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的时候,司令、政委和参谋长想法不统一时是怎么处理的?


自从人民军队在党组织的规划下组建,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指挥体系,以军事建设的先进性而根本性的优于旧时代的军事体系,于是这让人民军队在武装革命初期如此艰巨的条件下,依旧屡屡击败了敌人的围剿,可见在军事建设上,党组织占有绝对的优势。后来在人民军队体系完善时,便形成了政治委员,司令员和参谋长为主体的部队指挥体系,不过在战时因为各种原因总会发生司令员,政治委员和参谋长意见不统一的情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处理呢?

一、指挥员各司其职
当人民军队完善自身的指挥体系时,出现了以司令员,政治委员和参谋长为主体的指挥体系,这其中三位指挥官可谓是各司其职。而在职务上,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是平级的,仅有参谋长职位相对较低。一般来说在战略决策层面上,司令员是有着绝对决定权的,参谋长只是负责决策意见,并提供参考,但是参谋长的意见也是司令员不可忽视的,这也让司令员在最终进行战略决策的时候,都是结合参谋长的意见下做出最为有利的抉择。

相比于司令员和参谋长来说,政治委员并不是在战争时期起决策作用的一位指挥官,之所以也把政治委员称之为指挥官。一方面在军中政治委员和司令员是平级的,司令员负责在战争中做出决策,让部队在战时以最合适部队的战术击溃敌军,而政治委员则是一个部队政治工作者,主抓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让部队的战士们始终保持激昂的战斗力。另一方面是在司令员如果出现临时调换或者牺牲的情况下,政治委员便要肩负起司令员的职责,不仅要抓好这个时期部队的政治工作,同时还要在战略工作上做出决策,让部队在这一时期依旧能取得胜利,这种情况在革命战争年代屡屡出现,于是虽然指挥官各司其职,但是也有因为战时原因出现指挥权移交的情况。

二、意见不合时的情况
革命战争年代里,战场情况可谓是瞬息万变,那么总有出现司令员,政治委员和参谋长意见不合的这种情况,那么这个时候究竟该如何处理呢?一般来说如果司令员和参谋长在战略上出现大的错误,政治委员一般都是支持的,除非出现特别大的军事问题才会让政治委员介入。如果因为军事指挥上存在大的问题导致政治委员介入,那么这个时候一般政治委员可以将情况上报军委,有军委会议研究做出决定,当然很多战局来不及等待,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政治委员确实有压过司令员的领导权,但是这种情况实属罕见,所以大部分情况都还是由参谋长配合司令员做出战略决策的。

虽然政治委员一般不会轻易介入战略指挥,但是最终进行战略指挥时,这些决策都必须同政治委员进行商定,这也让政治委员了解并掌握了实时战局情况,如果一旦指挥权发生交接,那么政治委员依旧能迅速指挥部队掌控战局。不过在司令员和参谋长之间,一般战略决策都是由司令员来制定的,这也让参谋长仅仅只有建议权,并没有实际的指挥权,所以一般出现了司令员和参谋长意见不合时,决策权依旧在司令员手上,这也让司令员在战场上能够更敏锐的把握战机,迅速采取了战略部署。人民军队这样的指挥体系一方面让党组织真正能做到带领部队进行革命斗争,另一方面又能保持部队的战斗力,这也让部队的始终在战场上以正确的战略来完成作战。

三、结语:
在人民军队的指挥体系中,虽然设有政治委员,司令员和参谋长,并且各司其职,但是在战场上却难免有意见不合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以司令员的决策为准,当然不排除特殊情况由政治委员来做最终决策,这也让部队在战时始终保证了战略决策的正确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