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战争初期,在敌人具有绝对优势的围剿下,党组织带领的红军部队依旧是屡屡取得了反围剿战役的胜利,建立了工农红军的革命根据地,这让革命事业在重重困境中依旧取得了难得的进展。虽然在革命初期取得了不少难得的战果,但是在敌人的重重围攻下,红军还是被迫进行了长征,在长征中能担任师长的人一定是相对有能力的干部,不过就是这个在长征中表现出众的干部,却在职务上维持了49年不升不降,授衔时也仅仅获得了少将军衔,那么这样一位优秀的干部为什么会在近半个世纪的军旅生涯后仅获得了少将军衔呢?
一、从夜校里走出来的优秀干部
从长征时期的师长走出来的干部到了建国后一定都是一些被党组织委以重任的部队干部,这些干部到了授衔期间一般也都享受到了中将的待遇,不过有一位曾经的红军老师长却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仅仅得到了少将军衔,这位干部便是刘子奇。
刘子奇在被授予少将军衔后,不仅没有感到遗憾,反而特别自豪,对于这份荣誉他并不是很在意,对于他来说更为关注的是在新中国时期的部队现代化建设事业,于是他便将自己的余生都奉献到了部队的建设事业当中。
说起刘子奇的人生经历,这就不得不说对他影响最大的夜校了,因为出生于贫农家庭,刘子奇在那样一个旧时代是无法接受教育的,于是他从小就盼望着得到一个受教育的机会。后来在北伐战争前夕,得益于国共合作的环境,党组织在不少地方开设了夜校,这让刘子奇终于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他也因此接受了党组织革命思想的熏陶,开始了渐渐地成为了革命事业的追随者。
有了在夜校学习的经历,到了北伐战争期间,刘子奇开始参加到了党组织的宣传教育工作中,由此开始了革命工作,到了敌人发动政变倒戈后,为了响应此时党组织的号召建立农村根据地的要求,刘子奇来到了工作一线,不久后他就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得以加入了党组织,这让刘子奇也成为红军干部中为数不多的在参加武装革命前就加入党组织的干部。
二、功勋卓著的一生
当党组织决定进行武装革命后,刘子奇作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工作人员也来到了红军中,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从游击队的队长开始,刘子奇屡屡在基层中表现突出由此也被屡屡提拔,后来担任到了红军中的师长。在这个过程中刘子奇经历了数次反围剿战役,在实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于是这让刘子奇在长征中带领部队屡屡阻击敌军,获得了出色的战果。不过来到陕北根据地后,刘子奇卸下了师长这个职务,毅然投身到红军大学学习,原来刘子奇依旧对自己的军事水平和文化水平感到了担忧,为了能够更好地在革命事业中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于是他毅然辞去了职务开始投身学习当中。
在红军大学学习期间的刘子奇不仅在文化水平上突飞猛进,在军事指挥上的造诣也有了很大提高,于是到了抗日战争期间,刘子奇开始出任部队的参谋长一职,开始投身到了抗日作战的一线。作为当时与刘子奇是搭档的陈伯均日后成了赫赫有名的开国上将,但是刘子奇却在授衔后不提往事,而是朝前看,这种精神也是令陈伯均敬佩的。
抗战时期因为我军武器落后,屡屡吃败仗,虽然吃败仗很是吃亏,但是刘子奇总以朝前看的精神鼓舞部队,这让部队保持着高昂的战斗热情,终于到了抗战反攻阶段取得了一场又一场漂亮的反击作战的胜利。有了如此优秀的成绩,刘子奇却没有得到过过多提升,职务也是49年没有过提升,但是这也让他更加扎根于革命事业,为革命事业而奉献着自己的力量。革命战争时期的过往让刘子奇的这种革命精神得以放大,同时他不在意个人荣誉,奉献于革命事业的精神也值得当代青年人去学习和发扬。
三、结语:
作为红军中的一名老师长,刘子奇数十年的职务都没有过太大提升,但是他丝毫没有抱怨,屡屡走在革命工作中的一线,后来在授衔时也仅得了少将军衔,不过刘子奇却丝毫不在意这些荣誉的得失,而是继续默默地奉献在革命事业上,这也让刘子奇所展现的革命精神得以成为革命思想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