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阅读本文前,请您停留10秒钟,先点击上面蓝色字体“田螺姑娘说历史”,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能每天收到精彩文章,我们会用心写好每一篇文章,您觉得文章不错的话,可以点击文章底部右下角“在看”,好文章我们一起分享。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王勃《别薛华》
有一种友情非常坚定,它不会因为身份、地位、时间的改变而出现变化,那就是革命友情。经历过革命的人都有着相同的理想和目标,还有着共同的信仰,即使经历了长久的时间也不会变淡变疏。正如陈锡联和杨勇在革命中建立的友情,历经了数十年都丝毫没有改变,实在是让人羡慕。
陈锡联和杨勇都在14岁的时候加入了革命,都是表现突出的少年将领,两人的成长机遇差不多,因此格外投缘。早期他们并没有什么交集,但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们都在中野任职,后来又是二野十三个兵团的其中两个兵团司令。在多年的合作中两人的关系非常好,就像是亲兄弟一般。建国后两人经历了不少的事情,尤其是杨勇,受到了局势的影响,起伏比较大。但是后来两人还是走到了一起,重新成为了搭档,唯一不同的是这次陈锡联是杨勇的上级。虽然如此,但杨勇的心里并不介意,陈锡联也丝毫没有上级的架子,两人的相处还是那么融洽,完全没有芥蒂。虽然陈锡联是上级,但是也从来不会用官职来压他,凡事都是有商有量,生活中也经常喝酒聊天,就跟以前一样亲密。
后来两人都被调到了其他的地方,因此再度分开,而且相距甚远。直到有一次在偶尔的机会,两人再次碰面。这时陈锡联已经是副总理,而杨勇还是军区司令,在职位上依旧是陈锡联高。因此在接待之前,杨勇的夫人特意交代他不能再跟以前那样开玩笑了,人家现在的地位不一样了。但是杨勇知道,不管陈锡联的地位怎么变,他们的友谊都不会变质。果然,当两人碰面的时候,杨勇发现陈锡联还是当初的那个好朋友,虽然十几年没见,但是一见面就十分热络,好像从来没分开过一样。怪不得杨勇对夫人的提醒一笑置之,那是因为他了解自己的好友,还是当初那个合作无间、可以随便开玩笑的战友。
陈锡联很小就开始闹革命,当时还是个孩子,第一次打仗的时候还真的有点怕,但是在班长的鼓励下慢慢地成长为了一个出色的战士。而且他凭着英勇的战绩成为了班里的骄傲,15岁就成了先锋,是战友口中的小钢炮。要知道当时的武器装备里面,就属小钢炮威力最大,而他能够获得这样的称号,也说明了战友们对他的肯定。随着他参加的战役越来越多,小钢炮的名气也就越来越大。而当时的杨勇也和他一样,在部队里风生水起,虽然没有小钢炮这样响亮的绰号,但是也是战功显赫的战士。慢慢地两人都从小小的战士晋升到了司令员,成为了一军统帅。
陈锡联文化水平不高,因此经常闹笑话,但是他十分虚心好学,总是请教别人,从认字开始,慢慢地都会记作战笔记了。虽然没有经过正规的军事理论培养,但是他从跟随的将领那里学到了很多的军事知识。尤其是和刘、陈合作的时候,两人的作战手法对他启发很大,让他知道了理论联合实际非常重要,因此也让他下定决心要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领军作战,获得更高的成就。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陈锡联和杨勇相识了,相近的经历和长期的并肩作战,让他们变成了好朋友好战友。两人可以说是过命的交情,不是那么容易就会疏远的。因为只有经历过苦难,经历过战争的艰辛,才能了解这样的革命友情有多珍贵。
很多人以为共患难容易共富贵难,但是在革命战士的心里,不管是苦难还是富贵,都是值得分享的人生经历。陈锡联和杨勇的革命友情坚贞不屈,他们是知己是战友,相互扶持相互合作,一次次经历生死存亡,这样的友情不会因为时间还是地位的改变而被撼动。
更多精彩内容:
她是毛远新的女儿,长得美丽动人,却因误诊而失聪,如今是个画家
“最高”军衔家庭:她自己是中国首位女中将,父亲元帅,丈夫上将
他是二野的三号人物,看见自己照片与刘邓并列,赶忙令人摘下来
感谢您看到最后,让我的每一个文字都充满了意义。喜欢这篇文章的话,您可以在文章右下角点一下“赞”,您也可以点击“在看”按钮一键将文章分享给您的好友。点击上方“田螺姑娘说历史”即可关注笔者,方便各位朋友发表意见和建议,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