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何会被删除20年之久,是谁删掉的?


您好!阅读本文前,请您停留10秒钟,先点击上面蓝色字体“田螺姑娘说历史”,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能每天收到精彩文章,我们会用心写好每一篇文章,您觉得文章不错的话,可以点击文章底部右下角“在看”,好文章我们一起分享。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今年的3月份,中学生的语文课本上突然迎来了一篇老课文的“返场”。《谁是最可爱的人》又被正式搬上了讲台,成为了学生们学习的一篇重要课文。由于此前这类真实还原历史的课文被从语文课本中给删除,导致新生代年轻人对历史上严峻残酷的形势缺乏体会。于是这些经典的课文重新被启用,然而在此前《谁是最可爱的人》与《狼牙山五壮士》等多篇爱国课文相继被删除了20长达年的时间。

当年随着爱国主义课文“下架”的开启,随即替代的文章就被搬上了语文课本。其中就包括很多90后耳熟能详的《爱迪生救妈妈》以及《华盛顿砍树》这些赞美外国人品质的故事。然而后来有人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考证,发现故事的内容都是凭空捏造的,这些事情在历史上根本就没发生过,就连外国人自己听了都觉得好笑。那么足以表明,这些都是有人刻意杜撰的。把外国人的故事搬上了课本中,却把爱国课文给删除掉,原因竟是认为这些文章不利于青少年成长。
然而当时的孩子们并不知道,他们学习的课文内容完全是子虚乌有。直到近年来网络信息日益发达,人们才揭开了语文课本中的错误。而当初被搬上语文课本的国外故事,整整蒙蔽了一代人。

至于当初删除《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原因,也有媒体人到教育部门进行了采访。当时部门中的王明出面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王明称这篇文章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中美关系的紧密性,另外课文作者的描写手法过于逼真,当时战场的残酷血腥被描写得淋漓尽致。王明认为这些场面的描写效果,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创伤,另外过度宣传英雄主义思想,是跟当时社会发展的基调背道而驰。

王明认为孩子们的精神世界需要的是接触和平美好的东西,学习他们认知水平范围内的内容。这样才能让孩子变得有热情乐于为生活而奋斗,这种局面对国家的发展也是有极大促进意义的。若是不能从历史的洪流中把思想解脱出来,一直纠结于历史,那么社会是没法进步的。此外王明又以文学的角度出发,来阐述删除这些文章的依据,一开始他指出这篇文章的情感立场不够客观,优秀的文章应该持比较中立的观点,而不是一味的煽情,而魏巍笔下充满了情绪化的描述,情感描写太浓重。他认为这样的文章掺杂了个人情绪,那么年轻人在读了之后就会受到情绪感染,会萌生仇视美国的心理,甚至还对动摇社会的平稳发展。

当然王明所说并非完全没有道理,毕竟2000年处在中美关系向着更深层次发展的前夕,从那个时期之后,两国间各领域的合作氛围更加融洽。有金融方面的学者形容这一阶段的中美关系,称两国正处在合作“蜜月期”。恰恰就在中美关系回暖的第二年,爱国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在语文课本中下了。教育们给出的解释就是,这篇文章不利于中美关系的保持。当时这篇文章从语文课本里下架引发了各界人士的关注,甚至还惊动了媒体,对此事进行专门采访。

其实这篇文章在当时创作的时候完全是魏巍有感而发,当时处在暗中严酷的环境中,面对惨烈的战事,没法让人不被触动。50年前《谁是最可爱的人》发表之后,震撼了每一位读到他的人,那是真实战场的写照,也是人类真实情感的反映。甚至文章还一度得到了毛主席的认可,只是后来却被人在课本中删除了长达20年的时间。

历史是人类文明的历练书,只有了解历史的残酷教训,他日人们才能引以为戒。让年轻一代人了解我们国家的真实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珍惜得来不易的和平与繁荣,从而发奋努力投入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当中。
    
感谢您看到最后,让我的每一个文字都充满了意义。喜欢这篇文章的话,您可以在文章右下角点一下“赞”,您也可以点击“在看”按钮一键将文章分享给您的好友。点击上方“田螺姑娘说历史”即可关注笔者,方便各位朋友发表意见和建议,感谢大家的支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