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邓小平第一次见比他大5岁的继母,之后换了3种不同的称谓


您好!阅读本文前,请您停留10秒钟,先点击上面蓝色字体“田螺姑娘说历史”,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能每天收到精彩文章,我们会用心写好每一篇文章,您觉得文章不错的话,可以点击文章底部右下角“在看”,好文章我们一起分享。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邓小平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事业的总设计师,在他远见卓识的大局观的指引下,让中国发展得到了飞跃性的提升。作为领导人他鞠躬尽瘁,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把精力全都投入到运筹国家大事中,对家庭的关心也就少了,好在有妻子和另一个重要的亲人帮忙打理家务,邓小平才能全身心为国家做贡献。早期邓小平夫妇俩被安排到江西农村的那段期间,一家都深受她的照料,邓小平一生用三个称呼诠释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当1997年邓小平逝世,继母夏伯根心痛万分,对他的哀思之情不啻亲骨肉,几年后夏伯根也撒手人寰。虽然没有血缘,继母对邓小平胜似亲生,亲情就是用爱尊重搭建起来的避风港湾,能够同甘共苦不离不弃便是亲人的含义。
1949年刘邓大军大战告捷的消息传遍了全国,当时他的继母夏伯根也听说了这个消息,她当时想见一见邓小平,因为他嫁到邓家这么多年还从来没跟邓小平有过见面的机会。她当时还有些犹豫,后来是邓小平的舅舅促成了这次见面。因为夏伯根来到邓家之后,不仅有着勤恳朴实醇厚的人品,对邓家的孩子也格外疼爱,悉心把他们都培养成人。对邓小平的舅舅淡以兴也给予了很多关照,这让淡以兴对她打心眼里钦佩。

淡以兴心里清楚夏伯根是想见邓小平的,最终在1950年拉着她一道往重庆赶,当时邓小平的警卫员接待了他们。后来邓小平得到消息,尽管自己很想见继母和舅舅,只是公务繁忙抽不开身,便派人安排两人住下,忙完工作邓小平才去见二人。舅舅淡以兴有些着急,毕竟甥舅一别就是二十多年,想的想念之情太深,一见面便向邓小平哭诉过往,邓小平则在一旁劝慰。
淡以兴把继母到邓家以后的待邓家如何好,以及她在邓父去世后含辛茹苦照顾家庭的事,悉数讲给邓小平,还谈到了夏伯根支持革命的一些事情。一旁的夏伯根觉得自己做的都是些平常的事算不得什么,丝毫没有把这些引为骄矜,她表示自己此次来仅为了见邓小平一面。

邓小平没有让二人再回去,而是让他们留下来,邓小平称夏伯根为“夏妈妈”表示要给她养老,这是他们第一次谋面,夏伯根为邓家付出的辛苦,令邓小平深感动容。邓小平父亲在娶夏伯根之前有过两任妻子,邓小平母亲淡氏是第二任,为人和善通情达理,在邓小平12岁那年病逝。
后夏伯根嫁入邓家,她也是个苦命人,婚后两年父亲就离世了,她嫁给邓绍昌的时候,邓小平早已留学多年。后来邓绍昌去世,夏伯根没有再改嫁,而是留下来照顾邓家孩子的生活,对待丈夫跟前任妻子的孩子视如己出,不光让孩子们顺利长大,还让他们都学了文化,后来相继投入到革命事业当中。夏伯根自己也在全力支援革命,不仅搭救过游击队,还为游击队带路躲过扫荡。

夏伯根在重庆见到邓小平后,一家人一直紧紧地相随。邓家人本来是想让夏伯根来享受生活的,可夏伯根想的是为孩子们多做些事。一家人相处得其乐融融,孩子们都跟夏伯根叫奶奶,邓小平和妻子便也跟着如此称呼她。自此夏伯根又得到个“奶奶”的称呼。
邓小平一家在江西的那段岁月,忧患疾病中夏伯根悉心照料邓小平夫妻俩的身体,一起面对磨难。1977年,组织上恢复了邓小平的工作,一家人又搬回了北京。那时候邓家已经是四代人一起生活了,夏伯根被孩子们称“老祖”,邓小平依旧照例随着叫。这已经是夏伯根得到的第三个称呼了。

在改革开放的步子快速迈进的形势下,邓小平进入了更加繁忙的工作状态,有夏伯根这个老祖帮忙操持着整个家,邓小平工作也就更加安心。亲人不一定是指血缘关系的人,只要能够彼此分担,互相给予支持和尊重,岂不就是今生的亲人吗。
感谢您看到最后,让我的每一个文字都充满了意义。喜欢这篇文章的话,您可以在文章右下角点一下“赞”,您也可以点击“在看”按钮一键将文章分享给您的好友。点击上方“田螺姑娘说历史”即可关注笔者,方便各位朋友发表意见和建议,感谢大家的支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