4. 自我交互论

  埃德尔曼认为,意识经验有两大特性——整体性和分化性。由于第一种特性,当我们看一幅交变图时,虽然可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但是我们在某一瞬间,只能感受其中之一。由于第二种特性,我们能在极短时间体验到任何一个复杂的场景。因此,对意识的解释只能用分布式的神经过程来解释,而不能用神经元的局部性质来解释,他主张意识源自有关脑区(如后丘脑与前丘脑)之间大量的双向神经连接上所发生的信号活动(顾凡及2012)。埃德尔曼提出了所谓的“动态核心”假设,将具有明显边界的神经元群聚类成为“动态核心”,这种功能性分布式聚类通过丘脑皮层中的复馈相互作用在极短的时间实现高度的整体性。

  Edelman(2006)说,“意识过程包含大量各种感质:由分布广泛而且非常活跃的丘脑皮质核的活动产生辨识。在这样的活动中,大脑主要同自己交互。我必须强调关键的是核中不同系统的交互。我们必须小心不要把意识赋予特定的区域”。其实,这与“意识就是大脑神经系统的活动”大致同义,并无更多新意。

  九、意识的终极解释

  Nagel(1986)认为,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一只蝙蝠的感觉像什么,即使我们知道了蝙蝠的脑神经结构及其作用,甚至可以用电脑来模拟蝙蝠的声纳视界,但我们永远无法拥有用声纳看世界的经验。这不仅仅发生在不同的物种之间,即使同为人类,你也无法知道别人的感觉经验像什么。他认为,感觉经验的内容要透过亲身经历才能获得,而用客观的科学方法是无法接近带有主观性的经验内容的。他主张,意识应被视为实在界的一个不可化约的面向,它与实在界的另一不可化约的面向——物理面向有必然的联结,然而对主观的和物理的两个面向之间的必然联结的了解是无法由物理科学来完成的。

  Nagel的观点难以苟同。我认为,同一个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的感觉模式必定是基本相似的,这是遗传的秉性,虽然存在偶然的变异性。不同物种之间的感觉模式可能既有相似性,亦有一定的差异性。猴子受伤的疼痛感与我们人类应该是相似的,这是因为我们在进化上的血缘联系,我们传承了类似的生理响应模式。我们遗传下来的生理框架保证了我们对特定经验所呈现的十分一致的主观感觉,我们的先天确保了后天的一致性。其它的物种亦会如此。

  为何我们对外部刺激的感觉反应能形成如愉悦、疼痛、惊恐等不同的意识呢?笔者认为,这些感觉是在演化的历程中信息加工的产物,是不同的生理响应模式或不同的信息提示。愉悦是一种行为的奖赏,而痛苦则警示行为的回避。这些信息提示对种族而言的进化意义是毫无疑问的,但对个体来说,执行这些信息提示未必都是无偿的,譬如,过度愉悦也会有损健康,疼痛与惊恐也要能量支出,等等。我的看法是,不同的感觉就是不同的神经反应模式,只不过大自然让它们与我们不同的身心状态相对应,使我们拥有了不同的感觉意识——如色泽感、立体感、疼痛感、愉悦感、酸甜苦辣感、香味感、臭味感、口渴感……等等。

  很多动物都能在残酷的生存斗争中,不断扩充各种有利于生存的记忆模块,并灵活地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所谓理性思维活动(它们藉此区分不同类型的食物,区分敌我,根据各种经验,掌握速度,逃避敌害,等等),只不过我们人类用词汇进行了描绘,而在大自然,则匿藏在动物(如狮子)们的内心中罢了。这就是原始的动物意识,古猿或能人的意识与此并无二样,不可能是什么深不可测的高贵之物。
  周末评估(2018/2/20)
  1. 目前持有1万股乐视网,7手多棉。处于两线作战局面。
  2. 目前持有现金应该有16万,春节长假保证金正常后还可回收2万元。
  3. 2018计划之一:最少持有10万现金。(购买银行理财)
  4. 2018计划之二:盈利加倍扩仓(关注乐视网和棉花的走势)
  5. 2018计划之三:密切关注白银,镍,铁矿石,PTA,棕榈油,橡胶的做多机会。(最多持有两个期货品种)
  6. 2018两条军规:
  只做多,不做空。
  先商品,后白银。

  2018/2/22
  1. 今日减仓1手多棉,增仓1万股乐视。
  2. 持有仓位:6手多棉,2万股乐视。
  3. 持有资金:13万。
  2018/2/23
  1. 今日减仓2手多棉。
  2. 持有仓位:4手多棉,2万股乐视。
  3. 持有资金:16万。
  周末评估(2018/2/24)

  1. 目前持有仓位:2万股乐视网,4手多棉。
  2. 目前持有现金:16万。
  3. 按照年度规划,10万现金不能动,所以能动用的只有6万,相当于1万股乐视,或者4手多棉。
  4. 乐视战役又到了艰难的时刻,很可能下周就开始调整。忍受调整,坚决不动。
  5. 本年度主力品种是乐视网。
  6. 重申2018年军规: 只做多,不做空; 先商品,后白银。
  我的职业定位应该是投资公司副总加律师。
  律师身份开拓投资公司市场,
  投资过程中逐步积累律师事务所的客源和业务。
  自己具体从事投资公司的业务,可以包括投资,风控,培训,管理,客户开发。
  具体的律师业务我不自己做,
  依靠已经有的律师团队,
  所以,必须加入一个有经验的职业律师团队。

  当然,最初一年,反正是学徒期,到哪里都是学,
  看看不同的律所,了解不同的律师,也是好事。
  更新后的简历,
  等待合适的时机,开始新的职业旅程。
  
  凌晨1点,刚从北京回到上海。
  披上律师袍,完成了庭审。

  路途遥远,
  累
  2018/2/26
  今日没有交易
  2018/2/27
  1. 今日清仓4手多棉。
  2. 持有仓位:2万股乐视网
  3. 持有资金:21万
  2018/2/28
  1. 今日增仓0.5万股乐视网
  2. 持有仓位:2.5万股乐视网。
  3. 持有现金:18万
  2018/3/1
  今日没有交易
  2018/3/2
  今日没有交易

  在保留30万资金的前提下,转2万到支付宝作为将来生活费用。
  为下个冬季多准备些柴米。

  期货目前空仓,
  等待乐视网风险可控后,
  再逐步建立仓位。
  网络文摘:贾跃亭的2017:“连一片羽毛都不愿失去”的他失去全世界

  2017年,乐视系创始人贾跃亭43岁。这一年,贾跃亭尝尽人间百味。

  从2017年初,引入融创的百亿级投资,以为抓住了救命稻草;到2017年年中,招商银行申请12亿元财产保全,再度引爆乐视系资金链危机,贾跃亭黯然避走美国,从此被满世界追债;再到2017年底,贾跃亭号称全力投入的造车公司法拉第未来(FF)频频传出高管离职,融资无法到位,贾跃亭似乎被逼到绝境。

  但到了2017年11月,贾跃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及网络流传的他和妻子甘薇潭柘寺求财签的真伪时,贾跃亭的回答是“我没去过(寺庙),不相信这个”。他强调的依然是,他比较乐观,不会捶胸顿足。

  到了2018年,贾跃亭似乎真的迎来了要给不错的开局。2月14日,在法拉第未来供应商大会上,贾跃亭用带有浓厚口音的英文,宣布公司完成了1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足以满足IPO前的资金需求。

  一个死结被宣布打开。

  一如2017年初上演的那一幕。


  抓住救命稻草

  贾跃亭的2017年,也是从法拉第未来开局的。

  这年1月3日,法拉第未来在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举行发布会,首款量产车型FF91亮相。虽然据外媒称,在发布会前,有法拉第未来的员工因不满加班太多而离职;在发布会上,演示自动停车出现了小失误,但在中外媒体聚焦下,秀了一把英文演讲的贾跃亭,对这场发布会似乎还比较满意——直到今天,贾跃亭的个人微博仍将这场发布会的照片和信息进行了置顶。

  在这场发布会结束10天后的2017年1月13日晚间,乐视网宣布引入融创中国(01918.HK)150亿元的战略融资。两天后,在北京的丽晶酒店二楼宴会厅,融创和乐视共同举办战略投资暨合作发布会。贾跃亭和孙宏斌二人在台上谈笑风生,惺惺相惜。

  这场投资于孙宏斌而言,可谓一场豪赌。因为这笔总额高达150亿元的融资,尽职调查虽然由孙宏斌亲自带队,但只用了1个月时间,埋雷似乎难免。

  对贾跃亭来说,这几乎已成救命稻草。

  2016年11月,乐视手机业务曝出巨额欠款,引爆了乐视系的资金链危机,贾跃亭随后发布公开信,承认乐视资金出现问题。

  贾跃亭期待,孙宏斌在2017年初带来的这150亿真金白银,能“一次性系统解决资金短板”。

  “一次性把所有的资金全解决了,缺多少解决多少,这是我的第一个逻辑。”孙宏斌在发布会上也这么说。


  然而,乐视系的资金黑洞,远远超出了这两名山西老乡当时的预判。

  错配的资金和崩塌的子生态

  回过头来看,从一开始,贾跃亭对这些资金的分配就存在问题。

  按贾跃亭在2017年1月对外披露的方案,孙宏斌以及华夏人寿和乐然投资带来的168亿元中,属于上市公司板块的资金在70亿元,他个人所得的部分是100亿元,这部分会投入到乐视的非上市体系中,包括乐视的全球化和手机等子生态。

  100亿元的资金体量不算小,但真到贾跃亭手的要打个对折,而且,贾跃亭的花法也有问题。

  据孙宏斌后来的讲述,这100亿中,贾跃亭30亿元拿去解了抵押,20亿是税,剩下的钱基本拿去还了借的钱。

  “本来想非上市体系进来90多个亿,理论上应该能彻底解决资金的问题,结果没有达到预期。”在2017年6月28日的乐视网股东大会上,贾跃亭后悔不迭,称从战略融资到现在,已经偿还了150亿元的贷款,其中大部分是对金融机构的还款,但并未能获得金融机构的二次支持,导致出现准挤兑风险。

  乐视系子公司则未能获得足够的补血,危机接连爆发。

  乐视手机的各级供应商开始追讨欠款,乐视体育开始接连失去之前高价拿下的赛事版权,海外业务全面收缩。

  一些了解乐视状况的机构,已经开始选择抽身。
  2017年3月1日,乐视网(300104)原第二大股东鑫根资本疑似抛售了1909.46万股乐视网股票。这一减持在4月份发布的一季报中得到了证实。

  一些职业经理人,开始选择退出。

  2017年3月,乐视汽车联合创始人、中国区CEO丁磊宣布,因个人身体健康原因辞任在乐视的职务。丁磊曾在上汽任职多年,还做过上海市浦东新区副区长,他在2015年加盟乐视汽车,堪称贾跃亭不遗余力搜索行业大咖的一个缩影。如今,丁磊的离去,也让外界加深了乐视汽车前途的疑虑。

  一些收购来的子公司团队,则直接选择了翻脸。

  2017年4月,易到创始人周航发布公开声明,指责乐视挪用易到资金13亿。这让贾跃亭震怒。乐视在当晚发布的声明中,将周航此举形容为“农夫与蛇的现代版”。当时有媒体称,反击声明是贾跃亭逐字修改后发出的。


  再往后,贾跃亭已疲于应付。贾跃亭持有的乐视网股份,几乎已尽数进行了股权质押。他甚至已经拿不出几千万体量的资金,去遣散乐视大厦楼下的讨债者。

  错过最佳决断期

  在决断者孙宏斌看来,贾跃亭原本就应该断臂求生。

  2017年3月28日,融创中国的2016年业绩发布会上,孙宏斌直言,对于贾跃亭的乐视体系,将来就是上市公司和汽车,“汽车你该怎么弄怎么弄,其他的该卖的卖掉,该合作合作。”

  但“连一片羽毛都不愿失去”的贾跃亭,错过了“卖掉”和“合作”的最佳时机,他赖以成名的七大子生态,开始全面溃败。

  2017年5月,乐视控股、乐视体育、乐视网裁员消息传出,有部门裁员比例高达七成。与此同时,曾引入的一系列明星高管,也在这一阶段纷纷离开。乐视体系内,资金情况紧张到工资无法发放,员工社保及公积金也被拖欠,也引起了员工们的强烈不满,不少员工选择了劳动仲裁。

  贾跃亭也开始退出一线管理职务。

  2017年5月21日,贾跃亭宣布辞任乐视网总经理一职,专任公司董事长。原乐视网副总经理、乐视致新总裁梁军接任乐视网总经理一职。跟随贾跃亭多年的财务总监杨丽杰也同时辞职。

  但一场大败局已经难以挽回。

  银行申请财产保全将乐视危机推向高潮

  2017年7月4日,澎湃新闻率先报道了招商银行上海川北支行在6月26日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的消息,招行请求冻结被申请人乐风移动香港有限公司、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贾跃亭、甘薇名下银行存款共计约人民币12.37亿元。

  12亿元被冻结,这让本就资金情况极度严峻的乐视雪上加霜,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和金融机构也开始效仿招行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这也直接把乐视系的资金链危机推向了高潮。

  在2018年1月2日发布的对北京证监局的回应函中,贾跃亭曾这么表述这一冲击波的影响:“2017年7月,某银行机构仅仅因为逾期两周未支付3000余万贷款利息(贷款余额12亿),超倍冻结乐视非上市公司资产和我个人资产合计261.62亿元,引发诸多金融机构集中挤兑停止授信并提前追收贷款,绝大多数资产被司法冻结。非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戛然而止,彻底休克,全面停顿,10000余名员工被迫解散,公司仅仅只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靠出售资产还债。”

  虽然银行方面也有一套解释,但对贾跃亭而言,资产冻结,彻底封死了他腾挪资产处置债务的空间。

  2017年7月4日,贾跃亭悄然离京赴美,并至今未归。据称,这次赴美原本是短期出差的计划,但在招行申请财产保全事件发酵后,贾跃亭开始长久地待在美国,以全力投入造车为名,给自己留下最后的一点翻身希望。

  再往后的2017年7月6日,贾跃亭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名为《贾跃亭——我会尽责到底》的署名文章,称对乐视至今日的巨大挑战,会承担全部的责任,并恳请大家给乐视一些时间,会把金融机构、供应商以及任何的欠款全部还上。

  这在此后半年中,这一表态也成为各种“不靠谱”段子中的一个常用素材。

  也是在2017年7月,贾跃亭卸任乐视网董事长,开始跟乐视系进行切割剥离。孙宏斌也从一个投资者,逐步变身接盘侠。


  成为“老赖”

  整个2017年,贾跃亭都为钱所困,下半年尤甚。

  从2017年8月开始,贾跃亭最后一块可以腾挪的资产阵地——法拉第未来,遭遇了一波高管离职潮,包括人力资源副总裁、供应链高级副总裁、设计副总裁等多位创始团队成员纷纷离开,11月,曾高调引入的CFO Stefan Krause和CTO Ulrich Kranz双双被扫地出门。法拉第未来的声明措辞严厉,称Krause有严重渎职行为,将采取法律手段。法拉第未来的A轮融资也迟迟没有进展,李泽楷、泰国PTT石油公司相继被传出投资法拉第未来,但又被当事人否认。

  而在国内,贾跃亭及旗下主要实体乐视控股,则因为无法还债,而登上老赖名单。

  2017年9月7日,贾跃亭实际控制的乐视控股和乐视移动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失信被执行人即俗称的老赖。

  2017年12月19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的执行裁定书显示,被执行人贾跃亭无其他可供执行的银行存款、无其他房屋登记记录、无车辆登记记录。

  在监管部门的督促下,乐视网(300104)还在按规矩要求贾跃亭过去百亿减持时,做出的无息借款承诺。此时,贾跃亭当然早已无力履行,公告催逼,流于形式。

  陷入类似尴尬的,还有北京证监局。这家监管机构同样时处于自身的监管职责,向贾跃亭发布通告,责令贾跃亭于2017年12月31日前回国,切实履行公司实际控制人应尽义务,配合解决公司问题,稳妥处置公司风险,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但最终回国的,只是贾跃亭的妻子甘薇。在随后发布的公开信中,贾跃亭表示,已委托妻子甘薇和哥哥贾跃民代为处置资产进行还债。


  后记

  对于贾跃亭来说,挺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至少,法拉第未来在2018年初已经传出了好消息。2月14日,在法拉第未来供应商大会上,贾跃亭在一段7分多种的英文演讲中宣布,公司完成了1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足以满足IPO前的资金需求。

  有媒体还报道称,这个狗年春节,贾跃亭在美国的“豪宅”门口,还挂起了红灯笼。
  网络文摘:

  乐视连杀12个跌停,是与融创中国孙宏斌为首的乐视管理层有关,他在开盘前,抛出九大利空,计提80亿,恶意宣布终止新乐视改名,宣布愿赌服输,宣布不增持乐视股票,引起市场一片恐慌,是造成这一次孽杀的主要原因。一个上市公司董事长不为股东着想,只为融创一家私利,旨在让贾跃亭质押盘爆仓(九大风险之一),从而残害18万股东,激起极大民愤。这次乐视重组失败的理由是停牌前已经存在的,不应该停牌九个月。这里有贾跃亭(作为大股东之责)、孙宏斌(新董事长)的欺诈行为,特别是7月4日乐视影业股权又一次被招行冻结这一严重情况,孙宏斌为首的管理层继续停牌了6个月,期间为了整合股权不好好干活,任意剥夺高管股权激励,驱散原乐视团队,积累大量风险。股民无故被剥夺财产,完全有申诉的权利。
  进入新的律师事务所工作已经有三个月了,这是从来没有体验过的经历。
  知道50岁开始一个新的职业,会非常艰难。
  艰难的确艰难,
  我只是不知道新的工作环境竟然会如此残酷,冷漠和屈辱。

  在必须学习的工作技能过程中,
  在没有必要的人为压力氛围中,
  我还是一步步走了过来。

  金融投资和律师职业,
  都在慢慢地积累着腾飞的力量,
  就在前面,
  转机就会来临,
  一个阶段的结束,一个阶段的开始。

  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坚持,
  而是因为坚持,
  才终于看到了希望。

  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即便最大的灾难也是老天的礼物,
  最多,
  只是我自己没有欣赏的能力。
  网络文摘:1998年的上海
  
  2018/3/5
  今日没有交易。
  2018/3/7
  1. 今日增仓2手多银。
  2. 持有仓位:2.3万股乐视,4手多银。
  3. 持有现金:15万。
  2018/3/8
  今日没有交易
  2018/3/9
  1. 今日清仓4手多银,减仓1000股乐视。
  2. 持有仓位:2.2万股乐视。
  3. 持有现金:18万
  感觉现在每天的日子都没有意义,
  虽然,作为律师每天都经历着许多的第一次,
  虽然,作为期货每天都经历着许多的无数次。

  工作环境非常重要,
  一个一开始就极端惟利是图的团队,
  布置我工作居然号称应该收取我培训费,
  回答我问题都是浪费了他们昂贵的时间,
  无能的团队,
  的确会让人非常压抑和沮丧,
  更不要说任何的灵气和创造了。
  如此专业的团队,
  居然只有我一个真正的律师,
  十分黑色幽默。

  我的律师技能,我的期货进展,
  是我正在打磨的两个关键的部件,
  完工后组合起来,就能爆发巨大能量。
  可惜,还需要时间。

  现在,
  没有什么好抗争的,没有什么好挣扎的,
  随波逐流,努力提高,
  在岁数,律师技能,和账户资金这三个要素间寻找一个最好的平衡。
  我的荣誉,
  已经不远。
  我们经历了成功者百倍的苦难,
  唯一的区别只是我们没有他们的能力或者运气.

  谁,
  才是英雄?
  2018/3/12
  1. 今日建仓4手多铁矿石,减仓2000股乐视。
  2. 持有仓位:4手多铁矿石, 2万股乐视。
  3. 持有现金:17万
  网络文摘:
  从乐视不可能退市谈起
  有些人很天真,听到媒体半言只语,就以为证监会真的已经立案调查,乐视将面临退市了。(没有正式宣布立案调查能否相信?)那么乐视到底会不会退市?
  最近出台的退市新规:对重大违法公司实施暂停上市、终止上市。什么是重大违法?上市公司具有“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或者其他重大违法行为”,严格退市。欺诈上市,财务造假,这两条贾跃亭早已否认了。与乐视有关的李量受贿案受人瞩目,谁在行贿?是公关公司还是上市公司还是其他?时隔一二年了,查出什么结果啦?不知道!在财务方面,贾跃亭娴熟应用财务手段将财务报表做的好看些,这不用查也知道,其中有弄虚作假吗?每年专业会计事务所的审计可不是吃干饭的。孙战投169亿也做了大量尽职调查,账面上没发现什么问题,后来发现主要在于应收账款问题。乐视控股资金链断裂,应收账款不出问题才怪。那么一季度还盈利一亿多的乐视会什么到年末出现巨亏,人们想当然账户有问题,殊不知贾跃亭的出走、孙宏斌的不为、业务崩溃、历史旧账是造成账面上巨亏的主因。除此以外,你还能查出些什么?
  违背借款承诺算不算重大违法行为?贾跃亭从股市套现100多亿,并在公告中明确承诺套现的钱借给上市公司。从法律上讲,按规套现不犯什么法!马化腾、马云那个不在股市套现几十亿?他们能套现,贾跃亭为何不能套现?毫无疑问违背借钱给上市公司的承诺是一种欺骗或者失信,但这算构成重大违法行为吗?有什么规定套现后的钱一定要用于上市公司呢?再说,贾跃亭是否真有钱不借或有钱不还?还是因为处置不当犯了致命错误,资金链断裂而还不上?从贾跃亭主观上委托甘薇代表他负责处理资产清理债务,招行拒绝配合,融创暗踢一脚等等,最后导致计划失败。他不存在主观故意。抵押欠债借钱失信不能构成重大违法行为。
  贾跃亭和孙宏斌在处理乐视资产重组停牌是有重大问题的,前后矛盾,表里不一,有违背证监会停牌新规,导致风险迅速放大,18万股东承受不应承受的重大灾难。特别是贾7月4日出走美国后,前期应该是想负点责的孙(例如改名,隔断等),私心作怪,一切以融创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心思力气都在整理股权上,没有精力也不打算思考乐视的远景规划,得罪了乐视团队,导致乐视业务一蹶不振。这是乐视网现半年的盈利出现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这些情况深交所是知道的,否则不会发出问询函,不会找孙约谈。近期传出乐视将重整,恐怕是管理层干涉的结果。要说欺诈停牌而退市那么要问深交所会不会自己打自己嘴巴?深交所只会补台不会拆台。
  孙在江湖上是几进几出的老姜。在贾跃亭遭遇FF融资重重困难之际,人们看到孙不断向贾跃亭施压:以最后通牒的方式,要求贾兑现承诺,要求以FF的股权来抵应收账款等等。目的是明显的。这是否是孙乘机窥视上市公司股权,贾不允,恼羞成怒翻脸了?最后孙用及其惨烈的方式,引导市场连续跌停,逼迫贾跃亭爆仓。孙说无意接贾跃亭的盘,其实股价已经那么低从市场捞捞一大把还需要去接贾的盘吗?从融创和金科的资本运作中,人们已经看出孙是股权经营老手。在乐视惨烈下跌过程中,你能保证他不会不动声色地吸筹?不宣布不一定是没有吸筹,例如找2个自然人各吸筹4.99%,那么他本人就具有近10%的股权,加上融创,总体上就有18%的控股权。在一季度季报中我们将会看到某些蛛丝马迹,分析谁最有可能成为大股东。
  对孙的行为,有的人认为,虽然出手凶狠,但为了融创利益,似乎能理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是,一个曾被民间传颂大善人新当选的乐视董事长,为了融创的利益,不考虑乐视广大股东的利益,还有社会责任感吗?被人诟病一点都不奇怪!事后还老往自己脸上贴金有意思吗?孙要洗刷自己污名是有机会的,不是用嘴而是用自己的行动重振乐视。
  当然,贾跃亭要重塑形象,重新领回被迫抛弃的孩子也有机会。蔚来汽车就凭着有几个大佬撑腰和设计一辆超级电动跑车,就要趾高气扬地到美国股市上市了。那么在FF91稳产后,在美国土生土长的、无论续航动力外形设计公认都比蔚来汽车强的法拉第未来,上市道路一定更加畅通。届时,获得大量的资金流的FF创始人和CEO贾跃亭,会不会考虑重新战略投资乐视(似乎是必然的),用同股不同权方法重建乐视生态,再现当年乐视一年创4个独角兽的辉煌。
  什么都有可能啊!但退市的可能性基本没有
  2018/3/13
  1. 今日增仓1手多铁矿石。
  2. 持有仓位:5手多铁矿石, 2万股乐视。
  3. 持有现金:16万
  2018/3/14
  1. 今日平1万股乐视。
  2. 持有仓位:5手多铁矿石, 1万股乐视。
  3. 持有现金:23万
  孙宏斌辞职了,哎,将乐视做成中国第一股,孙就是中国商界第一人。可惜
  多好的机会啊。
  你,
  真的不想走出,
  联想的阴影吗?
  2018/3/15
  1. 今日清仓5手多铁矿石,建仓6手多银。
  2. 持有仓位:6手多银, 1万股乐视。
  3. 持有现金:22万
  2018/3/16
  1. 今日建仓2手多铁矿石,2手多橡胶,清仓6手多银。
  2. 持有仓位:2手多橡胶,2手多铁矿石, 1万股乐视。
  3. 持有现金:21万
  本律师身着律师袍出庭的样子
  
  去年在投资公司时随手拍下的照片,

  去年夏天一个半月神奇的经历,令人难忘
  重仓多镍暴涨前被强迫解职,

  本人暴富之路变得漫长了些,
  本人律师之路终于有了起点。

  不可思议的经历
  

  对了,还认识了一位可爱的MM,哈哈。
  常奇怪自己熟悉的几个女神怎么不演戏了,
  突然意识到她们都70了。
  啊,我这么老了.

  我的优点,
  就是总记不住自己的岁数。
  2018/3/19
  1. 今日增仓4手多铁矿石,清仓2手多橡胶。
  2. 持有仓位:6手多铁矿石, 1万股乐视。
  3. 持有现金:21万
  2018/3/20
  1. 今日增仓1手多铁矿石。
  2. 持有仓位:7手多铁矿石, 1万股乐视。
  3. 持有现金:20万
  2018/3/21
  1. 今日增仓1手多铁矿石,清仓1万股乐视。
  2. 持有仓位:8手多铁矿石。
  3. 持有现金:25万
  2018/3/22
  今日没有交易
  做人,做事,做期货,
  如果我做的都得到你的认同,
  我不是连你都不如了。

  所以,
  你最好闭嘴。
  以后请叫我“交足了15年社保的人”。
  8手多铁矿是撒出去的鹰,25万现金是静候的犬,
  我在等待着,
  一个
  机会。
  2018/3/23
  1. 今日增仓2手多铁矿石。
  2. 持有仓位:10手多铁矿石。
  3. 持有现金:22万
  做多铁矿石,是今年的主战役。
  和去年做多镍几乎一样的试题,
  去年多镍不及格,
  今年多铁矿石,看自己能交出一份什么样的答卷。
  
  我不是狠嘛,吵吵要决战嘛。
  机会来了,我的腿怎么发抖了。
  哈哈。
  
  回忆,
  去年的逝水年华
  沪镍2017/6/2日第一次跌破72000留念。
  

  2018/3/24日实盘交易净值图
  
  人一晃就老了,可依旧无法摆脱世俗的陈词滥调,
  只有期货这栓窗,还能看到一点本性.

  人,
  都是自己折腾自己,
  自己不给自己活路。
  我的书桌
  
  我的茶库,
  够我一辈子喝的茶。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